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打虎后,在阳谷县做了都头,在哥哥武大郎家住下。潘金莲初遇武松便动了心,想找机会挑逗撩拨他。一天,下了一夜的大雪,却似“银铺世界,玉碾乾坤”。第二天一早,武松去县里点卯。潘金莲看机会来了,就打发武大出去做买卖,又请隔壁王婆买了些酒肉,到武松房里生好了一盆炭火,专等武松回来。她心想:

“我今日着实撩斗他一撩斗,不信他不动情。”

此时,作者荡开笔端,不写武松回家,偏偏去写潘金莲赏雪。

那妇人独自一个冷冷清清立在帘儿下,看那大雪。但见:

万里彤云密布,空中祥瑞飘帘。琼花片片舞前檐。剡溪当此际,冻住子猷船。顷刻楼台如玉,江山银色相连。飞琼撒粉漫遥天。当时吕蒙正,窑内叹无钱。

看雪就看雪,却是“独自一个冷冷清清立在帘儿下”,仅此一句,凄恻的心境便展露无余,读来不免让人心生怜悯。

这首小令在《水浒传》和《金瓶梅》当中都出现过,描写的情景也都一样。

根据词格推测,词牌应该是《临江仙》。有意思的是“临江仙”一词,恰恰就是潘金莲的写照。一位美人,如仙子般伫立帘边,遥望水天一色,片片飞雪,意境还是蛮不错的。

只可惜,潘金莲此时的心思不大对,一来确实不该有背夫之心,二来更不该把“目标”锁定在亲人身上,实在太违伦常。《金瓶梅》在此段落多了一首直白讽刺的诗:

武松仪表岂风流,嫂嫂淫心不可收。笼络归来家里住,相思常自看衾稠。

潘金莲对武松有没有意思(潘金莲欲撩拨武松时)(1)

其实最为隐晦的还是这首咏雪词,其中就带着读者很难察觉的讥讽之意。

描写雪景的手法都是些常用词句,没多少新意,可其中用到的两个典故很有意思。

第一个“剡溪当此际,冻住子猷船”,这是指东晋名士王徽之雪中访友的故事。子猷就是王徽之,他是王羲之的第五个儿子。一天,漫天飞雪,他乘着就兴,驾船沿着剡溪去访问好友戴逵,到了戴逵家门外,他又不进去了。人家问他为什么,他说乘兴而来,兴尽而返。这个典故,后来也演变为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这里潘金莲赏雪,既热好了酒又暖好了火,恰好似乘兴而来,殊不知后面武松的冷淡拒绝将要把她的兴致败个干净。

最有趣的还是第二个典故:当时吕蒙正,窑内叹无钱。

吕蒙正是宋太宗时的宰相,传说,当他还是个穷秀才时,和妻子在生活在一座破窑洞中,一到雨雪天气屋子里四处漏水,再加上缺衣少食,日子十分难捱。王实甫有元杂剧《吕蒙正风雪破窑记》专讲此事。

潘金莲对武松有没有意思(潘金莲欲撩拨武松时)(2)

吕蒙正和寇准两个穷书生,在洛阳的破瓦窑中生活,平日攻读书史,饿了就到白马寺中去吃僧人舍的斋饭。这天,城里的富户刘员外搭建了一座绣楼,爱女月娥要在楼上抛绣球选一位佳女婿。二人前往看热闹,想着如果刘家找到了好女婿,可以为刘家写篇贺文挣点钱花。有富家纨绔子弟也都凑来,想着被月娥的绣球砸中。不想,月娥偏偏看中了吕蒙正,抛绣球将他打中。

刘员外一看是个穷酸书生不由来气,想要反悔,不想月娥坚持要嫁。刘员外一气之下将月娥赶出,月娥便与吕蒙正在破瓦窑中共同生活。二人日子贫苦之极,常常吃上顿没下顿,刘员外要单独供给女儿衣食,让她离开破窑,女儿不从,家中和她断了来往。后来就连白马寺老僧都不让吕蒙正去“蹭饭”了。吕蒙正夫妇的生活更是困窘不堪。

一天,寇准找到吕蒙正,说得到一笔资助的银两,二人可以共同进京赶考。吕蒙正犹豫,月娥支持他前去赶考,吕蒙正这才和寇准一起赴试。没想到一去就是十年。

后来,吕蒙正高中状元,当上大官,衣锦还乡,听说妻子月娥还在破窑中居住。他让一媒婆前往试探。媒婆拿出一些首饰衣物,向月娥说,吕蒙正可能早死了,不如趁着年轻赶紧改嫁,现在有一富家客商对她有意。月娥将媒婆赶出。吕蒙正这才和月娥相见,月娥又惊又喜。不过吕蒙正还要再做测试,对月娥说,自己没考中。月娥说,没考中就再考呗。吕蒙正方以实情相告,月娥大喜。

吕蒙正不想再见那无情无义的老丈人。此时,同样考中进士的寇准出现,说出真相:当初就是他老丈人让白马寺僧人不要再管他斋饭,以刺激他奋发考取功名,那笔进京赶考的“赞助费”也是他老丈人出的。于是,众人重归于好,皆大欢喜,共享富贵。

潘金莲对武松有没有意思(潘金莲欲撩拨武松时)(3)

很显然,这首《临江仙》词选用“吕蒙正风雪寒窑”的典故,就是要反讽潘金莲:人家刘月娥能与吕蒙正甘守贫穷,不离不弃,守得云开见月明;你潘金莲却是三心二意,心猿意马,不想与丈夫做患难夫妻。同样是一场大风雪,人家妻子心里念的全是丈夫,而你想的竟然是“偷情计划”……

按照今人的想法,我们也可以替潘金莲鸣些不平,与其如此不甘心落个骂名还不如离了改嫁算了。或许,潘金莲最大的错,还不是她对丈夫和家庭的不忠,而是她对整个生活的不忠诚。——当然,这些说法与古代的民风民俗差异还是很大的。

其实,《吕蒙正风雪破窑记》一看就有很多戏说的成分,好多地方经不起细推敲。比如说老丈人既然是考验吕蒙正,也不至于让女儿真受十年罪;吕蒙正回家后,居然对老婆使用“钓鱼执法”的“卑劣手段”等等。

这类戏文或者民间传说的主要意义在于宣讲教化,推崇的是当时的“正能量”:夫妻姻缘天注定,患难与共是真情。而且,就算吕蒙正刘月娥这样的也属于“楷模”型人物,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大多数老婆遇到这种窘境,吵吵骂骂同样是常态。

潘金莲对武松有没有意思(潘金莲欲撩拨武松时)(4)

吕蒙正

史书上的吕蒙正(944~1011年)跟戏文里的自然不全都一样。他的祖父和父亲都在历届政府做过高官(当时是五代十国到北宋,政权更迭比较频繁),这官宦人家的背景就不是一般人能有的。但吕蒙正也确实惨过,他爸花心,爱的女人很多就是看不上他妈,将他们母子从家中轰了出来,让他们自寻出路。吕母刘氏很坚强,没有改嫁,与子相依为命,直到把儿子培养成重量级的人物——状元 宰相(宋太宗朝)。我们能看出,元曲戏文中是将他父母的事迹改头换面“移植”到了他和丈人、妻子的关系上了。

吕蒙正最惨的时候,看到有人卖瓜,他想吃却没钱。那个人走的时候,不小心掉了一个瓜在地上,他赶紧捡起来吃掉了,吃完心中还很失落,感叹自己怎么混成这样。后来作了宰相,在洛阳城东南买下一座大花园,临江建下一座亭子取名“噎瓜亭”,用以怀念当年哽咽着吃瓜的情景。

公在龙门时,一日行伊水上,见卖瓜者;意欲得之,无钱可买,其人偶遗一枚于地,公怅然取食之。后作相,买园洛城东南,下临伊水起亭,以“噎瓜”为名,不忘贫贱之义也。(《邵氏闻见录》)

潘金莲对武松有没有意思(潘金莲欲撩拨武松时)(5)

吕蒙正

此外,现在还广为流传一个说法,把吕蒙正说成是一篇“奇文”《破窑赋》的作者。

那是一篇著名的“反转文”,其中有这样的句子:

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两翼,飞不过鸦。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

青春美女,却招愚蠢之夫;俊秀郎君,反配粗丑之妇。蛟龙未遇,潜水于鱼鳖之间;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衣服虽破,常存仪礼之容;面带忧愁,每抱怀安之量。时遭不遇,只宜安贫守份;心若不欺,必然扬眉吐气。

之所以说它是“反转文”,是指它的主题总在讲,时运一变,贫富祸福吉凶都会跟着变。有的地方有点道理,有的地方又文理不通,看看权当一笑可也。状元的文笔当然不会是这种半文不白的“增广贤文式”风格,这篇《破窑赋》不知是什么人假冒吕蒙正编的。假托吕蒙正的原因,想必就是要附会“吕蒙正风雪寒窑”这个故事。目前,吕蒙正作《破窑赋》之说流传甚广,鲜有澄清真相者,吕老先生表示,假如有人对这篇《破窑赋》不满意,他可不负责背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