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诺尔汇宗寺建于康熙三十年(1691年),该寺因庙顶覆以青蓝色琉璃瓦,蒙古语称为“呼和苏默”,意为“青庙”,当地人则称其为“旧庙”、“东大仓”。 “仓”,亦即蒙古语中“寺”的意思。活佛的佛仓则是活佛私人诵经之所和为该活佛管理沙毕纳尔牧户——俗世弟子的机构所在。其后,在此传教和担任扎萨克喇嘛的章嘉活佛、噶尔丹锡勒图活佛、甘珠尔瓦活佛、达赖堪布活佛、那音巧尔计活佛、阿力户活佛、墨尔根诺们罕活佛、毕力格图诺们罕活佛、阿嘉活佛、济隆活佛在汇宗寺周围陆续建立了佛仓。

曼德勒白塔寺简介(多伦诺尔汇宗寺)(1)

(汇宗寺新照)

曼德勒白塔寺简介(多伦诺尔汇宗寺)(2)

(汇宗寺旧照)

善因寺建于雍正五年(1727年)蒙古语称为“锡拉苏默”,意为“黄庙”,当地人称“新庙”、“西大仓”。不久,洞阔尔活佛、萨木萨活佛、额木齐活佛也围绕着善因寺建立了各自的佛仓。

曼德勒白塔寺简介(多伦诺尔汇宗寺)(3)

(善因寺新照)

曼德勒白塔寺简介(多伦诺尔汇宗寺)(4)

(善因寺旧照)

为了便于区分,两寺所属的十三座佛仓都被冠以“某活佛仓”之俗称。但它们是有正式名字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多寺名堙没于浩如烟海的史料之中。现在只有四座佛仓的名字仅存于世人的记忆。他们是:珠轮寺、心慧寺、慈福寺、泰宁寺。

一、珠轮寺

珠轮寺,即章嘉仓。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二世章嘉·阿旺罗藏却丹呼图克图在主庙旁建立讲修显宗的扎仓。这就是章嘉活佛仓,又称“珠轮寺”。它是汇宗寺十个佛仓中规模最大的寺仓。该仓位于汇宗寺主体庙的西侧,现今保存较为完整。珠轮寺为两进院落,由一座两层高的大殿,及若干配殿组成。其大殿规模仅次于汇宗寺主体庙建筑。康熙皇帝曾抵达过珠轮寺用茶。

曼德勒白塔寺简介(多伦诺尔汇宗寺)(5)

(珠轮寺——章嘉仓)

章嘉呼图克图系统,是清王朝最重要的黄教活佛系统,清廷四大呼图克图之首(其余三位分别是达赖、班禅和哲布尊丹巴)、清王朝唯一的国师,属青海佑宁寺活佛系统。清代的章嘉呼图克图系统共传七世,其中有六世章嘉呼图克图在多伦诺尔住锡或者传教。章嘉呼图克图的威望最高,他的俗世弟子也是最多的。

他在多伦的俗世弟子最早居住在在多伦西南的希古日嘎、塔里艾拉等地——今多伦县境南部的蒙古营、风水山、羊盘沟一带,当时这里都是牧场。现在这些俗世弟子的后人主要集中居住在该呼图克图的香火地——正蓝旗原乌素图查干苏木柴达木嘎查;在浩勒图有阿巴嘎旗扎萨克为其拨来的二十余户人家,为其在善因寺的弟子。现在这些弟子的后代居住在今锡林浩特市达布希拉图苏木、伊拉里图苏木和巴彦希力牧场等地;在汇宗寺西南还居住着以朝格吉拉宰桑为首的俗世弟子,经营畜牧。

曼德勒白塔寺简介(多伦诺尔汇宗寺)(6)

(珠轮寺大殿)

章嘉活佛还有两处敖包,一处在巴音宝力格北、查干浩特东,即黑风河与上都河交汇处。这一敖包所处位置亦即明代史书上记载的蒙古喀喇沁部大营白言举儿克、三间房附近。他的另一处敖包另一处在海流台西南,是正白牛群牧人崇奉章嘉呼图克图所立。除在多伦周边的俗世弟子之外,章嘉呼图克图在青海、内蒙古、京师、五台山等地还有难以计数的产业与弟子。

1941年时,汇宗寺、善因寺所有佛仓的香火地多被开垦,牧场面积大为缩小。章嘉呼图克图在多伦的香火地上仅剩下了83户沙毕(即沙毕纳尔牧户),共263人(其中男110人,女143人)。有200匹马、744头牛、933只羊。上述的这些牧场、牲畜和沙毕是通过珠轮寺的专职喇嘛来管理的。

二、心慧寺

心慧寺,即为甘珠尔瓦活佛仓。该寺位于汇宗寺主体庙的正西约三百米处,现遗迹尚存。

在康熙年间,康熙皇帝将许多女儿被下嫁给了蒙古王公。但清王朝规定下嫁的公主们不能随意进京探望父母。于是,康熙皇帝在汇宗寺西墙山坡处修建了一座公主府,作为下嫁到蒙古地区的满洲公主们朝觐经常到多伦诺尔巡游的皇帝的下榻之处,伊始之时并不知晓为哪位公主始建,仅有一份不确切的史料称最初是为下嫁到外的蒙古的恪静公主所建。嘉庆年间,这座公主府被嘉庆皇帝赐给第三世甘珠尔瓦呼图克图,并取名为“心慧寺” 。这一说法是《察哈尔史》、《末代转世活佛甘珠尔瓦自传》等史料上的记载。多伦当地之说法为“会心寺”。综合考证,上述第一种说法最为正确。正是因为如此,“心慧寺”的建筑规模很大,即便是1933年“心慧寺”部分建筑被刘桂堂匪军毁坏大半之后,它也是两寺十三座佛仓中仅次于“珠轮寺”规模的,它的主大殿也有两层。

曼德勒白塔寺简介(多伦诺尔汇宗寺)(7)

甘珠尔瓦活佛仓内景。为日伪时期旧照

第一世甘珠尔瓦·罗桑楚臣诺门罕,又称“粗勒齐噶布楚”,藏名“金巴嘉措”,蒙古人称“官祖佛”。 “甘珠尔瓦”这一名称,是康熙皇帝敕封的,意思为“兴教善知识聪明灵感法王”,属青海安多色呼尔寺,即广慧寺活佛系统。该世系活佛转世均在青海安多色尔呼地方。部分清朝文档中称其为“甘珠尔巴诺门罕”,雍正皇帝则赐其为 “述教甘珠尔巴默尔根诺门罕”称号,并给予敕印。甘珠尔瓦活佛学识渊博,他在他的心慧寺里曾指导过多位年幼的呼图克图们学经,并为清廷校勘、翻译佛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甘珠尔瓦诺门罕在多伦诺尔乃至全蒙古的影响力是仅次于章嘉呼图克图的活佛系统,也是长期驻扎在多伦诺尔的活佛。大部分研究者将清代的甘珠尔瓦称为“呼图克图”,实属有误。在清代,甘珠尔瓦最高喇嘛职衔是“诺门罕”,而“呼图克图”这一职衔是民国初年由大总统袁世凯所册封的。

清中前期,甘珠尔瓦活佛的俗世弟子极为众多。清末,甘珠尔瓦活佛仓仅剩下了20余户俗世弟子分布在多伦城周围。但他的施主多在察哈尔、外蒙古、呼伦贝尔、巴尔虎、布里亚特、苏尼特右旗等地。在今河北省隆化县、围场大白口、多伦汇宗寺周围等地都有他的香火地。1941年时,甘珠尔瓦活佛有50户沙毕,共193人(其中男92人,女101人)。有30匹马、315头牛、105只羊,有耕地若干。

甘珠尔瓦活佛俗世弟子的后人现在主要居住在今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上都河苏木的阿道呼都格、二连乌日特、和如斯台苏木、桑根达来苏木、乌素图查干苏木一带。

三、慈福寺

慈福寺,即阿嘉活佛仓。慈福寺位于今汇宗寺东诺尔大街街北处,现正在修缮。阿嘉活佛,是青海塔尔寺的寺主,也是该寺众多活佛系统中地位最高的活佛系统。其前十四世为追溯,并无明确记载。第一世阿嘉·喜饶桑布活佛的前身是宗喀巴的父亲转世。在内蒙古地区,阿嘉活佛则被称为“阿吉雅活佛”。清初期,阿嘉活佛曾作为归化城土默特旗的呼图克图,以后升任为多伦诺尔汇宗寺的呼图克图。

曼德勒白塔寺简介(多伦诺尔汇宗寺)(8)

阿嘉活佛仓新照

嘉庆三年(1789年),三世 阿嘉·洛桑嘉央嘉措呼图克图任扎萨克达喇嘛,并掌管多伦诺尔喇嘛印务处,同时被清政府册封 “显能禅师”名号,并赏“述能禅师”印信一枚及“呼图克图”封号。

道光十一年(1841年),十四岁的四世阿嘉·益希格桑克珠嘉措呼图克图奉旨抵达多伦诺尔汇宗寺。道光皇帝敕赐其多伦诺尔慈福寺(即阿嘉仓),并赐“阿嘉呼图克图禅师”银印一方。

早在乾隆初年,阿嘉活佛便被请到察哈尔镶白旗。镶白旗头苏木到哈毕日嘎山以西的卓伦河一带的牧场大都被献给了阿嘉活佛。乾隆十三年(1748年),又赐给阿嘉活佛一大块位于今正蓝旗境内的牧场。阿嘉活佛当初到多伦诺尔汇宗寺时仅有从青海蒙古地区带来的7户牧户为其放牧。不久,大批的来自巴尔虎、阿巴嘎、乌珠穆沁、苏尼特、外蒙古的僧徒成为了他的沙毕。阿嘉活佛在多伦诺尔牧场的牲畜最多时有1600头(只),即3群羊、200多头牛,2群骆驼,3群马。到1941年时,阿嘉活佛在多伦的香火地仅剩下了44户沙毕,共184人(其中男79人,女105人)。有40匹马、531头牛、1081只羊,并有耕地若干。

曼德勒白塔寺简介(多伦诺尔汇宗寺)(9)

(阿嘉活佛仓旧照)

此外,阿嘉活佛在青海塔尔寺、北京雍和宫、多伦汇宗寺以及多伦城内都有大量房产(如位于多伦城大西桥附近的阿嘉活佛驼店),并拥有塔尔寺仓、北京仓、多伦仓、僧徒仓四个庙仓。阿嘉活佛在多伦诺尔周边还有13个敖包,其中五座最大的敖包是巴音吉乎楞敖包、巴音敖包、都仁敖包、卓伦敖包、儿童敖包。阿嘉呼图克图在汇宗寺周边的俗世弟子后人现分散居住在今正蓝旗的卓伦河、敖伦毛都、巴音吉乎楞三个嘎查。

四、泰宁寺

泰宁寺,即那音巧尔计活佛仓,佛仓位置在汇宗寺跳舞场西南角,即今天汇宗寺广场临建的位置。但这一寺名不见经传,仅在一位外地蒙古活佛的传记中提到那音巧尔计活佛在汇宗寺的住所叫“泰安寺”。

那音巧尔计呼图克图早期为西藏地区呼图克图。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陪同三世达赖喇嘛到达蒙古地区传教,次年,三世达赖抵达多伦诺尔地区传教,那音巧尔计呼图克图极有可能随同他抵达过多伦诺尔。十六世纪末(1592~1600年左右),那音巧尔计呼图克图成为蒙古土默特部活佛,主要在内蒙古西部各盟传教,享有很高的声誉,曾经为俺答汗及其孙俄木布洪台吉翻译过《大般若经》等多部喇嘛教经文,是察哈尔右翼正黄旗“巧尔基庙”(又名“佑安寺”,在今乌兰察布市兴和县)的创建人。在多伦诺尔汇宗寺建成后,那音巧尔计活佛作为西部蒙古喇嘛教的代表被派驻汇宗寺。其后世经章嘉呼图克图亲自培育,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成为入理藩院院册的十二位大活佛系统和惟一的汇宗寺本寺活佛系统,地位十分显赫。康熙五十六年至五十九年(1717~1720年),因二世章嘉呼图克图的转世灵童尚未寻获,加之第一世甘珠尔瓦·罗桑楚臣诺门罕被康熙皇帝调往北京任扎萨克喇嘛,汇宗寺扎萨克喇嘛一职岀现空缺。于是,康熙皇帝颁旨,由锡库尔·锡埒图·诺颜·绰尔济呼图克图(即:那音巧尔计活佛)接替第一世甘珠尔瓦·罗桑楚臣诺门罕为多伦诺尔汇宗寺首席扎萨克喇嘛,主要协助康熙皇帝处理蒙古地区宗教事务。

曼德勒白塔寺简介(多伦诺尔汇宗寺)(10)

(那音巧尔计活佛仓。在今广场服务中心位置)

也就是在这一时期,那音巧尔计活佛在多伦诺尔汇宗寺建立了那音巧尔计活佛佛仓,取名“泰宁寺”。那音巧尔计活佛深得康熙、雍正、乾隆皇帝和三世章嘉·若贝多吉的信任。在这一时期,那音巧尔计活佛曾与一世甘珠尔瓦·罗桑楚臣等将原来林丹汗时期蒙译《甘珠尔》经写本与藏文《甘珠尔》经校勘。那音巧尔计活佛系统为巩固多伦诺尔汇宗寺这一蒙古高原上的藏传佛教中心地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汇宗寺、善因寺的十五位活佛中,只有那音巧尔计活佛将汇宗寺作为该世系活佛的惟一主寺而自始至终地在汇宗寺从事教务活动。正是因为如此,他的“泰宁寺”建筑也是较为华丽的。

1913年外蒙古远征军进攻多伦时,那音巧尔计活佛公开支持外蒙古远征军,在陶克陶胡的部下——穆仁噶的支持下于锡林郭勒盟正蓝旗羊群庙(拉白庙)成立了“察哈尔都统府”,意在实行内外蒙古统一,建立大蒙古国。外蒙古远征军被多伦镇守使王怀庆击溃后,张家口都统田中玉以谈判为名将其诱至张家口处死。末代那音巧尔计活佛转世于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1941年时,末代那音巧尔计活佛在多伦诺尔有20户沙毕,共60人(其中男28人,女32人),有53头牛、57只羊,有耕地若干。他在阿巴嘎旗昌图庙也有佛殿和寺产。他的俗世弟子后人大多居住在今西日海柴达木一带。在察右正黄旗,那音巧尔计活佛被称为“西活佛”,其追随者甚众。

(大头喇嘛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