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死后不久,孙权称帝,在诸葛亮的努力下,蜀吴两国再次联盟,三国局势再次陷入僵持之中。

魏蜀吴三国实力数据对照(魏蜀吴三国实际控制区域)(1)

汉末天下十三州,曹魏独占九州半,东吴占两州半,蜀汉只占一州,但这只是书面上的,大家都了解我们的历史学者都或多或少的有地图开疆的习惯,所以这期我们讲三国实际控制的区域,借以从侧面展现三方的实力。

一:魏国

曹操官渡击败袁绍之后,天下腹心的中原地区尽入曹操之手,曹操成了汉末割据势力最强的一支,其后虽然在汉中之战失去了汉中,但是却在击败马超、韩遂后收取了西凉地区,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书本上所学的历史图例,连西域都被算入了曹魏的版图,但实际上,西域各国依旧尊奉汉朝,而与蜀吴对峙的魏国也没有能力再次经营西域,所以曹魏最多能控制到河西走廊。

魏蜀吴三国实力数据对照(魏蜀吴三国实际控制区域)(2)

之后曹丕篡汉建魏,获得辽东公孙氏的效忠,但这只是名义上的,直到魏明帝继位,司马懿率军杀公孙渊全族,辽东并入魏国。

笔者以为,司马懿在灭公孙氏之后,就撤了军,当时辽东形势复杂,北方有扶余、鲜卑,乌桓,东面有新近崛起的高句丽,都不是易与之辈,公孙氏凭借武力尚能称霸一时,但随着公孙氏覆灭,司马懿撤军后,辽东实际己成羁糜之地,之后慢慢被高句丽侵吞。

所以辽东并不能完全算作魏国实际控制区域,综上是魏国实际控制的地盘,因曹魏辖区都是传统汉人聚集区,固而魏国版图与历史书上所画大致相同。

魏蜀吴三国实力数据对照(魏蜀吴三国实际控制区域)(3)

二:东吴

三国中后期,我们所熟知的就是魏蜀之间的战争,也就是诸葛亮的五次北伐,以及后期姜维九次剑指中原,东吴的存在感不强。

自孙坚始,而后孙策四处开拓,孙氏一族得以牢牢占据扬州,也就是江东地区,赤壁之战后,荆州落入孙权手中,东吴的版图得以扩大,但不久便被刘备夺去,随着湘水分界,东吴获得了半个荆州,又占据了交州,随后将交州拆分为广州和交耻两部分,襄樊之战,吕蒙偷袭关羽,将荆州完全掌控于手中,除荆北的南阳郡,东吴的版图自此达到极盛。

魏蜀吴三国实力数据对照(魏蜀吴三国实际控制区域)(4)

当然也有提到台湾的。史料曾记载,东吴将领曾至夷洲,并带回数千名土著,对于这个夷洲具体的位置,史料不详,出于政治原因,当代将之定为台湾。

笔者认为,虽然东吴擅水战,也曾有远赴辽东的举动,但都是在近海地区航行,就是这般,海洋对于东吴亦属于极度危险的未知区域,更何况是台湾,试想明朝郑成功入台也是艰险非常,笔者猜测可能是近海的一些岛屿。

魏蜀吴三国实力数据对照(魏蜀吴三国实际控制区域)(5)

就此算下来,东吴的版图也算得上颇具规模,后世的南宋也比东吴大不了多少,但是三国时期,汉人聚集区主要集中在华北平原,虽然因中原战乱造成不少汉人南迁,但依旧改变不了东吴在人口逊于魏国的事实。

而且三国时期,江南地区并没有得到开发,看似广袤的土地,实际控制仅限于主要的一些城池周边,大多都是莽荒的原始森林,而东吴的东南山区则是山越,闽越,杂越各族聚居区,鲜有汉人涉足,并不在东吴的控制之下,所以笔者推断,东吴实际控制区域仅限于长江流域、长三角区域,珠三角区域以及红河三角洲。

魏蜀吴三国实力数据对照(魏蜀吴三国实际控制区域)(6)

三:蜀汉

相比较魏吴两国,仅有一州之地的蜀汉则更显寒酸,川蜀虽然古称天府之国,但交通闭塞,虽有川东平原,但相比广阔的华北平原委实捉襟见肘了。

魏蜀吴三国实力数据对照(魏蜀吴三国实际控制区域)(7)

与东吴一样,蜀汉为群山环绕,汉人居于平原地区,山地则是各少数民族混居之地,如汉中以南的山区,还有长江以南的山林之中,所以笔者觉得蜀汉实际控制区域是三国中最小的,甚至仅有曹魏的十分之一。

魏蜀吴三国实力数据对照(魏蜀吴三国实际控制区域)(8)

而小说中诸葛亮平南中也只是缓解南方少数民族与蜀汉尖锐的矛盾,只是迫使南方各族名义上臣服于蜀汉。

仅从三国这些对比之中可以发现,诸葛亮的北伐之举其实是在饮鸩止渴,想要凭借战争消耗曹魏的实力几同痴人说梦,身为后世之人从上帝视角看这一切,不由得为诸葛亮深为叹息。

本文图片皆取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