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院的玲子是我的文友。五月十六日的黄昏,夕阳迷朦若画,天风习习吹衣。我们坐在校园后一面干净如洗的石坡上,正拿一张当天的报纸在看。我们是文学版的热心读者。]

喜欢雨天淋雨文案(这种式样的情感评论你不是第一次见到才怪)(1)

玲:噢,说真的,我比校喜欢周虹的《雨季》。我们女孩子喜欢这种温婉的情调。

文:请问,你是在喜欢“雨季”这个标题吧?挺有“情调”啊。

玲:(一本正经地)当然!标题是文目,“眼睛”嘛,当然该重视。“雨季”是草木生长的季节,有很深的爱的寓意。不过啊,你的话外音是在考问我看没看懂这作品。好啊!这篇作品通过爸妈对独生女儿梅子恋爱的种种反应,表现了两种形式不同甚至相反、但实质同样圣洁伟大的爱:父爱与母爱。看,初恋的梅子与男友闹了点别扭,闷闷不乐,妈妈就陪着她,带小孩一样与她“头并头睡一床”;爸爸则没有一句安慰话,但一夜咳嗽未睡,他心里其实在为梅子担心!梅子领来英俊的男友跟爸妈见面,妈妈“眉开眼笑”替女儿高兴;爸爸则“表情模棱两可”“对小伙子问这问那”,他心里其实在为自己女儿严格把关啊!如此等等,作者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母爱的慈祥、亲切,父爱的严格、深沉。

喜欢雨天淋雨文案(这种式样的情感评论你不是第一次见到才怪)(2)

文:不过,你的分析忽视了作品用暗笔巧妙包容进去的两对人的另一种爱即情爱:一对是爸妈、一对是梅子他们。妈妈那个“你真是老糊涂了”的口头禅,是老年人之间爱情的特殊表达,显示了爸妈和谐的“老来伴”生活;梅子爱“看琼瑶小说”,在爸爸弄得小伙“尴尬又紧张”时,她“泪水在眼眶里直打颤”,既真切地反映了梅子是个单纯的女孩,也传神地暗示了梅子对男友十分的钟情。我认为,暗笔中细节写得成功与否,将严重影响作品的内涵、真实性与生活气息,也是最能反映作者生活和艺术功底的地方之一。

玲:(点头)你说得很对。我发现,《雨季》取材于繁杂的日常生活,但作者颇善剪裁、白描;揉进了散文和诗的某些写法,情节淡化,使小说温婉自然、富有情韵。

喜欢雨天淋雨文案(这种式样的情感评论你不是第一次见到才怪)(3)

文:不错!不知你注意没有呀,作者好多地方还用“意在言外”之言,强化了语言的内涵和张力:如写爸爸见到梅子男友时,仅精简地用“表情模棱两可”六字,充分体现爸爸慎为她把关,因而对她男友在肯定否定中犹豫不决等复杂心理内涵。作者就是通过前述一系列艺术手法,生动简洁地“画”出“雨季”那由父爱、母爱、情爱构成的一种人性、人道美丽。

[接下去话题开始转移,关于《雨季》的对话到此结束。]

附:《雨 季》

作者:周 虹

不知不觉的,就到了多雨的季节。一连好多天,雨丝儿缠绵不断。爸爸和妈妈的心,都烦了。

梅子却是很开心的。近来,她脸上总带着那么一丝奇特的笑容,每晚都在那个时候出去,且一天比一天回来得晚。

喜欢雨天淋雨文案(这种式样的情感评论你不是第一次见到才怪)(4)

终于,妈妈问爸爸:“梅子不知道怎么了,晚上老出去?昨晚过了十点半才回来,都破了规矩了。”爸爸心不在焉地“嗯”了一声。

“你说她干什么去了?”

“约会去了!”爸爸把手中的报纸用力一掷。

“原来她告诉你了?你怎么不早告诉我?”妈妈生气了。

“我哪知道!”爸爸的气更大。

第二天早上,到了该起床的时候,梅子还没起床。妈妈去叫她。她两眼红肿得象核桃,一脸伤心的样子,一句话也不说。

这天晚上,梅子破例地没有出去。她一个人躺在小屋沙发上,闷闷地看琼瑶的小说。

喜欢雨天淋雨文案(这种式样的情感评论你不是第一次见到才怪)(5)

又到了晚上,梅子一大早上了床,蒙头便睡。妈妈决定问个究竟。

她坐到梅子床沿,问:“他是谁?”梅子挺不自然地扭捏了一下。妈妈又问:“你们究竟怎么了?”

梅子只觉得鼻子一酸,“哇”地哭了起来,哭得有滋有味,妈妈就一直陪着她。母女俩象从前一样,头并头地睡在一张床上。

这晚,爸爸在那边咳嗽,咳个不停,好象一直没有睡着。

几天以后,梅子领回来一个英俊的小伙子。妈妈眉开眼笑,满心欢喜。爸爸的表情模棱两可,他对小伙子问这问那,弄得小伙子又尴尬又紧张。

梅子在一旁生了气,泪水在眼眶里直打颤。妈妈则在一旁乐,她抚着梅子的头说:“你爸爸呀,他是老糊涂了!”

喜欢雨天淋雨文案(这种式样的情感评论你不是第一次见到才怪)(6)

从此,家里的晚餐桌上就多了一副碗筷。

不知不觉地,雨季过去了,阳光显出说不出的妩媚。爸爸的心老是睛朗不起来。想到梅子就要出嫁了,他总是不快,内心有股说不出的感伤。

妈妈一个劲地说:“你真是老糊涂了。”他就突然地生了气:“你才是糊涂了呢!独生女儿都要给人家抢去了,还那么高兴!”果然,妈妈也不做声了。

(注:周虹,《衡阳晚报》副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