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胜芳古镇地处霸州市以东35公里,东距天津20公里的东淀中游北岸,人口7.8万。东淀是河北仅次于白洋淀的一处湿地洼淀,面积约350平方公里,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前,是河北又一著名水乡,特产松花、东淀蟹、芦席,文化上,以民间花灯、花会及渔歌小调闻名。

苏杭本是好时节徽州亦是真江南(南游苏杭北游胜方)(1)

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前,胜芳是大清河,乃至海河流域上游各地往来天津的必经之地,水陆交通畅达,文明吸纳通畅,文化积淀深厚。胜芳人烟密集,老城区街巷以穿心河为中心,四向伸延,曲折幽深且密如蛛网,穿行其中,如走迷宫。依水而建的古老民居,至今仍给人以时空倒流之感。

苏杭本是好时节徽州亦是真江南(南游苏杭北游胜方)(2)

电影《小兵张嘎》,电视剧《血溅津门》、《燕子李三》、《龙嘴大铜壶》这些大家熟悉的电影和电视剧都曾在张家大院取景拍摄。

胜芳因水而生,因商而兴。她原来是东淀边沿上的水陆码头堤头村。早在春秋时属燕国,曾被齐国占领,光复后燕君便在这里设立了武平亭,从此称为武平。战国时又属赵国,赵惠文王为了防止不测,让人在远离都城邯郸的北方武平修筑了一座临水行宫小城,他每逢危难便逃到这里,最后一次是他杀了大将李牧招致邯郸被围,来后国都沦陷,他再也未能回去。到北齐时,后主高纬立年号武平,为避讳将这里改名为渭城,因为渭水从此流过。唐朝时这里划归文安县,史书记载在“县北七十二里”。上世纪六十年代又划归霸(州)县(市)至今。胜芳的名字,有的说因北宋时苏东坡的父亲苏洵在文安当主簿,引来了稻、荷、菱的种植,从此称为胜芳。也有的说,胜芳之名来自朱熹“春日寻芳汜水滨”。

苏杭本是好时节徽州亦是真江南(南游苏杭北游胜方)(3)

什么都是会改变的,但在胜芳,我却没有看到水域广阔、菱荷飘香的白洋淀东淀,我也没有看到 水则帆樯林立,陆则车马喧阗 的胜芳码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