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澄城县充分认识挂牌督办对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重大意义,按照明确一个目标、守住一条底线、做到五个聚焦、实现五个提升的“1155”工作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取得明显成效。

聚焦巩固脱贫成果,在提升发展质量上有作为。按照省市挂牌督办工作要求,实施“三大行动”,着力提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成色。一是开展守底线促提升行动。因户施策,筑牢防止规模性返贫工作底线。目前,全县343户监测户实现多元化帮扶措施,消除风险户205户706人,风险消除率59.8%。8月5日,澄城被省局评为陕西省防止返贫集中排查工作先进单位。二是开展包联帮扶提升行动。建立“1 N”帮扶联系全覆盖机制,对“十二五”脱贫户、“十三五”脱贫户、一般农户分别由镇村党员干部、包联帮扶单位干部、网格员帮扶联系,每2周开展1次动态监测排查,建立问题排查、限时整改、闭环销号3个台账,全面落实帮扶措施。三是开展教育医疗提升行动。构建教师帮扶、同伴互助、社团带动、邻里协助、政府资助、社会救助的控辍保学“646”新模式,发放大唐·澄城英才教育奖助金120万元。县医院搬入新址,中医院提标扩能、中医康复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行走的医院”落地澄城,远程专家门诊惠及百姓。

聚焦产业就业增收,在提升发展水平上有突破。做实“三个带动”,在增加收入上想办法。一是主导产业带动。实施苹果高接换优2000余亩,樱桃设施化改造300亩,组织召开2022年中国樱桃年会和第三届云营销季活动。累计发放小额信贷资金5.2亿元、发放互助协会借款4.04亿元,支持脱贫户发展产业。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务就业技能培训2.2万余人次,其中累计培育职业农民2344人。二是创业就业带动。全县劳动力外出务工7.2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3.9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2103个,落实脱贫劳动力一次性求职、创业、跨省交通补助89.71万元。建立创业孵化基地19家、创业企业93家,带动就业达4920人。三是集体经济带动。出台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意见,整合资金5000万元建设10个镇级产业园,实行产业带动、产业服务、要素入股6种模式,盘活闲置资源,优化联农带农机制。寺前镇和家楼村案例入选《陕西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优秀案例》。

聚焦乡村建设推进,在提升村容村貌上有变化。以宜居宜业美丽乡村为目标,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实施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和农村公路改造提升行动。示范引领带动方面,依托2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13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坚持城镇乡村联动、项目产业互融,实现以点带面、串点成线、整体提升。人居环境政治方面,推行“周督查通报、月观摩点评、季评比亮牌、年终考核奖惩”和“红黄牌”评选长效考核机制,整合投入1000万元全面落实奖补资金。投资500元,新建王庄镇白草垣村、寺前镇和家楼村污水站。道路保畅方面。提出奋战50天,实现国道342西河大桥、国道242王庄至安里段、澄韦高速、迎宾大道、合铜和澄韦高速引线等项目建成通车。完成独宜路、寺韦路、西义路等54处水毁治理工作,加快推进白草垣至娥蟒改建项目以及郭代路、永内至县城产业路项目建设。

聚焦高质量发展,在提升综合实力上有成效。着眼于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良好环境,澄城县在转型发展上求突破下功夫。制定《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意见》,建立“四个一”包联包抓责任,扎实开展“高质量项目建设推进年”活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排名位居全省中游,全县生产总值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达到全市平均水平。围绕8个产业链,实行“链长制”招商、对口招商、以商招商,截止8月底共招商在建项目65个,完成招商引资80亿元以上。实施工业倍增行动,丹澄产业园、扶贫产业园加快建设,金隅新型材料项目建成投产,澄合二矿、安里煤业相继建成,拓日新能、澄城烟厂、澄合矿业持续提质增效,1-8月规上工业产值完成36.6亿元,同比增长39.8%。

聚焦善治乡村建设,在提升乡风文明上有创新。探索“五员议事促民主、法治保障立规矩、德治引领树新风、微心愿认领暖民心、彩虹服务强辐射”五种方式,积极建立“五治融合”新体系。健全镇村组三级组织体系,组建党员网格队伍2396人,建成城乡社区服务网格。10个镇(街)、158个村、17个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规范化运行,各村(社区)“一约四会”全覆盖。以“五个一”为主要内容的传承好家风主题活动(开展一次道德讲堂,同唱一首歌,共看一部短片,齐诵一段经典,讲述一个故事)深入开展,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冯原镇吉安城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赵庄镇薛孝坤家庭被授予“全国五好家庭”,5人被评为“渭南市新时代好少年”,4人获得“渭南标杆”荣誉称号,2人推荐为陕西省道德模范候选人。

渭南市三项提升行动督导组(渭南市澄城县五聚焦)(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