最好吃的糍粑排行榜(怪了冇得卖糍粑的)(1)

1月20日,节气大寒。按照传统说法,这个节气要吃顿糍粑或者糯米饭。原因很好理解,糯米高碳水高热量,加上吃的时候经常要放糖,所以特别适合在寒冷天气下食用。

和全湖北以及整个南方产稻区一样,武汉人对糍粑非常熟悉。经典做法是“糖油糍粑”,全身炸得金黄之后再浇上一层焦糖,脆甜可口,一步到位,不用自己再去蘸红糖那么麻烦。

不过,说到这里,有个问题就来了:武汉人喜欢吃糍粑,而且吃了很有些年头了,为什么武汉的那么多餐饮老字号里,没有一家是以“糍粑”而著称的呢?

有年糕,没糍粑

笔者把眼下现存的武汉所有餐饮老字号全部扫描了一遍,非常意外地发现,真的就没有一家老字号是以“特色糍粑”著称的。

不仅现存的没有,以笔者粗浅的本地文史知识,考证一下历史上曾有过的一些武汉餐饮名店,以“特色糍粑”著称的,似乎也没有存在过。

是糍粑这种食物有季节要求?

显然不是。时至今日,武汉街头都还能找到一些专门卖糖油糍粑的早点门面。既然是早点,那就是可以天天消费的东西,并不是节俗食物。

最好吃的糍粑排行榜(怪了冇得卖糍粑的)(2)

更何况,糍粑本身的特性又比较易于保存。在其起源故事里,它就是以“长期保存”著称,这个下文会细说。

是武汉的糍粑供应不稳定?

更不是了。虽然武汉中心城区几乎看不到“打糍粑”的场面,但是在周边的黄陂、新洲、蔡甸、江夏等地,“打糍粑”都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生产活动,而且常常因节俗带上浓郁的喜庆气象。前几天,我们在《为啥都盯着茅庙集?》中就提到了东西湖茅集庙的打糍粑活动。

历史上,农业收成受气候影响较大,糍粑的原料“糯米”在供应上确实会有波动。但武汉周边这么多糍粑产能,加上武汉自古以来的便捷物流,供应链不可能同时断掉,不至于连一家特色糍粑店都供应不了。

以糍粑著名的老字号,在全国还是可以找到一些,比如上海的“沈大成”。这家店的特色产品里,包括了青团、年糕、糍粑等一系列类似的食物,看起来非常合理。

但如果将其比对到武汉,这就更奇怪了。

武汉有以糯米糕团著称的老字号“五芳斋”,也有以年糕著称的老字号“德华楼”。历史上,每到寒冬腊月,武汉人在德华楼门前排队买年糕的场面,整整齐齐几大条,有时会一直排到六渡桥天桥下面,场面蔚为壮观。那是江城一道独特的街景,也是许多老武汉人抹不去的记忆。

为何糍粑在武汉就没这种待遇,略费解。

年糕糍粑何时分流?

在网上,有不少网友不熟悉年糕与糍粑的区别。这二者,从原材料到做法,区别都比较大。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起源故事,跟伍子胥有关。

简单来说,出身于楚地的名将伍子胥因为先后击败楚国、越国的功勋,在吴国位极人臣。他受命为吴国修筑新都“阖闾大城”(也有说法是修筑新的城墙)。彼时,吴王已经陷入了西施的美人计当中,伍子胥知道吴国吃枣药丸,因此在修建城墙时埋了一个伏笔。

伍子胥告诉亲信:我死后,如果国灭民饥,去把(某个特定城门的)城砖拆了,可以充饥。数年之后,吴国被越国所灭,当地发生饥荒,百姓拆了城砖,发现城砖是用大米粉(糯米粉)制作的,煮熟或烤熟后就可以吃,年糕(糍粑)这种食物由此诞生。

这个故事中,几个要素都还基本靠谱:吴地是中国最早的稻米产地之一,楚人自古都很喜欢吃年糕(糍粑),年糕(糍粑)在特定的处理下,确实可以坚硬、沉重得像砖头一样,而且古代真的有在砌墙时加入米浆提升强度的工艺。

虽然眼下年糕和糍粑的区别比较大,但从这个共同的起源故事来看,它们在历史上指代的很可能是同一种东西。

那么,到底是从年糕分流出了糍粑,还是从糍粑里分流出了年糕?目前没有什么比较可靠的直接证据,仍待考证。

不过,间接证据倒是有一些。

首先,隔壁日本也有“年糕”,大概是在2000年前三国时代的中日交往中传入。有趣的是,日本年糕,从制作方法到最后的成品口感,和我们现在的年糕一点都不像,但是和我们现在的糍粑非常像,尤其是和湖北地区的糍粑几乎没啥差别。

笔者小时候看《聪明的一休》,有“吃年糕”的情节,感觉非常奇怪,这明明吃的是糍粑。现在想来,日本年糕,可能就是中国早期年糕的形态,也就是现在的糍粑。而我们现在吃的年糕,是经过了后世改良变革的产品,更适合于北方非稻作地区。

另一个间接证据,则是从湖北的土家族地区开始,南方种植水稻的少数民族地区普遍能见到糍粑或者类似糍粑的糯米食物。如果用语言学来比对,这就好像在文明边缘区会保留更多古代语言的要素,类似客家话中保留了众多的古汉语要素。

现代“老字号”为糍粑出头

虽然武汉历史上的老字号没有什么著名的“特色糍粑”,幸运的是,武汉有一家现代的“老字号”,近年来正在尝试把武汉人喜欢的糍粑做出花样,就是我们之前在《两份坚持,带来一份美味“非遗”》中提过的“扬子江”。

这家企业受了月饼多样化的启发,近几年一直在推他们的“时尚糍粑”,为糍粑设计了近二十种不同的口味。平心而论,这里面有些设计确实不错,有些设计则似乎步子迈得太大。比如,糍粑外面裹上巧克力,就不知道是咋想出来的。

不过,现代市场有现代的规则。如果在这样的大胆尝试之下,武汉最终能由这家“老字号”把糍粑圈的历史空白给补上,那对于吃货们来说,也算一件幸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