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难免会生气,这里说的生气是指发怒。
生气有很多害处,可谓是,伤神又伤脑,伤心伤肺又伤肝。活人才有气生,生气的时候庆幸自己还活着,或许就没有那么生气了。
回到正题,人为什么要生气?
归根结底:事物不合心意。
心意就是人的所思所想中,所期望的部分。趋利避害,方合心意。
两利取其大,两害取其轻。当然,什么东西大,什么东西轻,不同人的判断可能是不同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在孟子看来,熊掌就是大的。假设主人请孟子吃饭,桌上有鱼和熊掌,但主人只准孟子吃鱼,或者鱼也不准孟子吃,那么孟子会生气,因为不合心意。生气与教养无关,生气后发作才和教养有关。
心意源自欲望,欲望源自冲突。
欲望就是“想要”,冲突就是“不平衡”。饿了想吃饭,饿了就是冲突,打破了人体与食物的平衡,吃就是欲望的行动,饭就是欲望的对象。
上述有奇怪之处:我们在饿的时候往往不会生气,但饿的时候老板把菜先给其他客人就会特别生气。其实不难理解,那就是我们往往对习以为常的就不容易生气,对可为而不为的现象就特别生气。
人的欲望分为两种:自觉的欲望和不自觉的欲望。
自觉欲望就是自己知道自己想要,如饿了想要吃饭。不自己欲望就是自己也不知道,但的确想要。
举个例子,打游戏想要赢,想要赢是自觉欲望,不自觉的欲望却是满足虚荣心和成就感等等。不自觉欲望往往比自觉欲望的能量更大,莫名其妙生气,很多时候就是不自觉欲望没有得到满足。
再举个例子,狠狠打了一巴掌很生气,欲望是想要被尊重被善待,一巴掌打下来,不满足欲望,也就不合心意,所以生气。
怎么才能不生气?
根本办法是消灭欲望,消灭欲望的方法是强行消灭或者将其满足。强行消灭就是有意识地消除,将其满足就是消灭冲突。
很多时候,我们只能选择后者,因为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而有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强行去掉欲望,去掉想要赌博赢钱的欲望,就算输了钱也不会感到生气。
怎么才能不让TA生气?
和上述是一个道理,方法相同,只是换了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