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日报

成都复工的区域(成都一个园区的复工之路)(1)

园区的一家餐厅外,员工将装好的饭菜提给顾客

成都复工的区域(成都一个园区的复工之路)(2)

天府新谷一家复工企业,工程师们在讨论设计方案

2月24日8:49,创业社区天府新谷西入口,有序的车流、人流陆续进入。若不是门口安装的非接触式测温仪,以及增加的街道、园区两级联动协管阵容,不会有人觉察到,眼前忙碌有序的景象和以往有何不同。

当前,成都疫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防控工作总体进入由静态管理转向动态管理、由应急管控转向科学防控新阶段,正有力有序恢复经济社会正常秩序。作为全国首个民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天府新谷聚集了上千家创业企业,逾万名创业者在此创业发展,其体量堪比一个成熟社区。

一个万人园区是如何稳扎稳打、有力有序推进复工的?记者日前走进这个“大体量”的成熟创业社区一探究竟。

把好关口

高峰车流有序入园

和以往数据差不多

8:40,园区南入口。天府新谷物业工作人员林代红在入园的车流中穿梭,引导园区进出车辆测量入园人员体温。从7:30起的一个多小时里,他已经检测了536辆入园车辆。“做好了心理准备,但还是没想到会这么忙。”8:55,在繁忙间隙,林代红和记者进行了简短交流,“园区复工的企业比上周多了,和以往高峰期数据差不了多少。”

每周一清晨,是天府新谷入园车流量最密集的时候,在疫情期间高峰期物业增加了两倍以上的人力配置。此外,石羊街道办事处也与园区一道,实行两级联动,确保有序复工复产。

专线服务

设立疫情防控400专线

专人专岗为创业者服务

作为全国首个民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天府新谷创业社区以科技型中小微创业企业为主,汇集创业者15000人,每年创造产值逾40亿元。“截至昨天,已完成复工复产登记备案的企业超过440家,登记复工人数达10473人。”在现场,天府新谷总经理高潮告诉记者,随着有序复工复产工作的推进,这个数字一直都在动态增加。

据介绍,天府新谷构建起了疫情防控、应急响应、复工复产“三线合一”的保障响应机制。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复工复产,天府新谷在此前增设园区防疫保洁工作的基础上,增加了人力物力,对公共设施、楼道、电梯等进行动态防疫消杀。同时,园区还专设了疫情防控服务400专线,专人专岗为创业者服务,为企业复工复产服务,确保“疫”线服务不断档。

科技战“疫”

企业自主研发产品

用在园区防疫一线

“这套系统‘上岗’后,我们通行效率至少提升了一倍,人员健康数据也更智能化了。”在园区西入口处,一个“初来乍到”的测温人脸识别一体机正在工作。这套智能化系统由园区专注于AI人脸识别技术的科技企业华安视讯自主开发,从2月2日启动研发到2月12日生产出样机,仅用了10天。“复工第一天,园区为我们的员工准备了口罩、消毒液等疫情防控物资,我们也主动提出把产品用在园区疫情防控一线。”华安视讯总经理罗彬说。

新技术获得的应用数据,也能让企业研发获得一线数据,更好地推进技术迭代。本月,该项科技产品预计将在华阳街道部分区域、石羊街道部分社区卫生机构使用。

就在华安视讯隔壁,作为园区第一批复工企业,成都精灵云科技公司的技术研发团队也一直奔忙着。2月3日,该公司迅速启动搭建天府信用通“抗疫贷”网上绿色通道,为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提供重要医疗和生活物资保障的企业,打通“一站式”融资贷款服务,以最优惠的利率更快地申请到流动资金,让企业沉稳“应战”。自2月10日以来,通过“抗疫贷”绿色通道,共有超过190个项目签约成交,企业获得贷款融资的成交金额超18亿元。

保障有力

园区超市确保全开放

餐饮店凭号取餐带走

作为一个成熟的创业社区,天府新谷创业与生活“一个不能少”的“3分钟生活圈”,一直是园区的创业特色之一。在疫情防控不放松的同时,有序复工复产面临一个问题,即如何保障休息时段创业者们的就餐及生活配套。“与创业者生活配套相关的超市都确保全开放,园区还配合餐饮配套企业完成相关报备手续,有序复工。”天府新谷园区管理相关负责人回答道。

12:15,正是午餐时段,已复工的餐饮店里,生意最火爆的就是“宅家”太久的创业者们期待已久的冒菜。记者在现场看到,园区“小满冒菜”和园区其他已营业的餐饮店一样,让顾客在自取区凭号取餐带走,暂时关闭了堂食服务。

记者手记

守护创业者家园

“真金白银”助力复工复产

成都是创业者们乐业兴业的“家园”,来蓉创新创业的“蓉漂”们,在这里一步步成长。

“战胜疫情离不开科技支撑。”而支撑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正是成都的产业园区、科技孵化器。如天府新谷一样的成熟创业社区,其创业者聚集总量,往往堪比一个成熟社区。在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的行动中,同样不可忽视。

除了“硬核”服务之外,天府新谷还启动了助力中小微民营企业复工房租减免行动,并将于近日正式发布,“真金白银”助力园区企业复工复产。(记者 吴怡霏 宋妍妍 马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