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传历史(诸葛亮传略)(1)

清·罗景《卧龙岗志》,哈佛大学图书馆藏

有一个历史的课题,从三国做到今——是诸葛亮选择了南阳卧龙岗,还是南阳卧龙岗选择了诸葛亮?

诸葛亮选择南阳和南阳卧龙岗,是诸葛亮精神体系的必然选择,是理想和抱负的必然选择;卧龙岗选择了诸葛亮,是历史的必然抉择。这也许应是这个课题最精准的答案。

卧龙岗,起自嵩山止于白水,自北向南逶迤而来,因其形势仿佛虬龙蜿蜒盘曲,故因势而得名。

一道岗,一个人,弦歌千年,文脉煌煌。诸葛亮十年躬耕陇亩、刘备“三顾”而成“草庐对策”绘就“三分天下”之蓝图,三国故事自此始徐徐铺陈。

佐刘备,鞠躬尽瘁;察时世,高瞻远瞩;匡汉室,忠智勤廉。其精神,彰于时,显于今,彪炳史册。

……后世缅怀先贤,自魏晋起立祠奉祀,唐宋扬名、明清兴盛,明世宗皇帝朱厚熜钦定南阳卧龙岗为诸葛亮躬耕地,千古龙岗,遂成胜地。

1300年前,李白游于宛,叹卧龙胜地之高远贤达,感钟灵毓秀之荣华旷世,遂作《南都行》以记之,“高楼对紫陌,甲第连青山。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

而今之卧龙岗,以诸葛亮文化为中心、以躬耕精神为主题,岗为根,文为魂,水绿为底,构建卧龙岗文化园,讲述三国故事,弘扬诸葛精神。为此,以史为纲,三国故事为辅,作《诸葛亮传略》以纪之。

诸葛亮传历史(诸葛亮传略)(2)

孔继尧绘诸葛亮像,清代木刻版画

卧龙出生

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诸葛亮诞于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

诸葛氏,琅琊望族,先祖诸葛丰西汉司隶校尉;父诸葛珪,汉末泰山郡丞。

躬耕南阳

诸葛亮早孤,随叔父诸葛玄。玄卒,亮心怀匡扶汉室之志,隐居躬耕南阳之亩。

卧龙岗上,耕读求志,洞察时局,心系苍生,自比管仲、乐毅,常诵《梁父吟》,交名士,显于当世。后,刘备屯新野,徐庶力荐,备朔风冒雪三顾草庐,凡三往,乃见。“仆躬耕南阳之亩,遂蒙刘氏顾草庐,势不可却,计事善之,于是情好日密,相拉总师。”(《诸葛亮集·文集·黄陵庙记》)感刘备之知遇,乃出卧龙。佐刘备,鞠躬尽瘁;察时世,高瞻远瞩;匡汉室,忠智勤廉。其精神,彰于时,显于今,彪炳史册。

李白诗颂之,“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身耕。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

徐庶荐贤

刘备屯新野,得徐庶。曹操盗徐母之名,修书召徐庶至许都。刘备不舍,执手相送,风萧萧洒泪而别。徐庶不忍,勒马返回,力荐诸葛。

徐庶荐贤,刘备三顾,卧龙出山,“三把火”烧红东汉星夜;定三分,成就蜀汉霸业……

元诗云,“当时豪杰孰为最,矫矫南阳诸葛公。”

三顾茅庐

刘备屯新野,得徐庶。徐庶力荐诸葛亮,“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刘备猥自枉屈,携关、张朔风冒雪卧龙岗三顾茅庐,“返三往,乃见”,咨以当世之事。诸葛亮透视天下时势,论道图霸兴汉之策……刘备感而慨之“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亮由是感激,奉命于危难之际,出卧龙,佐刘备,成蜀汉霸业。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1800年前,卧龙岗上一场雪,擂响三国战鼓;“三顾茅庐”,谈笑间绘就“三足鼎立之势”。

汪遵诗《南阳》,“陆困泥蟠未适从,岂妨耕稼隐高踪。”王安石叹之,“邂逅得所从,幅巾起南阳。”

火烧博望

曹操破袁绍,自南击刘备,备拒夏侯惇、于禁于博望。诸葛亮初出茅庐首用计,设伏兵、火攻曹军。路狭木盛,风紧火烈,曹军死伤惨重,夏侯惇逃回许都。

诗云,“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火烧新野

诸葛亮火烧博望大败夏侯惇,曹操自领军伐新野。曹仁见城门洞开,引军入城。至夜半,火突起,月黑风紧,军士自相践踏,赵云引兵混战,仁大败。是谓诸葛亮二把火火烧新野。

舌战群儒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征荆州,占襄阳、攻江陵,势如破竹。诸葛亮使江东,说孙权,意图“联吴抗曹”。

是时,孙权接曹檄文,战降难以定夺。帐下谋士张昭等力主降曹,见亮欲谒孙权,遂挑起争论,欲使知难而退。亮论大势,陈利害,舌战群儒,说服孙权,“联吴抗曹”之势成。

草船借箭

孙刘联合抗曹,周瑜命诸葛亮十日制箭十万,亮笑曰,“只需三日。”

三日四更时分,白茫茫雾笼大江。亮率军士乘舟,扎满草人,向曹营进发,擂鼓呐喊,作进攻势。江上雾锁,曹操心惊,调弓箭手齐射。待草人箭满,天适放亮,得箭十万有余。

巧借东风

赤壁之战,欲火攻曹营,亟待东风相助,奈江面西北风劲吹,周瑜忧思成疾。

诸葛亮善天象,观甲子日东风必至,言周瑜可借东风一用。

瑜南屏山筑七星坛,亮登台“做法”,东风果至。瑜妒之,遣将追杀。亮知瑜性妒,秘使赵云接应,安然返夏口。

杜牧诗曰: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火烧赤壁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占新野,取荆州,进逼长江。孙刘结盟,战于赤壁,火烧曹营,曹大败而逃。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时,东风劲至;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赤壁之战,奠定三国鼎立柱石。

刘备登基

刘备借荆州,占益州,夺汉中,东汉建安二十六年(221年),成都称帝,策亮为丞相,史称“蜀汉”。

白帝托孤

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刘备欲报关羽之仇,率军伐吴。吴“火烧连营八百里”,备大败。

蜀汉章武三年(223年),刘备退至白帝城,思虑成疾。病笃,召诸葛亮托孤,“嘱以后事:‘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感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三国志·诸葛亮传》)

白帝托孤,彰显“智圣”之忠义。

治理蜀国

诸葛亮为相蜀汉,勤政事民,蜀汉安,国力强,忠智勤廉;定南中,北伐魏,“揭日月以行天,抗吴魏而雄飞”。

邓芝使吴

刘备崩,诸葛亮欲重修蜀吴联盟,遣邓芝使东吴。力劝孙权,不辱使命。

七擒孟获

蜀汉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南征,攻心为上,“七擒七纵”,孟获服,南中定。

出师一表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南中定,蜀汉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北上伐魏,拟夺长安,临行上书后主,乃《出师表》。

陆游泼墨叹卧龙,“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星落五丈原

为匡扶汉室,统一中原,228年春至234年冬,蜀汉五次北伐。

228年春,北伐,兵发陇西三郡。设疑兵于斜谷,攻祁山,街亭失守,西县千余户还于汉中。

228年冬,二次北伐,出散关,围陈仓,曹魏惊恐。

229年春,三次北伐,攻占武都、阴平,得二郡。

231年二月,四次北伐,围祁山堡,射杀张郃。

234年二月,五次北伐,进驻五丈原。秋,诸葛亮病逝,星落五丈原。

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郭起华)

编辑:王冕 审核:黄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