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跑读绅/ 一个读书跑步思考的男人

这些年,自媒体越来越多。内蒙古有一个叫“@郊区波仔”的自媒体,镜头对准郊区,专门记录乡村,引起了好多人的关注。

乌盟往事⑥郊区波仔 乌盟往事⑥郊区波仔(1)

梁江波

在内蒙古本土,除去一些公众人物、名人外,依靠自媒体,从零起家、走近大众,接了地气的,“郊区波仔”算是一个草根典型。

不知道郊区波仔的,从字面上可以判断,一个活动在郊区,名字中有波的男人。了解郊区波仔的,都知道波仔叫梁江波,呼市郊区人,郊区口音,经常开车下乡,到呼市周边、乌盟地区农村拍视频,发到抖音和头条上,业内把这个行当叫自媒体人。

波仔的镜头主要聚焦郊区。郊区是过去的叫法,现在叫城乡结合部,或城市附近的旗县乡镇,比如呼市的郊区调整为赛罕区,包头的郊区调整为九原区。波仔主要跑呼市城乡结合部,跑靠近呼市的乌盟旗县农村,半径200公里范围内,赛罕、和林、武川、清水河、凉城、卓资山、准格尔、托县等地方,是常去的地方。

乌盟往事⑥郊区波仔 乌盟往事⑥郊区波仔(2)

乡村

我前几年就关注到了波仔,那时波仔的视频播放量还不大,粉丝数量不足一万。熟悉自媒体的应该知道,粉丝上一万也不容易。波仔很能坚持,专注做这一件事,郊区人拍郊区事,后来粉丝发展到了三万、五万、八万,进入了快速增长期,那个时候,波仔也有了点小名气。

我清晰记得,波仔的粉丝过了八万以后,不到一年的功夫,粉丝就接近30万,现在的波仔算得上是“中小V”了。前不久,与外地朋友聊天,对方就谈到了郊区波仔,还知道叫梁江波,就像凉城的武利平、唱歌的腾格尔一样出名,可见波仔有了一定知名度。

郊区波仔主要拍摄乡村题材。波仔拍摄的视频较为单一垂直,主要关注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领域,波仔在视频里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波仔乡村之旅,品味人生百态。”这是波仔的定位,咱们跟着波仔的镜头,到乡村看看,品味乡村的状态。

乌盟往事⑥郊区波仔 乌盟往事⑥郊区波仔(3)

耕作

波仔拍视频,是深入乡村世界的“发现之旅”,很多是沿着乡间小道寻找,哪里有村庄,哪里在放羊,哪里在种地,推门入户进院,举着手机就拍。拍摄后,波仔视频的标题有规律、有个性,打头一句“内蒙深山小村…”后面是内容,例如:“内蒙深山小村,两户人家,进门就让吃饭。”“内蒙深山小村,几户人家,这里发生了什么?”

波仔长相不像坏人,与农民大爷大娘能呱啦上,在家长里短的啦嗒中熟悉了,遇上吃饭一点儿也不拿心。其实,到了乡村的任何一家,给外地人吃个饭喝个水,都是特别简单的事,特别的淳朴,有网友留言幽默讽刺波仔:“不经让,一让就吃!

乌盟往事⑥郊区波仔 乌盟往事⑥郊区波仔(4)

嘴说的出来前就吃了,不经让,一让就吃!

波仔的镜头里,有好多反映生活改善奔小康的,自力更生,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带动家乡人民脱贫致富的很多。有好多是反映郊区风土人情,保留下来的传统习俗,还有“村变城”,比如保全庄一带的拆迁变化。也有好多条件差的村落,主要是城里环卫工、农民工,地处偏远,劳动力缺失,因病致贫的群体。有乡村生活经历的人,通过几个镜头就能判断出生活水平,由于镜头太过真实,有人提醒波仔要注意导向。

乌盟往事⑥郊区波仔 乌盟往事⑥郊区波仔(5)

城乡结合部

波仔在深入乡村过程中,顺便做起了公益,有外地网友看了视频后,委托波仔捐钱捐物,看了很是感动。波仔的镜头里,全是底层的老百姓,他们的真实生活,就是波仔说的人间百态

波仔的镜头里,最震撼人心的,莫过于70多岁的老人,年轻人都进了城,老人留在了乡下,还得下田劳作,最怕的是生病。尽管国家发展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成就,但地域发展的差别和差距还是客观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特征很明显。

有一次,波仔到郊区拍摄,一户人家房屋废弃了,这户人家的孩子们都已进城,有一位还当了小干部,说波仔侵犯了隐私,吵吵了一阵子。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是立场问题的争论,很明显,这位干部忘了本,羞于自己出生在农村,何必呢,把怼别人的力,用在振兴村子上多好啊。

乌盟往事⑥郊区波仔 乌盟往事⑥郊区波仔(6)

或许某一天,波仔的镜头正好拍摄了你出生的地方,你会想起儿时玩耍的场景,勾起了你成长的回忆,父母劳作的身影,出生长大的老屋,往事历历在目。哪个不是故乡的人?哪个没有故乡情?这时的你,却变成了游子,可能忘记了小山村的模样,时常在梦中出现,但有根线连着,忽然鼻子一酸,乡愁涌上了心头,余光中的《乡愁》萦绕在耳边:小时候…长大后…

乌盟往事⑥郊区波仔 乌盟往事⑥郊区波仔(7)

余光中《乡愁》

经过几十年的变迁,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乡村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经过脱贫攻坚战后,有的变成美丽乡村,有的撤乡并镇异地搬迁,有的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有的基础设施更好了,有的重修房舍提档升级,有的进城后村落搬空了,有的进城后又搬回了农村。虽然波仔走的范围有限,但也有代表性和样板性,这些,都记录在了波仔的镜头里,镜头里的乡村,变得几乎认不出来了

乌盟往事⑥郊区波仔 乌盟往事⑥郊区波仔(8)

一位外出打工的母亲

波仔的镜头也间接反映了人口流动。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城,城镇人口向更大更发达的城市聚集,城市对乡村形成了虹吸效应,潮流席卷了传统旗县乡镇。

据人口普查等有关资料显示,农业人口较多的乌盟(乌兰察布市)地区,人口流失大约三分之一,主要流向了呼市包头地区,或到其它地方“走西口”,原先有几十户的自然村,现在剩下几户人家。也就是从那时起,个别地方的人以城里人自居 给乌盟外出的人,起了一个侮辱性新名词“乌盟人!”

不知波仔为何聚焦农村,还深入到乌盟地区,难不成波仔也是乌盟人。总之,以目前分析,可以推断,在接下来的几十年内,有些农村就会从地图上消失。起码,在目前,还没有主动回流农村的趋势。

虽然是自媒体,镜头也是有角度的。波仔的角度选择了向下,对准了土地上的人们,反映了乡村的喜怒哀乐,反映了基层个体的生存状态。波仔拍视频,是他养家糊口的饭碗,但波仔“脚下有牛屎”(毛主席语),走进了田间地头,接触的是基层,老乡“手是黑的”(毛主席语),但他们依然在乐观生活。波仔的视频,即便反映了老弱病残,不必否定,也不要放大,更不要夸大,毕竟制度是有保障的。波仔的视频,客观上向走出去的人们,汇报了历史变迁,诉说着乡愁。不然,这么多粉丝,大家在看什么呢?

你要是认同波仔,那镜头里的人和事,其实就是你自己,是你曾经经历过的生活,你在镜头里看见了自己,看见了真实。

乌盟往事⑥郊区波仔 乌盟往事⑥郊区波仔(9)

准格尔旗境内黄河

乡村振兴任重道远。每一个地区应该有不同的方案。希望波仔利用现有自媒体的影响,搭建平台,多帮扶哪些困难群体,再加强一下公益事业。希望每一个走出去的有识之士、成功人士,从郊区波仔的镜头里能找见自己,找见乡愁,力所能及,尽力而为,反哺家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