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我们可能每天都吃,但是大家知道吗?我们现在的家猪是由四千万年前的野猪进化而来的,在华夏的土地上,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也是新石器时代早、中期,就已开始饲养猪等家畜的记录了。有相关文献记录,野猪首先在中国被驯化,中国养猪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据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记载,商、周时代已有猪的舍饲了(如下图)。
猪在下,人在上的古代猪圈:溷
在秦汉时,“溷”(hùn)这个字指的是猪圈,很形象的,你看,“猪”这个字的古体字是“瘃”(zhú),而溷字恰好就像拿了一个框将“瘃”给围了起来,这不就是猪圈吗!
但是为什么是人在上,猪在下呢?有文献资料显示,猪和人的粪便都是一种很好的农作物化肥,但是两者混合发酵后出来的效果会更好,于是乎,在汉代时,一种“人厕 猪混合模式”的猪圈诞生了,就是这样的:
猪圈
这应该也是中国卫生史上的一大进步了,其将两种污秽物有机统一到了一起,减少了污染源,清理起来也很方便。
说完了猪圈,我们再来看看现在白白胖胖的大肥猪。根据品种不同,分为白色、粉色、黑色、棕色及花色。在古时猪也称豚 ,又称彘、豨,别称刚鬣(令我想起猪刚鬣)。经常用来代表财富和生育,代表女性。商代的猪被人认为是贵重、吉祥的礼物。
随着种植业的发展、居住地的稳定(游农经济渐渐被定居农业经济取代)和猪的驯化,很多和猪有关的字产生出来,比如“家”(房子底下有猪。豕,意思就是猪)、“圂”(意思是厕所,即厕所通猪圈。现代中国南方和北方农村仍然能见到人的厕所就是猪圈、猪养在人的厕所里的实例、“缘”(左边是丝绸,右上边是相互联系,下面是豕,意思是用珍贵的丝绸和猪作为相互交换的方式作为一种关系的确定)
河姆渡陶猪
而在古代,猪是豕shǐ(野猪),在说文解字里面:豕,彘也!
来源:象形字典网
上古汉语具有"家畜猪"概念的词主要有三个,即"豕"、"彘"、"猪"。这三个词分别来源于上古方言和共同语,它们的共存体现了古汉语的层次性,它们的历史演变则呈现出此消彼长的局面。根据出土简帛材料,这三个词的竞争始于战国末期。到了秦代,由于语言政策的变化,"彘"成为官方认可的正式用词,而"猪"则被禁止使用。这一变化使得"猪"在秦统一后突然在文献中消失,直至东汉才恢复使用。但由于"猪"一直作为通语活跃在口语中,因此最后取代"豕"、"彘",成为表示"家畜猪"的唯一形式。(胡琳,张显成)
《东夷文化与山东·骨刻文释读》
所以豕是象形字:象猪形,长吻,大腹,四蹄,有尾。是不是很形象呢!哈哈,希望大家喜欢!猪的演变历史悠久,在我们每天都吃猪肉的时候,顺便了解一下我们猪的祖先原来是在3600万年前在地球出现,但在8000多年前人类才开始驯化野猪,最后成为家猪的知识未必不是一件有趣的事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