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刘备这两位历史上有名的刘姓杰出代表我们都不陌生,作为大汉的开国君主,刘邦的历史功绩远远大于刘备,对刘备的了解大都来至于那部经典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虽然这爷俩儿之间隔了四百多年,但作为刘邦嫡孙中山靖王刘胜后代的刘备早年在性格、爱好、志向以及经济状况上和他的老祖宗刘邦却如出一辙,可以说颇为相似。

刘邦与刘备是什么关系(刘邦与刘备同而不同)(1)

汉高祖刘邦雕像

刘邦早年做过亭长,芝麻绿豆的小官,放到现在大体上就是一个大村的村长级别,这种称不上什么官,俸禄少得可怜,而他又好吃懒做,游手好闲,所以家里穷得叮当响,可谓一穷二白。家徒四壁。他最喜欢的东西,除了醇酒美姬,还有一样,那就是交朋友,不管是地痞流氓,还是县府的大官二衙役,他都能说得上话,是个两道兼吃的人物。一次,刘邦出差见到了秦始皇的车驾仪仗,不由心生羡慕,发出一句震撼古今的赞叹:“大丈夫当如是也!”大概从那时候起,他就有了要干一番大事业的想法。无独有偶,刘备少年时失去父亲,以卖草鞋打草席维持生活,15岁时才由叔父刘元起资助进学堂识字读书。可是,刘备不是三好学生,定不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却喜欢玩乐,追求穿戴,整天呼朋引伴四处玩耍,刘元起根本管不住他,只有一声叹息摇头的份。然而,刘备却有着更高的志向,他在和伙伴们玩耍时,曾经指着他家东南角的一棵大桑树说他长大后一定能经常乘坐像那桑树一样的“羽葆盖车”(古代的一种皇家御车)。虽然刘邦和刘备都有着雄心壮志,满腔豪情,但他们所选择的事业道路却是完全不同的。

刘邦与刘备是什么关系(刘邦与刘备同而不同)(2)

昭化古城刘备雕像

刘邦选择的是“起义”的革命道路秦朝末年的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建立了“张楚”政权。刘邦在沛县干掉县令后起兵响应,大家称他为“沛公”。他号召当地有志之士加入队伍,很快就聚集了三千人。后来这支队伍与项梁(项羽的叔父)队伍会合,共同拥立了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新的楚怀王。公元前206年8月,刘邦率军攻入关中,秦王子婴出降,秦朝灭亡。不久,兵力远远超过刘邦的项羽带兵接管了关中并控制了全国大部分领土。后来,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让他去统领巴蜀和汉中一带。刘备选择的是“保皇”的事业道路东汉末年,朝政腐败,黄巾起义,天下大乱,公元184年,刘备依靠马贩子朋友资助的钱财组建了一支二三百人的武装,随后带兵投奔校尉邹靖,参与镇压黄巾军,黄巾起义被镇压之后,刘备凭借军功当了安喜县尉,分管一县治安及牢役。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刘备先后投靠袁绍、曹操、刘表等人,最后联合孙权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才在荆州立住脚跟。公元214年,向西发展的刘备带领大军和平进入成都,接任益州牧,和他的老祖宗刘邦一样成了巴蜀地区的统治者,而且很快从曹操手中夺取了汉中。

刘邦与刘备是什么关系(刘邦与刘备同而不同)(3)

巴蜀大地

刘邦和刘备站在了相同的十字路口,但他们的结局却不同刘邦在巴蜀站稳脚跟之后,就采用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计策打到了关中地区,接下来,他的军队从少到多,由弱变强,地盘也越来越大,最终把刚愎自用的项羽赶到了乌江边。项羽一败涂地,拔剑自刎。刘邦统一了中国的绝大部分地区。当年那个羡慕秦始皇的小亭长竟然真的面南背北、称孤道寡做起了皇帝,并且开创了大汉四百年的江山。刘备按照诸葛亮“隆中对”绘制的蓝图,也是要冲出蜀地,横扫中原,一统天下的。可惜时运不济,天不假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利后病死在白帝城,把这副重担留给了忠心不二的诸葛亮。诸葛亮六出祁山,其接班人姜维继之九伐中原,虽也取得一些胜利,但时移势易,魏国的实力已远远超出蜀汉,而蜀国皇帝又是那位扶不起来阿斗,所以最终只能是一场大梦杳然去,空留遗憾在人间。刘邦、刘备早年相似,而后一个起义,一个保皇,却殊途同归,都占有了巴蜀之地。二人都有北进关中,一扫天下之志,最终前者宏图大展,“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的猛士兮守四方”,而后者“遗恨失吞吴”,崩在白帝城,留下了千古哀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