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五台山日记全文(寻晋记5天台不必落寞)(1)

平顺天台庵

游五台山日记全文(寻晋记5天台不必落寞)(2)

平顺天台庵殿顶

刷过了南禅寺、广仁王庙、佛光寺甚至敦煌196窟檐,一直心心念念平顺天台庵。因为无论开会还是饭局,它都曾高蹈于“唐构”朋友圈。作为华夏大木作之老前辈、“红不让”,它有资格睥睨天下。然而2014年11月落架大修,先在脊槫与替木间发现“长兴四年(933)九月二日地驾……”墨书题记,又在飞子上看到“大唐天成四年(929)创立,大金壬午年重修,大定元年(1161)重修,大明景泰重修,大清康熙九年重修”诸多记录。天成、长兴皆五代后唐年号,李世民、李隆基之大唐与沙陀人的一厢情愿,就好比葱与洋葱的关系,于是惨遭“降级”。

游五台山日记全文(寻晋记5天台不必落寞)(3)

平顺天台庵山门

如今仕宦时兴大灰狼改小鲜肉,我的老醯儿呀……沿了浊漳河谷往上游走,李庄的文庙、武庙在车窗外一掠而过。与大云院同在北耽车乡,至王曲村有坛形孤山,拾级而上临崖有门,乍看去好似一家农户,敲门同时应有狗吠。就这样,我们冷不防从天台庵的右腋转到了大殿前,享受一把曲径通幽、豁然开朗的过程。但见其东傍山谷,西临漳水,居高临下,坐北朝南,可谓视界高远、风水绝佳。因其环傍村舍,村民把它当作游憩之所改造,周遭一围朱漆长廊,尤好似给长城贴了瓷片。

游五台山日记全文(寻晋记5天台不必落寞)(4)

平顺天台庵大殿正面

游五台山日记全文(寻晋记5天台不必落寞)(5)

平顺天台庵大殿山面

沧桑千载的天台庵,始建于唐天祐四年(907)。就像曾为龙门寺下寺的淳化寺,如今空余一座正殿。大略看去,举折平缓,飞檐如翼,极古立辨。记得傅熹年曾说南禅寺不过一间村级佛堂,天台庵则更是南禅寺的“具体而微者”。但同样都是《小雅·斯干》所说的“如鸟斯革,如翚斯飞”,亦为欧阳永叔《醉翁亭记》中“有亭翼然”的传神写照。难怪1973年发现时只消一眼,就将它断为晚唐遗构。

游五台山日记全文(寻晋记5天台不必落寞)(6)

平顺天台庵大殿正脊琉璃

游五台山日记全文(寻晋记5天台不必落寞)(7)

平顺天台庵大殿山面瓦作

大殿广深各三间,单檐歇山顶。屋面覆以筒板布瓦,瓦条垒脊,正脊两端有琉璃鸱吻。大殿有料石台基高1米许。明间设板门,两次间置直棂窗。比之南禅寺,一是正脊极短;二是纵阔不及7米,明间开间较大,两次间仅为明间之半。这种空间尺度,或许囿于地形,抑或因其为庵,反倒显得紧凑。

游五台山日记全文(寻晋记5天台不必落寞)(8)

平顺天台庵大殿山面结构

游五台山日记全文(寻晋记5天台不必落寞)(9)

平顺天台庵大殿柱头斗拱

大殿设12根檐柱,俱为圆木柱。柱础为覆盆式,柱头卷杀较宋代更为缓和。柱间横向联接仅用阑额,无普拍枋,阑额至柱角不出头。柱头斗拱为最原始也最简洁的“枓口跳”作法,与梁架紧密地联接一体。据说梁思成把它作为《营造法式》的实例注脚。

游五台山日记全文(寻晋记5天台不必落寞)(10)

平顺天台庵大殿梁架结构

游五台山日记全文(寻晋记5天台不必落寞)(11)

平顺天台庵大殿平梁彩绘

大殿的梁架结构,不像布村玉皇庙那样让人茫然不知所措,而是像小学课本那般的简单明了。殿内无柱,四椽栿通达前后檐柱,其上以蜀柱、大斗承托平梁,伸到柱外经砍斫即为华拱。梁架上残留彩绘,局部沥粉贴金,视其画风,当为晚清画蛇添足。

游五台山日记全文(寻晋记5天台不必落寞)(12)

平顺天台庵文保标识

大殿门楣悬挂匾额的位置,却是一块《文物古迹保护标志》。曰:“实会公社王曲大队天台庵,为唐代建筑。所有建筑和石碑均为最古。经上级文物保护主管部门鉴别后,决定为文物保护重点单位。广大干部和群众认真保护,不准毁坏。如要兴工动土,需经县革命委员会批准。平顺县革命委员会,一九七三年五月二十三日。”无论其带有什么样的局限、色彩与痕迹,也都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值得敬畏。

游五台山日记全文(寻晋记5天台不必落寞)(13)

平顺天台庵擎檐柱

游五台山日记全文(寻晋记5天台不必落寞)(14)

平顺天台庵擎檐柱

其实即便断为五代后唐,即929年创建、933年上梁,其创建时距离唐亡亦不过26年。有鉴于彼时之社会、经济、区位、用材和技艺诸多制约,我开玩笑说,建着建着就改朝换代了,甚至“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无论中土寺观,抑或西方教堂,动辄凝聚几代人的功德,屡见不鲜。尤其天台庵残喘到了今天,毕竟也是一千多岁高龄,国内五代遗存也就是个位数,所以看到它四角拄了拐杖(擎檐柱)的龙钟老态,心底里还是骤然涌起一种无言的感动。

游五台山日记全文(寻晋记5天台不必落寞)(15)

平顺天台庵窗框泡钉

大殿修复过程中,人们珍视它的每一个构件、附件、饰件遗存。哪怕大门上仅存的一个泡钉,索性就铆在直棂窗的上方正中。我想,无论怎样波澜壮阔的历史,都由一处处可能微不足道的细节构成。我们不放过每一处细枝末梢,或许它就还原了历史真相,甚至改写了历史。

游五台山日记全文(寻晋记5天台不必落寞)(16)

平顺天台庵唐碑碑首造像

游五台山日记全文(寻晋记5天台不必落寞)(17)

平顺天台庵唐碑

游五台山日记全文(寻晋记5天台不必落寞)(18)

平顺天台庵唐碑龟趺视角下的大殿

殿前月台偏东有一通唐碑,赑屃鏊座,古意盎然,只是风化严重、字迹漫漶。让我好奇的是,碑座龟趺不是传统的直视前方,而是作回眸凝望大殿状。我试着猫下老蛮腰,以龟趺的视角仰望大殿。你这是在虔诚听经呢?还是在追忆2011年台基上一对石狮子失窃时的不堪并表示愤怒和无奈呢?至少我想,这是每日晨昏中光影最迷人的角度,只此一望,便是千年。

游五台山日记全文(寻晋记5天台不必落寞)(19)

平顺天台庵琉璃鸱吻

游五台山日记全文(寻晋记5天台不必落寞)(20)

平顺天台庵琉璃脊兽

隋唐间佛教鼎盛,学说独辟,诸宗分流。一时间,南派重义理、重智慧,北派崇止、崇禅定。有智颛法师提出“止观并重”、“定慧双修”学说,第一个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学派由此诞生,因其久居浙东天台山,故名“天台宗”。平顺天台庵作为国内现存最早的天台宗殿堂,也成为了彼时佛教南北交流的有力印证。

游五台山日记全文(寻晋记5天台不必落寞)(21)

平顺天台庵正立面图。图源网络

据说大殿曾有12尊女性形象的彩塑,村人称作“十二小美女”,现在看来,当为“十二圆觉菩萨”。想象中,唐塑、五代塑的可能都有,可比南禅寺,可比青莲寺。当然如今,早已成了“十二阙”。其实,唐也罢,后唐也罢,有此五代木构足矣。落寞只是后人的无病呻吟,天台庵兀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