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高佳妮

走进吕家摄影作品欣赏(艺术以下生活以上)(1)

陶艺家李红兵

李红兵,陶艺家。2013年与一干挚友研制金丝铁釉,创建“东土天工”陶艺品牌,主营 陕派茶器,金丝铁釉系列。东土福器和特殊陶艺订制。荣获陕西省陶瓷手工成型二级技师;陕西省铜川市工艺美术大师;现任陕西省西安市陶艺家协会常务副会长;陕西省半坡陶艺研究中心研究员,西安市半坡博物馆产学研基地负责人,特聘研究员;西安市非遗保护协会专家顾问团名誉主席;西安杠杠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西安杠杠软件科技公司常务总经理;西安发生器艺术空间常务总经理;西安市东土天工陶艺工作室创始人。

走进吕家摄影作品欣赏(艺术以下生活以上)(2)

走进吕家摄影作品欣赏(艺术以下生活以上)(3)

李红兵作品:致敬作家柳青

抟土为器,凝火为陶。普通的陶土在陶艺家与火的琢磨中,变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品。陶艺家成为化平凡为神奇的创造者。在采访陶艺家李红兵之前,笔者在古城不少书画家工作室里肩到他制的陶器:圆柱状的金丝铁釉茶叶罐,仿荷叶状的鲊斗,莲花茶盏,造型独特的侧把茶壶,卷草纹的仿旧铜扣香薰盒……不经意间就被那莹润的金属色,沉静、自然、神秘、拙朴的美学风格吸引了。辗转经朋友介绍,才在半坡国际杠杠美育中心见到了陶艺师李红兵。

他谦逊沉静,话不多,喜欢独处。作为一个老西安人,李红兵喜欢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古城的大街小巷,感受古城平凡生活的烟火气,宁静温暖的生命底色;工作之余,他喜欢一个人走在老城墙根下散步,抽根烟,看着对面灯光炫目的酒吧里传来激荡的摇滚乐,感受古老与现代交融的节奏对撞。西安城青黑色的明代老城墙给了他很多灵感。他制作的陶器就像这座老城一样,厚朴温暖。

走进吕家摄影作品欣赏(艺术以下生活以上)(4)

此地风物此地人

陶瓷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不同地方的陶瓷釉料和器型各有特色。陕西境内的秦岭旷带盛产陶泥,曾经的耀州窑陶瓷闻名遐迩。生于长安长于长安的李红兵熟识秦岭矿泥矿料和本地习俗、审美,他秉承“此地风物此地人”的制陶理念,亲采终南山下的矿泥,继承并延展了耀州窑的浮雕刻花工艺,将周秦汉唐文化元素融入现代陶艺设计中,制作出独具特色的陶艺制品。2011年,他与几个挚友经过多年试验,研制出独具特色金丝铁釉,创建“东土天工”陶艺品牌,主营手工茶具、花器、文房、福器、香道、陶瓷雕塑、特殊陶艺定制等品类。有独具特色的金丝铁釉茶具系列,有汉白釉系列陶瓷雕塑摆件,有镶银红木柄青铜纹饰耀瓷茶具系列,器型似圆见方,釉色细腻沉稳,绿中带蓝,温润如玉。器型时尚美观,极具设计感。

走进吕家摄影作品欣赏(艺术以下生活以上)(5)

李红兵作品

走进吕家摄影作品欣赏(艺术以下生活以上)(6)

李红兵陶艺作品获奖

李红兵与长安城中多位跨界艺术家亦师亦友。他曾给黄土画派著名画家刘文西定制过一套金丝铁釉茶具“一颗莲子”:仿莲蓬盖碗,荷叶状托盘,莲花茶盏;为著名画家崔振宽的美术馆制作一套汉白釉“昭陵六骏”,浮雕工艺,雄浑凝练,工致精雅,具有汉白玉的肌理;为了致敬人民作家柳青,李红兵研发了一套金丝釉色茶具“致敬柳青”:金丝釉色高足茶盏,高足瓠瓜侧把壶,镂空山石状的壶把手,表现了作家柳青中国脊梁的崇高精神和文人风骨。李红兵亲采秦岭山下陶泥与矿物釉料烧制而成,以表达对放弃高官厚禄,自愿下乡落户到长安农村的作家柳青的崇高敬意。李红兵研发的金丝铁釉有黄土的厚朴,黄翡的莹润,皇室的贵气,又有金属的质感与光泽,典雅静谧,有岁月沉淀的韵味。一经面世,深受文艺界人士和城市中产阶层的喜爱。李红兵的陶艺质朴天然却不乏工艺设计之美。他以器载道,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陶艺设计中,陶艺作品蕴含着浓郁的东方美学与祥和之气。李红兵说:“中国是礼仪之邦,素来讲求美食美器。将艺术与生活结合起来,让生活充满艺术情趣,让艺术审美提升生活品味,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走进吕家摄影作品欣赏(艺术以下生活以上)(7)

李红兵陶艺作品

2021年6月,李红兵的陶艺作品——金丝铁釉系列茶具“一颗莲子”,以独具陕西地域特色和文化价值的陶艺风格的斩获2021年西安市旅游商品大赛最具商业价值奖和参赛作品铜奖。2015年,李红兵和他的陶艺品牌入驻陕西省富平陶艺博物馆群,建立200多平米工作室,展示研发。

走进吕家摄影作品欣赏(艺术以下生活以上)(8)

李红兵陶艺作品

自然的现代性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李红兵的陶艺没有刻板复杂的几何图案,也不像日式陶器精致细腻,他崇尚自然,遵循中庸之道,在简约浑朴中追求一种温雅内敛的自然美。李红兵说:“陶艺要经得起‘品’,耐品耐看才有味道”。他的陶艺制品看似简单,却很显功力。他模仿自然中的木纹肌理色泽,模仿山川岩石的颜色、模仿土地、沙滩的颜色调制成釉色,制作出外形敦厚拙朴的陶器,贴近自然,贴近生活。器体上高温流变形成的金丝,像雨幕,像蜂巢下流淌的蜂蜜自上而下布满陶器外壁,自然灵动,妙品天成。这种看似简单的金丝铁釉却是李红兵集几十年的制陶经验,在上千次的实验中才烧制出的独家秘方,形成了极具个人辨识度的陶艺釉色。又因釉料中加入中的矿石含量不同,从而窑变出土黄、琉璃黄、黄褐色、金褐色釉面,就像干净、宁静、温暖的平凡生活一般让人内心踏实安宁。从小生活在终南山脚下,李红兵受老庄道家思想影响颇深,陶艺的器型和审美都倾向“中庸之道”。他追求的陶艺美学风格:简单厚朴又不失温雅空灵,周身透着沉静内敛的气息,以达“寂静之美”与“无我之境”。

走进吕家摄影作品欣赏(艺术以下生活以上)(9)

李红兵陶艺作品

陶艺制作充满了不确定性。“让火赋予陶器不同的生命和变化。”陶器在窑炉中火锤炼,形态和色彩都在变化,每次出窑李红兵都充满期待,每次窑变都有惊喜,更有遗憾。从小接触陶艺至今已有有四十年了,李红兵一直在探索,直到现在还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那种艺术效果。他在否定中不断地创新和实践,赋予泥土新的生命。

时代在变迁,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审美。经常与书画家和文艺界人士交往,李红兵对审美流行有着敏锐的嗅觉。他在材料和器型设计上不断探索,增加现代元素,又在传统的制陶工艺中添加新材料:金属与陶釉、陶泥融合后烧制的窑变色,以此来表现工业社会钢铁水泥的特质。为了增加陶器的时尚感和艺术性,他将红木、银器、金器用于陶艺创作中:檀木手柄的侧把壶,镂空包银的手柄让传统的陶器有了时尚美。李红兵创造性地将彩色绳结,不同形态的颜色陶珠、做旧的黄铜等材质结合起来,增添陶器的现代审美。

“再好的陶器,也是给人用的,否则就失去了陶艺制作的本意。”我们先民最初烧制的陶器就是生活用品,后来慢慢发展成工艺品。中国陶艺制作一直遵循着在实用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的风格。李红兵继承了这种传统,对陶器器型、釉料不断改良,结合现代审美创造属于自己的陶艺风格。“艺术以下,生活以上”是他对自己陶艺的定位。

走进吕家摄影作品欣赏(艺术以下生活以上)(10)

李红兵为著名画家刘文西创作的陶艺作品:一颗莲子

“手艺人”的本分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技艺精湛的李红兵就在半坡遗址博物馆做文物修复,他和团队一起修复、复原了大量陶制文物。偶然间,他看到陶埙的制作文献,对比博物馆里出土的单孔陶埙,引发了他极感兴趣。多次试验,李红兵与朋友一起复原烧制了陶埙,将历史上的五孔、六孔陶埙改为现在普遍流行的十一孔陶埙,对陶埙的器型和音色进行了改良。很快,陶埙这种古老的乐器成为西安独具特色的文旅产品,至今畅销不衰。在对古代陶器的复制与研究中,李红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熟练地将古代陶器上的花纹、器型和现代人审美相结合,创作了一批陶艺制品。

走进吕家摄影作品欣赏(艺术以下生活以上)(11)

李红兵作品:金丝铁釉鲊斗

“工艺要有功夫和技艺,把手艺练好是陶艺师的本分!爱好是最好的老师,真正喜好一件事就会不计成本地付出,百折不挠,千磨不悔!”相对于陶艺家的称谓,李红兵自谦地称自己是“手艺人”,靠手艺生活,养活一家老小。手艺人的尊严就是做好手下的活儿。为了制作理想的陶器,他亲自爬山去秦岭山中挖陶泥,寻找适合添加的矿石。回来制泥,拉胚,上釉,刻画填色,装炉,烧窑……慢工出细活,“生活的美,需要人们舍得付出时间去创造。”陶艺家李红兵,用沉静从容的心境,精湛的手艺,为陶艺注入了灵魂与情感。

走进吕家摄影作品欣赏(艺术以下生活以上)(12)

李红兵陶艺作品:荷叶形鲊斗

陶艺于李红兵,是职业,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他从容闲适,有条不紊地按照自己的方式工作生活。当众人汲汲于名利,四处奔走应酬,李红兵却在追求一种简单自主的生活方式,与朋友保持着不离不即的君子之交。他认为,艺术家过了生存所需的物质阶段后,最好回归生活本真,才能专注于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闲来与三五知己喝茶闲聊,进山找矿石找设计灵感,回到自己的工作室慢慢琢磨,制作……时光缓缓流过,没有形状的陶泥随着手坯转动变成了一个个有形的器皿,身旁的陶器在晨昏的光线中焕发出不同的生命质感,李红兵乐在其中。

走进吕家摄影作品欣赏(艺术以下生活以上)(13)

李红兵陶艺作品

陶艺之外,李红兵不断地扩展自己的艺术场域:2017年,他与几个跨界艺术家在西安半坡国际艺术区启幕“发生器艺术空间”,开办了1800平米的杠杠半坡美育中心,每年至少接待八万名青少年和大学生进行陶艺实践、陶文化研学与交流。“让艺术融入生活,让生活艺术化”。李红兵说:“沉浸式教学,给孩子们心中埋下一颗艺术的种子。让青少年和陶艺者爱好了解中国陶文化,通过陶艺学习增强艺术审美。”凭借出色的教学理念,半坡美育中心被西安美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多所大学和西安市半坡博物馆评为指定陶艺产学研基地。

紫砂壶工艺大师顾景舟说:“(制作的)每一个物件都是自己的孩子,都蕴藏着我深厚的感情。”李红兵以此自勉,将自己对陶艺的热爱升华为职业理想,认真对待每一块陶泥,不负时光,也不负自己。

(原文刊登于《中国文艺家》杂志2021年09月)

走进吕家摄影作品欣赏(艺术以下生活以上)(14)

走进吕家摄影作品欣赏(艺术以下生活以上)(15)

走进吕家摄影作品欣赏(艺术以下生活以上)(16)

走进吕家摄影作品欣赏(艺术以下生活以上)(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