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哎呀妈来源 | 亲子开课吧原创

这几天看到一个新闻,心情为之一振。

四川绵阳4个发小,张加奕、景亿、谭添一、李布,小学时同班,今年高考都被清华录取,即将在新的校园重逢。

消息一出,不仅让老师和同学心生感叹“好神奇”“真厉害”,就连网友也纷纷点赞:

“这就是学霸的顶峰相见!”

四川四个考上清华的发小 4名发小6年后一起考上清华(1)

小学开始,他们四人经常待在一起。

四川四个考上清华的发小 4名发小6年后一起考上清华(2)

(张加奕、景亿、谭添一、李布)

虽然性格不同,调皮捣蛋,但心地善良、纯洁,对老师尊重礼貌,志趣相投,成绩又好。

课后闲暇,他们不是分享各自喜欢看的书和电影,就是打篮球、打乒乓球。

特别是学习,他们都有股不认输的劲儿。

虽然放假一起学习时,会因为讨论问题争得面红耳赤,却丝毫不影响彼此之间的关系。

四川四个考上清华的发小 4名发小6年后一起考上清华(3)

他们甚至还约定好:以后要考清华,至少要在一个城市,这样可以经常见面

上了初中,几位发小分道扬镳去了不同的学校,但只要有时间,总会抽空聚一聚交流学习。

如今,6年前承诺过的约定,现已兑现,他们不禁感慨:这是一生中最为奇妙的缘分

在很多父母心里,孩子能不能考个好大学、有更好的作为,跟能力有关。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什么人,和什么人在一起,也一样重要。

美国专家多年研究发现:同伴交往的环境,是影响孩子身心健康、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

对一个孩子影响最大的,不是老师,不是社会,不是父母,而是他的朋友圈

四川四个考上清华的发小 4名发小6年后一起考上清华(4)

孩子能走多远,关键是和谁同行

豆瓣高分电视剧《我的天才女友》中,莉拉和莱农是一对从小互相成就扶持到大的好朋友。

论天赋,莉拉更胜一筹。

没人教她,她自学成才,不仅能在本子上画画,还配上文字。

四川四个考上清华的发小 4名发小6年后一起考上清华(5)

这份聪明睿智,很快吸引了莱农的注意,莱农决心要和这个人结交,俩人便越走越近。

为了追赶莉拉,莱农努力上进,花更多精力和时间认真学习。

得知莉拉喜欢看书,想当小说作家,莱农像是被什么强大的力量击中一样,静静思考属于自己的可能。

四川四个考上清华的发小 4名发小6年后一起考上清华(6)

即便莉拉退学远离课堂,可她对知识的追求,仍然激励着莱农不断向上。

最后,平凡无奇的莱农反倒脱颖而出,不仅读到了大学毕业,还写出畅销书成为一名作家。

四川四个考上清华的发小 4名发小6年后一起考上清华(7)

这背后,可以说是好友莉拉的功劳。

没有莉拉的热情、积极、上进,就没有一步一步变得更优秀的莱农。

科学家认为,人是唯一能接受暗示的动物。积极的暗示,会对人的情绪和生理状态产生良好影响,激发人的内在潜能,发挥人的超常水平,使人进取,催人奋进

为什么很多父母不惜一切,也要给孩子找个好学区房,把孩子送到好学校。

不光是看重居住的条件、学习的师资,更重要的是:

好学区房、好学校意味着孩子可以和更多优秀的人作伴。

父母的以身作则、敦敦教诲,老师的耳提面命,某种程度能引导孩子向上发展。

但归根到底,孩子怎么样,除了他的自觉和努力,同样也受身边同伴人的影响

试想一下,孩子天天都能和素质高、品性好的小伙伴接触交流,看到的多是积极、阳光的生活状态。

那么心里自然想向他们看齐,向他们学习,渴望成为这一类人,甚至超越他们。

能和优秀的人结伴,孩子潜移默化中被推着走得更远,更稳当。

四川四个考上清华的发小 4名发小6年后一起考上清华(8)

低质量的朋友圈,容易推孩子掉坑

反观有些父母,并不在意孩子结交什么人。

任由孩子整天在外玩耍、捣蛋,出了问题才后悔莫及。

前段时间看过一个新闻,贵州某小区超市经常闹贼,老板调监控后发现,“小偷”是一群小孩子。

他们作案手段娴熟,先是安排一两个人假装到超市闲逛,发现老板不注意,另一个人就趁机下手,迅速打开门口的箱子,拿走了里面的玩具。

四川四个考上清华的发小 4名发小6年后一起考上清华(9)

见想要的东西得手了,孩子们不慌不忙走出去,仿佛一切没有发生一样。

这种情况,在附近另一家超市也多次上演。

还是这几个小朋友,一模一样的套路:有人盯梢,有人顺手牵羊……

四川四个考上清华的发小 4名发小6年后一起考上清华(10)

若不是亲眼所见,无法想象现在的孩子如此胆大包天。

然而,当超市老板们找上门,跟孩子和家长算账时,家长的态度令人咋舌!

无一例外,没有哪一位家长认为孩子做错事,也不担心他们“交友不慎”,反倒指责老板没看好自己的东西,故意胡搅蛮缠。

四川四个考上清华的发小 4名发小6年后一起考上清华(11)

据知情人反映,去年已经有人爆料“孩子偷东西”,最初只有一两个。

可父母不管,今年一下子就发展成一个七八人的小团体。

四川四个考上清华的发小 4名发小6年后一起考上清华(12)

明明有前车之鉴,孩子的问题就摆在眼前。

但如果父母总不把孩子和什么人来往当一回事,那以后孩子变成什么人,真的不难想象!

虽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遇到“坏朋友”,但父母不关注、不重视,任由孩子接触一些懒散、成天满肚子坏主意的同龄人。

甚至孩子被带偏、被欺负,也觉得没关系,“孩子还小不用计较”。

很可能到最后,拖垮孩子的不是学习或生活上的重压,而是“交友不慎”这件事情。

孩子的朋友圈,决定了他是谁。

和低质量的同龄人为伍,孩子容易被带到坑里去。

四川四个考上清华的发小 4名发小6年后一起考上清华(13)

引导孩子“交”对朋友,想不优秀都难!

《陪伴式成长》里有句话,值得父母们好好思考践行:

父母应该做‘船长型家长’,对孩子充满关爱、态度明确;关键时刻提供建设性意见,为孩子自信冷静地负责。

孩子交朋友这件事也一样,总要尽自己所能,帮孩子看一看,把把关,引导孩子知道:什么样的人能来往,什么样的人要远离。

1、让孩子接触更积极的朋友圈。

亲子作家钱儿妈在书中分享过,儿子班上有位同学,平时特别自律。

不管在哪里,什么场合,都能控制自己不喝可乐。

儿子和他接触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后来也渐渐戒掉含糖饮料。

虽说不提倡以功利心理去要求孩子和学习好的同学交往,但考虑到孩子的未来,父母还得花点心思,告诉孩子什么样品质的人可以往来

近朱者赤,多和素质高的同龄人互动,孩子也会慢慢学会规范自己的行为,变得更优秀出色。

四川四个考上清华的发小 4名发小6年后一起考上清华(14)

2、教孩子向“坏友谊”说“不”。

有一位妈妈,回到家后听女儿哭诉:

“我的好朋友说我没门牙,笑起来特别难看。”

听完,她慢慢引导:

“听到好朋友这么说你,你特别难过对吧。”

女儿点点头,可却不知道该怎么办,明明很难受,却又很想和对方做朋友。

这时妈妈给了一个建议:

“如果还想跟她玩,你可以明确告诉她,你不喜欢她那么说你。要知道,好朋友是不会随便让你感到难过丢脸的。”

孩子喜欢和谁在一起,或跟什么人玩,有自己的选择和想法。

但不意味着父母坐视不管,放任他在同伴关系中受委屈,学会不好的行为习惯。

那些明显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甚至深陷危险中的同龄人,父母要引导孩子辨别,提醒他:

不尊重人、喜欢贬低打压,让你学坏不学好的朋友,不交也罢!

四川四个考上清华的发小 4名发小6年后一起考上清华(15)

3、不随便干涉孩子的“交友”,更不要挖苦打击。

心理学有个“禁果效应”,意思是父母越干涉、越强调坏的事物时,孩子越觉得有趣,想去冒险尝试。

孩子还小时,父母的强势干预或许有一定的效果。

但孩子稍微大点,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力,会容易会因为父母“管”太多而故意唱反调。

为此李玫瑾教授表示:

父母觉得孩子交的朋友不咋地,千万不要指责,可以好好观察一段时间,然后肯定孩子和对方的关系。

与此同时,提醒孩子对方有一些小问题,千万不要受对方的影响,而是要去改变对方

父母这么说,一方面是接纳孩子的交友标准,另一方面也能旁敲侧击,帮助孩子努力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

可以和孩子谈论他的朋友,但不要肆意贬低对方,毕竟是孩子的选择,聪明的父母都学会尊重和接纳。

四川四个考上清华的发小 4名发小6年后一起考上清华(16)

作家贾平凹说过:

“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懒惰;和积极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消沉。

与智者同行、高人为伍,你一定不会甘于平庸。”

孩子和谁在一起,结果真的不一样。

真正的朋友能让孩子不断成长向上,优质的朋友圈更是他走向更大成功的保障。

孩子的未来路很长,身为父母,请多花心思、多放精力帮他建立好的朋友圈。

这便是送给孩子最好的人生宝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