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墨子,大家都知道,一个先秦时期的牛人,墨学的创始者。

他所创建的墨家学问,在当时可是轰动了整个华夏的存在,一度成为世人眼中炙手可热的“显学”,可以与“儒”“道”相抗衡,引得众多华夏子弟纷纷前去“献身”其中。

就算到了今天,随着历史文献的越发清晰透彻,我们中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对这个来自两千年多年前的群体抱有十足的敬意,希望能一瞻其思想新貌。

但是随着对墨子,对墨学了解、研究的愈发透彻,一系列问题也渐渐浮现于人们的眼前。其中,最为众人所津津乐道的一个本质问题却是关乎到墨子的身世问题。

因为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思想的渗入,人们考虑问题也越来越开放,有一种关于墨子身世的独特的观点即基于此之上,那就是以近代著名学者胡怀琛为代表的一批人,提出的墨子非华夏人观点。

历史上的墨子有多牛(关于墨子的身世却还有人争论)(1)

1.0.0 有观点认为墨子非华夏人

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创造了如此辉煌思想成就的墨子,他根本不是华夏人,而是从其他古文明来到华夏传播文明的人。

我想很多第一次接触到这个观点的读者,看到上面这些,都会表示嗤之以鼻。心中闪现出,这作者讲的什么玩意儿,墨子怎么可能不是华夏人,还说是其他古文明来的,怎么不说是外星人呢,哼,无稽之谈……

嘿嘿,各位读者先别急。其实这些学者提出这些观点,都是有着自己深思熟虑的论点,不信我们就往下来一个一个瞧一下。

二、各家观点

1、印度人说

首先提出墨子是印度人的,就是近代著名学者胡怀琛。他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时,于东方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墨翟为印度人辩》的文章,以此开启了当时世人对于墨子是否为印度人的辩论。

历史上的墨子有多牛(关于墨子的身世却还有人争论)(2)

2.1.0 胡怀琛认为墨子是印度人

那么胡怀琛为何会说墨子是印度人呢?他的理由有哪些呢?

墨翟不是本名,而是称呼

其中这第一个理由,便是由墨子的名字开始的,墨子,世称墨翟。胡怀琛认为墨翟其实不是墨子的真实姓名.

何也?在古时候,墨为“貊”或者“蛮”的同音转借,翟则是“狄”的同音转借,合起来墨子最初的称谓应该是“蛮狄”。

而“蛮狄”则是古华夏人对八荒迁进中原的外国人统一称呼。此外加之,墨指黑,则又间接表明,墨子乃是一个黑皮肤的外国人。

那时距离古华夏比较近的古文明。国民皮肤有比较黑的,便就只有古印度的人了。加之佛教亦是在不久之后传入古华夏,因此在路径上亦证实其可行性。

历史上的墨子有多牛(关于墨子的身世却还有人争论)(3)

2.1.1 胡怀琛认为古时候墨为“蛮”的同音转借

墨子主张苦修与古印度本土婆罗门教苦修相似

这第二个理由便是墨子主张的苦修了。胡怀琛认为墨家的苦修要求与印度本土的婆罗门教派所要求的的苦修如出一辙。

即都是要求自己的门徒实行苦修禁欲。墨徒们的生活几乎都是“衣如囚,食如丐,居如穴”,而反观此时华夏大地上的其它学说门派,都未有过如此严厉的要求自己门徒苦修。

是故独树一帜的墨家苦修显得与华夏其它学派格格不入,更似外来思想的结果,尤其是和此时相邻的古印度婆罗门教苦修极其相似。

历史上的墨子有多牛(关于墨子的身世却还有人争论)(4)

2.1.2 墨子和婆罗门教都主张苦修

墨子说书与与古印度佛教讲经十分相似

这第三个理由,就要数墨家的“说书”了。何谓说书?就相当于传道一般,博学者讲,而众人听之。

胡怀琛认为,华夏先秦诸子百家唯有墨家是在劳苦大众面前传经授道,而其余各家皆没有。而墨家此举,就如同佛徒们在给大众传经一般,意义相同。

故他认为,墨子的此举就是学习佛教的方法,使得墨家之言能被大众接受。所以这亦是墨子来自于印度的表现。

历史上的墨子有多牛(关于墨子的身世却还有人争论)(5)

2.1.3 墨家“说书”

墨家巨子制度与佛教禅宗很相似

这是四个理由便是墨家的巨子制度了。巨子制度,简单而言,就是说墨家之中的老大称为巨子,墨徒对其言听计从,而这个巨子还有一项重要的职责,就是要指定下一任巨子。

即有指定谁继承的权力(绝对指定权),这就很想佛教的禅宗制度了,也是上一任指定下一任。这并不同于华夏的嫡长子继承或者血缘继承。

在整个华夏历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所以胡怀琛认为这也是墨子是印度人的有力证据之一。

历史上的墨子有多牛(关于墨子的身世却还有人争论)(6)

2.1.4 墨家巨子交接

故以上便是墨子是印度人说的主要证据,这是由以胡怀琛为首的一派学者极力拥护阐述的了论点。

故以上便是墨子是印度人说的主要证据,这是由以胡怀琛为首的一派学者极力拥护阐述的了论点。他们从墨子的名称、墨家的教义、墨家的制度等等入手,用以比较墨家与古印度宗教的相似性,以此来证明墨子是印度人一说。可以看到,虽然这些论点有些看起来很牵强,或者说有些根本就是错误的,但其中一些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由于墨子距离我们太过遥远,这些很多都无从考证,这也是这种观点流传下来的重要原因。

2、阿拉伯人回教说

这阿拉伯人说则又是我国近代著名学者金祖同提出的,金祖同致力于钻研伊斯兰文化内容,一生阅读了大量伊斯兰书籍。在其中他受到了启发,提出了墨子是阿拉伯人这样一种观点。论点有以下几点。

墨子的苦修实际上与回教相似

这点同样是认为,墨子提出的苦修不符合华夏人该有的性格特点。

金祖同通过考究,认为墨子提出的苦修,实际上更切合生活在物产不丰富地带的回教门徒的生活现状。

因为这些地方环境恶劣,人们不得不通过艰苦生活而活下去。而且墨子提倡的节葬以及非乐则更加符合这里的人们生活状态。

历史上的墨子有多牛(关于墨子的身世却还有人争论)(7)

2.2.1 金祖同认为墨子是阿拉伯人

《墨经》一书言论格式与伊斯兰教经文相似

金祖同熟读伊斯兰教著作文章,因此,他发现其实《墨经》一书整本都是以讲述宗教言论为主。这点与伊斯兰教的经文相切合。

且伊斯兰教此时虽然还未有后世出名,但实际上已然出现了很久了。所以说金祖同认为墨子很有可能是阿拉伯人到中土传道的使者。

《墨经》一书内容文法与外文相似

另一处比较重要的就是,纵观《墨经》古文全篇,金祖同认为其句式太过于特殊,和同时期其它的古文句式明显不一致。

这些句式到是有点像回文的意思,因此金祖同便大胆推测,墨子极有可能乃是阿拉伯人。

以上便是以金祖同为首的一些人的观点与论据,当然还是那句话由于墨子的年代与我们非常的遥远,《墨经》的内容以及句式为何要那样写,已经无法得知真相,它为何与伊斯兰教经文有相似之处,我们也无法追溯源头,故而墨子是阿拉伯人的说法也一直有部分人认可。

历史上的墨子有多牛(关于墨子的身世却还有人争论)(8)

2.2.2 金祖同认为《墨子》一文中的语序与外文相似

3、华夏人说

当然最后还是认可墨子是华夏人的居多,空说无凭,要论证墨子是华夏人,自然也得反驳以上两种观点。这便是另一位著名学者方授楚的观点了。

他经过大量分析考究,又是从几个方面对以上两种说法进行了反驳。

针对苦修这方面

首先对于两家以“墨家主苦修,与华夏人异”的据点,方授楚表示,墨家的苦修首先是一种毫无回报可言的苦修。

这种苦修讲究自己无条件的付出,尤其是为了墨家道义以及巨子的命令。

而婆罗门教的苦修则是暗含利己的思想,无论是为了来世,还是今生赎罪,其实它所要求的苦修,最后的目的都是使自己好受(更多的是精神上的)。

对于回教则更不用说了,墨子自身就是贱民,平生就很节俭,进而衍生出一些苦修思想在正常不过。

且回教的传教旨意与墨子的思想其实有很大相违背之处,比如墨子提倡兼爱,希望各国无论大小,都相互关爱,避免打仗。

而回教却是提倡武力传教的,这样两者自然扯不到一起了。所以说墨子提出的苦修,只是一个华夏底层人士的吃苦耐劳优秀品质的发扬罢了。

历史上的墨子有多牛(关于墨子的身世却还有人争论)(9)

2.3.1 墨子提出苦修很正常,因为他自己就是底层贱民

针对墨家巨子制度类似于佛教禅宗

方授楚通过查阅史实材料,发现佛教的禅宗正式确立却是要等到几百年之后了,南北朝时的初次出现,直到唐朝以后的正式确立。

这一切是明显晚于墨子所处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所以方授楚认为墨家巨子制度是继承佛教禅宗精髓的说法是荒谬至极的。

针对墨家有类似于佛教的讲经

首先方授楚认为墨家的“说书”并非就是真正指的讲经,其次就算是指的像佛教讲经一样,那也不是墨家独占的。

其实诸子其它学家也这样公开的演讲,比如方授楚举例,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这里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诸子百家的人才前去讲学,以此来说服众人。

所以说,方授楚认为胡怀琛的这种说法万万不可信,因为其它诸子百家也要讲学,不止墨子一家,你又凭什么说墨子是印度来的呢?

历史上的墨子有多牛(关于墨子的身世却还有人争论)(10)

2.3.2 其它诸子百家也有类似的讲学

以上便是方授楚的几个主要观点,他是通过反驳其他的观点来证明墨子是华夏人的。其论点新颖,反驳之时多用历史材料与文献佐证,故而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可。

当然方授楚还从其它很多方面进行了反驳,比如对于用墨子强调火葬来证明墨子是印度人的观点,方授楚就举例《墨子》一书中其实倡导的是因地制宜的一种节约的埋葬方式等等来予以反驳。

但是毕竟还是那句话,墨子距离我们太远了,有很多东西和巧合无法在去考究了,所以关于墨子的出身到底是外国人还是华夏人,至今仍然没有定论。

而且随着研究的深入,如今还有一种逐渐兴起的墨子是希伯来人的说法,原因很简单,因为墨学教义其实与犹太教义是差不多的。

那么在最后,在你心中,你认为墨子是哪一国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