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知道在历史界的王昭君,为两个民族的重任付出了巨大的贡献,可是大多数人们不知道的是,在文学领域,也有一位“昭君”。

她的名字就是聂华苓,是唯一一位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的中国女作家。

那么这位女作家的传奇人生,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聂华苓纪录片全集(聂华苓一生漂泊)(1)

聂华苓,女,1925年1月11日出生于武汉,湖北应山(现湖北省广水市)人。

1925年,聂华苓在湖北出生,因父亲职务,住在武汉汉口旧俄租界处,成了自己土地上的外乡人。

沉闷的大家族里,对于童年,她印象最深刻的是母亲斜倚在珠罗纱帐镂花铜床上,为她细声吟读《再生缘》,为皇甫少华与孟丽君的故事唏嘘感叹。

聂华苓纪录片全集(聂华苓一生漂泊)(2)

年幼的聂华苓

小小的聂华苓一脸稚气,“姆妈你不像孟丽君,你是孙太太,爹还有一个张太太,又都姓聂。我们住汉口,他们住武昌。”

父母的婚姻源自一场骗局,母亲发现父亲早有妻儿时,聂华苓已经七八个月,母亲恼怒之下,甚至想过吞金自尽,可年幼的女儿向她伸出手需要人抱,又默默放下了。

聂华苓纪录片全集(聂华苓一生漂泊)(3)

多年后母亲叹气,婚姻自由?当年宜昌那样闭塞的地方你根本不晓得自由不自由。

母亲是矛盾的,秉持着新式女子的作风,又告诉她在大家族中生存法则“既须巧又须忍”,聂华苓的性格与写作风格也因此埋下伏笔。

战乱时代,父亲在外地逝去,只留一大家子孤儿寡母,聂华苓不喜读书,喜欢玩闹与爬山。一家人被迫迁至宜昌三斗坪,聂华苓痛快玩了半年,聂母下定决心,即使时代动乱,孩子也必须接受教育。

聂华苓纪录片全集(聂华苓一生漂泊)(4)

弟弟

聂华苓祖父是个诗人,从小受到祖父和朋友在家中吟诗的熏陶,她从小写作、语文成绩一直很好。她对文学有兴趣,对人产生好奇,愿意琢磨语言。

1939年,在湖北联合中学读书,后考入四川长寿国立第十二中学。毕业后考入迁到重庆的中央大学外文系,1948年毕业,这时曾用“思远”笔名发表文章。

聂华苓纪录片全集(聂华苓一生漂泊)(5)

抗战时期,聂华苓就读于重庆的国立中央大学。因校长是蒋公蒋介石,所以学生们都被戏称为“天子门生”。

聂华苓年轻时的一段婚姻,丈夫是同学王正路,出自北方规矩森严的大家庭。到了晚年,她很少再提他,偶尔提时,只一再重复他是一个很好的人,却是真的不合适。

王正路,与华苓同学,生于长春,说着一口流利的日语和英语,再加上人长得帅,帅哥加才子,如此强大的人设,让华苓深深地沦陷,两人相爱。

抗战胜利,学校迁回南京,华苓与正路,常到玄武湖划船。那时的华苓,青春洋溢,畅怀欢笑。恋爱中的女性最美,可妹妹总是毫不客气,把胳膊肘向外拐,说正路远比姐姐漂亮,而且聂家的长辈,也夸正路一表人才。

聂华苓纪录片全集(聂华苓一生漂泊)(6)

母亲

1948年秋天,华苓大学毕业,留在南京一所中学教书。

11月底,平津战役开始。北平和南京之间,仍有飞机往还。

华苓决定去北平。

1948年12月14日,北平围城开始。

聂华苓纪录片全集(聂华苓一生漂泊)(7)

946年,聂华苓和王正路

华苓就是在围城中,成为正路的新娘。

前文讲到聂华苓的第一任丈夫王正路,是聂华苓在国立中央大学的同学。两个人相结识于文学,而后最终走到一起,才子佳人,一开始,所有人都对这段感情报以祝福。

两个人迈入婚姻殿堂时,许多文坛前辈都亲自送上了祝福,人们纷纷以为这将是一对爱侣。

但是没多久,这段婚姻关系中最大的矛盾便悄然体现出来——王正路有感情洁癖。这种强迫症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他十分介意妻子与任何异性在任何方面的接触。甚至是最基本的谈话,都会被他另类的眼光赋予敌意。

聂华苓纪录片全集(聂华苓一生漂泊)(8)

聂华苓与王正路、两个女儿少有的全家福

聂华苓并不是封建女性中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女子,她拥有着独立的灵魂,也不甘心被限制。扪心自问,她认为自己与异性并没有做出过对不起丈夫的任何事,但是王正路却总是偏执地禁止她进行正常的社交,这让她无力忍受,爱意也在争吵中开始消减。

1958年,聂华苓正式与丈夫分居,此间她并不是没有想过离婚,但是出于两个女儿和家中母亲的考虑,她一直没有做出实际行动。

聂华苓纪录片全集(聂华苓一生漂泊)(9)

但是这一切都在遇见美国人保罗时发生了改变。

保罗婚姻不幸,结婚时,妻子玛丽隐瞒了精神病史,在痛苦和不和谐中,他度过了糟糕的30年。遇见聂华苓,他心中突然升起一团无法扑灭的烈火,他开始渴望生命的完整。

聂华苓在台期间花了两年时间于1960年完成首部长篇小说《失去的金铃子》,展现少女暗恋的情怀、守节女子的苦涩、女性向往自由的憧憬。小说在《联合报》连载首发,引起轰动。

写出《失去的金铃子》4年后,聂华苓遇到了一生最重要的人——保罗·安格尔。

保罗·安格尔是美国人,早在1936年便在爱荷华大学开办作家写作坊,是美国最早开设写作班的学校,作家白先勇、林怀民均曾为其学员。

1964年,保罗·安格尔去台湾做文学交流,对聂华苓一见钟情。

聂华苓纪录片全集(聂华苓一生漂泊)(10)

余光中邀请几个人一起吃晚饭,大家在饭桌上谈笑风生,突然保罗问聂华苓:“你想去爱荷华吗?”

晚饭后他们散步回家,途中看到天上几颗心形的云朵,保罗告诉聂华苓在美国遇到这样的心形是要许愿的,被问到有什么愿望?保罗说,“我想一直一直一直一直见到你。”

后来,因为保罗工作调动,聂华苓侨居美国爱荷华。

聂华苓纪录片全集(聂华苓一生漂泊)(11)

很快,他们就举行了一场十分浪漫的婚礼。婚后,他们住在爱荷华的一栋红楼里。他们经常开车来到海边,享受着极其惬意的生活。

聂华苓形容保罗·安格尔像一座大山,微风也好,暴风也好,什么人来都是拥抱的姿态。纪录片里,香港浸会大学文学院院长钟玲说,聂华苓是一个很坚强的女人,只有像保罗·安格尔这样的人,才能让她变得小鸟依人。

聂华苓:"人这一生,会遇见许多人,唯独个别,留在记忆深处。一个惊艳了时光,一个温柔了岁月。常伴左右的是温柔岁月之人,短暂惊艳的是惊艳时光之人,虽不及前者长久,但不可否认其存在。"

聂华苓纪录片全集(聂华苓一生漂泊)(12)

每一种人生的遇见,都会有不可言喻的意义,每一个爱过的人,都会有不可磨灭的记忆。无论你遇到了哪一个人,你的人生都是幸运的,不同的人会带给你不同的感受,以至于你每次回味起来,都觉得人生是精彩的。

在美国自由、开放的写作环境里,让聂华苓沉迷于写作无法自拔。

她因为思念祖国,就用自己的母语中文,写下一篇篇不朽华章:《翡翠猫》《一朵小白花》《台湾轶事》等等。

1967年的一天,聂华苓对丈夫说:“我们为什么不能创办一个国际写作计划,邀请不同国家的作者们,一起到这里来写作?”

聂华苓纪录片全集(聂华苓一生漂泊)(13)

保罗在听到妻子的想法后,表现出了不赞成的态度,因为创办这样一个组织,不仅需要巨额的资金,还需要专人来打理。聂华苓听了,就说:“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在1967年,一个文学组织“国际写作计划”诞生了。聂华苓每年都会邀请世界各地的作家来这里写作、讨论、阅读。这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难得见到的一幕。

聂华苓纪录片全集(聂华苓一生漂泊)(14)

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作家们,在餐桌上,激烈地讨论文学作品。在这种氛围中,往往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产生新的思考。

1979年,当中美建交的消息传到美国,聂华苓立即邀请中国内陆作家来到美国参与这个写作计划。不久,茹志鹃、丁玲、迟子建等作家乘飞机来到美国。

聂华苓纪录片全集(聂华苓一生漂泊)(15)

到目前为止,已有来自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00多名作家、诗人,围坐于聂华苓的餐桌上,参与这个写作计划。在1976年,全球三百个作家联合提名聂华苓夫妇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

聂华苓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的中国女作家,她也被称为“世界绘画组织的建筑师”、“世界文学组织第一人”,“世界文学组织之母”。

聂华苓纪录片全集(聂华苓一生漂泊)(16)

聂华苓的三生三世。

“我是一棵树,根在大陆,干在台湾,枝叶在爱荷华。”这是聂华苓对自己一生的总结。

聂华苓辗转大陆、台湾、美国,一生感到流离失所。

聂华苓纪录片全集(聂华苓一生漂泊)(17)

在台湾的时候,她觉得自己是个外省人;后来到了美国,发觉自己还是个外人。“所以我真是非常非常地孤独。”大陆、台湾、美国这三个地方的生活,就好像聂华苓的三生三世一样。

聂华苓一生“逃跑”的命运,在她自己看来也是20世纪中国人的命运。这颠沛流离的一生也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她的创作。

聂华苓纪录片全集(聂华苓一生漂泊)(18)

聂华苓已出版了20多本书,包括小说、散文、评论及翻译作品。其中长篇小说《桑青与桃红》的英译本,在1990年获得“美国书卷奖”。

聂华苓保罗夫妇二人在一起度过了几十年幸福美满的生活。

1992年,一场洪水不幸带走了安格尔,伴侣的突然离去给她以极大的打击。

聂华苓纪录片全集(聂华苓一生漂泊)(19)

聂华苓有自己的坚持,朋友不懂,女儿也不懂。

聂华苓纪录片全集(聂华苓一生漂泊)(20)

在保罗去世后,两个女儿曾提议接她到身边生活,她一直没答应。至今仍住在那个和保罗同住的红房子里,从不打算离开,有人拜访时,会发现连房屋的设施都不曾更改。

即将朝枝之年的聂华苓没有倒下,她仍然在为中国文学,为祖国的文坛培养人才。

聂华苓94岁的时候曾接受过一个采访,回顾自己这一生,她对着镜头露出坦然笑容的样子,惊艳了时光,让人终生难忘。

如今的华苓,已96岁高龄。

聂华苓纪录片全集(聂华苓一生漂泊)(21)

已经从“国际写作计划”退休,但她仍在为这个组织担任顾问,仍在关注着世界文坛的发展。

著名作家汪曾祺曾说, 聂华苓在美国二十多年了, 但从里到外,她都还是一个中国人。

在国际文坛,她为中国作家,推开通向世界的大门,更为世界文学的交流点燃前行的明灯。

聂华苓纪录片全集(聂华苓一生漂泊)(22)

汪曾祺在美国,与聂华苓等

今天, 她值得全中国人知道!

聂华苓纪录片全集(聂华苓一生漂泊)(23)

纵观她的一生,我们会意识到,我们永远无法选择生活,但可以选择面对生活的态度。一个人只有充分享受了自我,才能学会经营感情。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聂华苓纪录片全集(聂华苓一生漂泊)(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