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说爱上一个不能在一起的人(这世上只有和好)(1)

知乎上有问答:你眼中最好的朋友关系是怎样的?

有高赞回:我不一定跟随你的道路,但是我会支持你的正确决定。

求同存异,保持恰当的距离,是维护关系的正确打开方式。

最亲密的朋友也是独立个体的存在,一定要有合适的距离,双方才有回旋的余地。

所谓交友之道不过是:亲疏有度,进退有尺,保持边界感。

01、不必太热情,保持亲疏有度的火候

朱熹在《教子》中说:交友之间,尤当审择,虽是同学,亦不可无亲疏之辨。

林徽因说爱上一个不能在一起的人(这世上只有和好)(2)

网上有朋友分享:两个要好的朋友,很投缘,经常形影不离。

其中一人回乡下去了,另一人很寂寞,就打电话聊天。

结果对方竟说病了。

另一人就赶快去乡下看望,晚上就留宿在乡下朋友家。

两个好朋友促膝而谈,忘记了生病的事情。

来探望的朋友看到乡下朋友的家里有好多书,就想借一本回去看。

她认为都这么亲密的关系,同床而眠,借一本书,是小事情。

结果,乡下的朋友却说,那本书,已经借给别人了。

一瞬间,她感觉脑袋裂开似的,友情就这么破裂了。

何必这么冲动呢?也许对方也有苦衷的。

朋友的关系再亲密也是有边界的。

越过边界,终有一人会先结束这段恼人的关系。

林徽因说爱上一个不能在一起的人(这世上只有和好)(3)

太宰治在《人间失格》中说:无论对谁太过热情,就增加了不被珍惜的概率。倘若没有过度的欢喜,便不会有极度的悲伤。

凡事都在适度中持续,在过度中消亡。

只是因为自己付出了太多的热情,却没有得到期望中的回应而失望。

朋友之间要有亲有疏,保持距离才会让友情走得更长久。

林徽因曾说:人一旦有了隔阂,就真的走不近了,这个世上只有和好,没有如初。

好友艾佳也说过同事之间的关系:原本办公室的几个同事相处得很融洽,可是从某天开始有一个同事,不管买什么都开始给每人一份,却不是她们需要的。

她的热情,无形中成了别人的一种负担。

因为她给同事东西的次数越来越多,别人需要回馈的也相应增加。

艾佳很想快点结束这样的相处模式。

她觉得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应该把握应有的亲疏程度,过分热情,只会让人尴尬。

林徽因说爱上一个不能在一起的人(这世上只有和好)(4)

阿拉伯流传一则谚语:心情在一起,但住的帐篷要分开。

不要过分热情地去维护一段关系,保持亲疏有度的火候,才可以走得更远。

人生海海,走到最后,朋友都是越来越少的。

令人烦恼的关系,大可直接拒绝。

没必要过度迎合对方的喜好,而打扰了自己的生活。

02、不必太无间,保持进退有尺的距离

三毛说:不管是亲人还是朋友之间,分寸不可差失。不随意插手,不过分关注,只有恰到好处的距离才能带来舒适感 。

林徽因说爱上一个不能在一起的人(这世上只有和好)(5)

有一组数据:地球距离太阳约1.5亿公里。专家分析,如果这个距离再近1%,地球就会变成“火焰山”,生灵涂炭。如果 再远3%,地球就是“广寒宫”,寒冷到生命无法存活。

人与人之间也需要一个合适的距离,给彼此进退自如的空间,方可和谐。

古语云:人生有尺,做人有度。

1962年,作家刘白羽到上海治病。

当时他的长子滨滨正患风湿性心脏病,他放心不下,便让滨滨也到上海看病。

遗憾的是,由于治疗效果不佳,滨滨的病情不见好转,又要返回北京。

刘白羽万般无奈,只得让妻子带病危的儿子回家。她们走的当天下午,刘白羽异常烦躁。

这时,巴金、萧珊夫妇来到了刘白羽的病房。

进门后,谁都没有说一句话,默默地坐在沙发上。其实他们非常了解滨滨的病情,都在为他担忧,生怕路上发生意外。

病房里悄然无声,巴金伸手握住刘白羽微微发颤而又汗津津的手,轻轻地抚摸。

林徽因说爱上一个不能在一起的人(这世上只有和好)(6)

萧珊则一边留意刘白羽的神情,一边望着桌子上的电话。

突然电话响了,萧珊忙抢在刘白羽之前拿起话筒。

听到母子俩已平安抵达北京的消息后,三个人长长地舒了口气,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原来,巴金估计那天北京会来电话,怕有噩耗传来,刘白羽承受不了,就和夫人萧珊专门陪伴他。

两人起身告辞时,刘白羽执意要送到医院门口。他紧紧地握住巴金的手,一再表示感谢。

巴金却摆了摆手,淡淡地说,正好有空,只想陪你坐一坐。

林徽因说爱上一个不能在一起的人(这世上只有和好)(7)

有人说:心中有分寸的人,无论距离远近,心都亲近;相反,如若分寸全无,距离再近,心都远了。

给人帮助的同时,不让对方心有欠意,是最好的善念。

这样的相处,双方都会进退自如,施助的人不高傲,受助的人无欠意,彼此成全。

给对方余地也让自己可以随时转身。

03、不必太违心,保持不可逾越的边界感

德里克.德雷珀在《创造你的成长空间》一书中说:边界感是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所必备的一种重要的特质。它是一种微妙的感觉,有的时候需要细心体会和把控。

朋友之间都应该有这样一个不可逾越的界线。

这条界线可以保护自我尊严,不必违心地去过分讨好他人。

林徽因说爱上一个不能在一起的人(这世上只有和好)(8)

曾经被大家公认的何炅和谢娜的友谊,只是因为谢娜毫无底线的粗口而结束。

何炅跟谢娜是同事加好友,这种关系使他们比较亲近。

有一期《快乐大本营》节目中,歌曲接唱的游戏中,谢娜优先抢占话筒又没能接上来。

何炅笑说让谢娜回去,然而谢娜却在大家都不设防的时候,随便地说“滚”。

可以察觉出何炅当时很窘迫,但何炅立刻转移了话题没计较。

何炅一直被尊称何老师,却被亲近的朋友这样随意对待,真的很伤自尊。

尊重他人的底线,也是一种修养。

亲近的朋友关系,不应该做为肆意践踏对方的理由。

林徽因说爱上一个不能在一起的人(这世上只有和好)(9)

澜也说:“我和我的孩子们有一个约定,从他们上初中开始,我进他们的房间要先敲门。”

可见父母与孩子之间也要有边界感。

得到尊重的孩子幼小的内心会有自信又安全的感觉。

唐雷恒说:既要坚守住自己的边界,也要尊重他人的边界。远而不疏是种能力,近而不入是种智慧。

有边界感的人,不会让对方受伤害。

边界感也是保护自己的盔甲,使对方不能逾越界线。

林徽因说爱上一个不能在一起的人(这世上只有和好)(10)

电视剧《心居》顾清俞,就是一个拎得清,边界感很清晰的人设。

面对饭桌上大伯母口无遮拦的说三道四,顾清俞毫不留情的回怼过去。

顾清俞认为亲戚也要有边界感,干嘛非要去插足别人家的事呢?

亲戚总是会打着“为你好”的旗号,横加干涉别人的事,而且没有底线。

面对这样的肆无忌惮,一定要强化边界感,说“不”。

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在书中写道:‘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有其特定的秩序,建立心理边界并不是自私,而是让你的事情归你,我的事情归我。

林徽因说爱上一个不能在一起的人(这世上只有和好)(11)

边界感清晰的人张弛有度,会果断拒绝越界的人。

生活中的烦恼许多是承迎他人而做了太多的违心事情引起的。

边界感也是成熟独立人格的一种体现。

写在最后:英国人类学家邓巴教授通过长期观察,提出人类能够维持交往的人数在150人左右,这个数字也被称为邓巴数。

而这些人又会在时光的沙漏中慢慢地淡出我们的世界。

朋友之间交往的底线,决定了彼此的舒适程度。

朋友之间不用时时陪伴,远在天边,却近在咫尺。

林徽因说爱上一个不能在一起的人(这世上只有和好)(12)

聪明人都知道的交友之道是:

亲疏有度,不过分热情的付出,才不至于太失望。

进退有尺,合适的距离,给双方留下转身的空间,成全彼此。

保持边界感,边界是底线,是不可碰触的分割线。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不必得到别人的认可,只要静下心来,发现最好的自己。

朋友即是自身的影射。

朋友模样千千万,出现在生活中的人无论欢喜,悲伤,请珍惜。

愿我们都可以在漫漫人生路中,学会成长,学会交友之道。

林徽因说爱上一个不能在一起的人(这世上只有和好)(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