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有云:“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隘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按照孙武的观点,战争是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进行的,因此,其胜负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地理形势的影响。在一场战役中,某个或某几个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会成为交战双方争夺的热点,其得失对整个战局往往具有决定性作用。在《孙子兵法》里,孙武将这种“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之众”的战略要地称为“衢地”。

哪个朝代总打韩国(天下之枢韩国战略价值极高)(1)

无独有偶,德国军事理论家、《战争论》的作者克劳塞维茨也十分看重地理因素对战争的影响,他曾说:“任何国家里都有一些特别重要的地点,那里有很多道路汇合在一起,便于筹集给养,便于向各个方向行动,简单地说,占领了这些地点就可以满足许多需要,得到许多利益。”

哪个朝代总打韩国(天下之枢韩国战略价值极高)(2)

但并非任何地方都有资格成为“衢地”,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宋杰教授曾积二十年之功,写就《中国古代战争的地理枢纽》这部论著。全书纵横山川、河流之间,详解中国古代政治格局、国家战略,揭示王朝兴衰更替背后的地理密码。

哪个朝代总打韩国(天下之枢韩国战略价值极高)(3)

宋教授在书中指出,枢纽地区往往处在几大经济区交界的边缘地带,是军队行进的必经之地,如豫西在关西、关东之间,淮南、荆襄在南、北方之间,具有防备入侵和准备出击的双重作用。

同时,枢纽地区要具备地形、水文优势,可作为天然屏障,有利于组织防御,如豫西处于山区,淮南、荆襄处于江河沿线、水网地带。开阔平坦的“四战之地”,如豫东、冀南、苏北,有利于展开兵力进行会战,但无险可守,是难以成为枢纽地区的。

哪个朝代总打韩国(天下之枢韩国战略价值极高)(4)

由此观之,战国时期的韩国,就是这样一处“兵家必争之地”。在战国七雄当中,韩国和魏国同处中原腹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如果夺取、控制了这一区域,就可以阻挡敌方的进击,并使自己能够向多个战略方向运动兵力,获得战争的主动权。

更关键的是,韩、魏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数十万兵力,对周围邻国的安全及争霸扩张具有重大影响,因此,与其联盟,进而控制和利用韩、魏,就成为齐、秦、楚等大国军事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

按照宋杰教授的观点,齐、楚两国争霸失利,秦国最终获胜,得以独步天下的原因,与其争夺韩、魏的成败有着密切的关系。

哪个朝代总打韩国(天下之枢韩国战略价值极高)(5)

先说齐国,由于齐国与韩、魏两国接壤较少,要想占领河内、河南、河东的“天下之枢”,就应当把主攻方向对准西邻赵国,如齐不能破赵,就无法打开挺进中原的大门,进而攻占韩、魏所在的中原地区。

但齐国却采用“远交近攻”的做法,越过近处的赵国,去打远处的秦国和楚国。结果就算打下几座城池,获得几块土地,都不与本国接壤,无法有效接管,这就等于说,自己劳民伤财,却白白为他人做了嫁衣裳。

关于这一点,秦国宰相范雎也看明白了,他给秦王的献策中曾说:“昔者,齐人伐楚,战胜,破军杀将,再辟千里,肤寸之地无得者……以其伐楚而肥韩、魏也。”

此外,齐国长期把主要兵力投入淮泗流域的作战,而忽视了卧榻之侧的燕赵两国。最终,燕昭王“使乐毅约赵惠文王,别使连楚、魏,令赵嚪说秦以伐齐之利。诸侯害齐湣王之骄暴,皆争合从与燕伐齐。”在燕、赵、楚、魏、秦五国围攻之下,齐国元气大伤,再也没有争霸的实力了。

哪个朝代总打韩国(天下之枢韩国战略价值极高)(6)

另一方面,楚国在兵力部署和主攻方向上所犯的错误,是忽略了韩国在秦楚交战时的作用。宋杰教授在书中指出,韩国控制了秦军东进中原的豫西通道,又迫近楚国的北部门户方城隘口,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正如张仪所言:

“秦之所欲,莫如弱楚,而能弱楚者莫如韩。非以韩能强于楚也,其地势然也!”

在此形势下,楚国既没有果断地北上攻韩,也没有怀柔地连韩抗秦,最终把韩国推向了秦国。楚国的两次大失利——蓝田之战、垂沙之战,都与韩国加入秦国阵营,攻击宛、邓地区有关。到头来,楚国既不能伐韩夺邑以抑秦师东出,又不能连韩拒秦于武关、函谷之内,造成了自身的被动和失利。

唯有秦国,从始至终都把韩、魏当作最主要的敌人,也是首选的进攻目标。商鞅就曾向秦孝公进策说:“秦之与魏,譬若人之有腹心疾,非魏并秦,秦即并魏。何者?魏居领阨之西,都安邑,与秦界河而独擅山东之利。利则西侵秦,病则东收地……秦据河山之固,东乡以制诸侯,此帝王之业也!”

哪个朝代总打韩国(天下之枢韩国战略价值极高)(7)

正因秦国能在兵力部署和进攻的主要方向上作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通过种种手段夺取和控制了韩、魏所在的枢纽地区,拿下了这块“兵家必争之地”,才在争霸大业中取得了军事的主动权,为随后统一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军事枢纽对天下局势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不过,诚如宋教授所说的那样,军事枢纽往往随着政治、经济重心的转移而变化。

例如从周至唐,王朝多定都关中,而经济重心位于中原,那么从关中通往中原的崤函、河洛地区,就成为了反复争夺的军事枢纽。随着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尤其是南北对峙时期,淮南、荆襄、汉中就成为南北博弈的焦点。明朝天子守国门,辽西走廊就成了拱卫京畿的锁钥重地。

哪个朝代总打韩国(天下之枢韩国战略价值极高)(8)

在《中国古代战争的地理枢纽》一书中,宋教授以历史地理学家之卓识洞见,论述历代将领之得失,探究战争胜负背后的成因,同时还探索了枢纽地区的分布和变化问题,以中国历史发展脉络为主线,研讨各个时期兵家要地的转移情况,剖析其中的社会背景与原因。

这部书资料翔实,论证严密,通过20余幅手绘地图,和50万字精辟阐释,向我们介绍了汉中、寿春、襄阳等10余处影响历史进程的战略要地,并以动态的眼光、详尽的考证透视从先秦至宋元千余年间兵家必争之地的沿袭与演变。

战荥阳,楚汉战争中刘邦怎样获得先手?论述地理枢纽如何决定战争走向;

哪个朝代总打韩国(天下之枢韩国战略价值极高)(9)

失汉中,姜维的战略失误导致蜀汉灭亡?揭山川形势何以影响国之兴衰;

哪个朝代总打韩国(天下之枢韩国战略价值极高)(10)

守襄阳,南宋王朝的存亡系于一城一地?论兵家必争之地具备何种特征。

哪个朝代总打韩国(天下之枢韩国战略价值极高)(11)

无论你是军事爱好者还是历史爱好者,这本绝版多年、曾一度在二手书市场被炒至千元的再版好书,都是你书架上不可或缺的收藏品。

哪个朝代总打韩国(天下之枢韩国战略价值极高)(12)

在它的帮助下,相信你能:

纵横舆地间,解析军事地理中的帝国文明;洞悉成败事,演绎冷兵器时代的权力游戏!

哪个朝代总打韩国(天下之枢韩国战略价值极高)(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