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机紧贴在悬崖旁,滚滚急流冲刷着下方的河床。挖斗正前方,巨大的塌方体立起一道几近垂直的峭壁,头顶的巨石随时可能在余震中滚落。

上百台挖掘机救援(对话绝壁开路的女挖掘机手)(1)

9月6日上午,工程机械在抢通从磨西镇通往海螺沟景区的道路。图源:新华社

这是一场堪称“极限挖掘”的抢险。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为了打通磨西镇通往震中海螺沟景区的唯一道路,32岁的刘金梦和同事们紧急驰援,在道路消失之处“造”出一条新路。

作为甘孜州公路建设服务中心雅江公路分局的一名女挖掘机手,她说,“用自己的特长为抗震救灾贡献一点力量,是我们‘公路人’应该做的。”

以下是新京报记者与刘金梦的对话:

“救援当前,没什么时间去害怕”

新京报:你是什么时候接到通知要去抢通道路的?

刘金梦:那天中午12点52分发生的地震,大约40分钟后,我们接到电话通知,泸定地震震中附近发生山体滑坡,道路被阻塞,需要派人去前方抢通道路,确保车辆行驶。

我在微信群里报了名,之后马上收拾了几件衣服和一个睡袋。临走前我告诉家人自己要去抢险了,他们嘱咐我注意安全,觉得我能去出一份力特别光荣。

当天下午2点左右,雅江公路分局派车把我从家接到了S434省道,那里也是磨西镇通往震中海螺沟景区的唯一道路。前往阻塞点位的一路都很颠簸,余震不断,道路两边好多房子倒塌,看不出以前完整的样子,损毁得特别严重。

新京报:你大概几点赶到?当时现场的情况如何?

刘金梦:当天下午5点多我们到达现场。滑坡很严重,道路都被覆盖了,看上去就像没有路一样,与山融为一体了。

新京报:有哪些人参与抢修?

刘金梦:来自各行各业的抢险人员,甘孜州公路建设服务中心的领导,泸定分局、康定分局等单位派出的挖掘机师傅都已赶到了现场。设备也很多,有装载机、挖掘机、翻斗车等。给我们分配的挖掘机停在滑坡体面前,挖掘机身后就是悬崖峭壁。

上百台挖掘机救援(对话绝壁开路的女挖掘机手)(2)

抢通道路间隙,刘金梦在驾驶室里拍摄的照片。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挖掘过程中有哪些难点?

刘金梦:由于是在悬崖上挖掘,下面的路太窄,没有足够承载挖掘机的空间,要一边挖一边及时调整挖掘机站位。此外滑坡体几乎是垂直于路面的,上面随时有飞石落下,有时还有小规模的垮塌。

其实那里原先是有路基的,但由于发生山体滑坡,路边的护栏已经被落石毁掉了,路基也裂开了一些,挖掘作业时路基会突然损坏出现缺口。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把路基填好再继续抢通,否则很不安全。

新京报:你们作业时碰到余震怎么办?当时害怕吗?

刘金梦:余震一直都有,但在驾驶室里操作时一直是颠簸的,我感受不到。山脚处的安全员能感受到。每次出现余震时,安全员会通过对讲机提醒我们注意安全,或者指挥我们马上撤退。在我看来,安全员的工作比我们危险得多,时不时就会与落石擦肩而过。但救援当前,没什么时间去害怕,只想着尽快抢通道路。

“真的没什么,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新京报:天黑之后你们还会继续作业吗?

刘金梦:每天天黑之后,我们就会停止挖掘,协助管理挖掘点附近的交通。因为照明条件不理想时,通行经过有垮塌、落石的地段会比较危险。一般情况下,我们在挖掘点附近值守,不让车辆通过,等到晚间没有车辆了,放置好标识牌就可以回临时指挥部休息了。第二天早上挖掘前,先清理夜间落下来的碎石,保持道路通畅。

新京报:道路是什么时候恢复通畅的?

刘金梦:9月6日早上,S434省道就几乎挖通了,之后我们又去了附近的村镇疏通道路。抢险工作一直到现在还在做。前些天我们每天早上4点半就起床作业,现在可以睡到早上7点。工作内容还是一样,白天作业,晚上天黑时结束挖掘,值守一会儿后休息。

新京报:这些天一直连续作业,一定很累吧?

刘金梦:这几天大家都很辛苦。怎么说呢?工地里除了我,还有一位女师傅,是开装载机的,我俩住在一起。她跟我说,上一秒我刚跟她说完要睡了,下一秒就听见我开始打呼噜。

在工地里,我们总是没有时间概念,只有快速抢险。分局会派人把盒饭送到工地,吃饭也算短暂休息,之后就继续工作。毕竟碰上了规模较大的地震,我们又是“公路人”,能用自己的特长为抗震救灾贡献一点力量,是我们应该做的。

新京报:为什么会选择来开挖掘机,家人支持你吗?

刘金梦:我从小就很喜欢机械,成为一名挖掘机手也算是我的梦想。之前我是公路养护工人,发现甘孜州公路建设服务中心有机械培训,我就积极报名参加,经过实操考试和理论知识笔试,考取了挖掘机操作证。此后我就一直在开挖掘机,平日里的工作主要是清理边沟、改河道、保护路基、清理塌方、阻挡泥石流等。

上百台挖掘机救援(对话绝壁开路的女挖掘机手)(3)

刘金梦平日里的工作照。受访者供图

家人也特别支持我,老公说我是有大爱的人,经常嘱咐我注意安全。他知道我比较忙,很少给我打电话,都是发消息留言,我也很少回他。但只要有空,我会回拨视频电话。我们的女儿今年8岁了,在外面总说“我妈妈是开挖掘机的”,每次还说得很骄傲很自豪,我就觉得心里暖暖的。

新京报:有网友称赞你巾帼不让须眉,你怎么看?

刘金梦:女挖掘机手其实有很多,只是这次在这个路段抢险的只有我一个而已。我觉得真的没什么,这次抗震救灾还有很多各行各业的女同志,她们更值得关注。

新京报记者 慕宏举

校对 杨许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