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丨殷建

开学季,有些老骗局又开始行动了。

9月19日,成都市成华区一位民办学校老师向成都商报教育发布记者聊起一个事,说有人加他微信,还自称成华区教育局工作人员,微信添加成功后,对方发来一个链接,说是区上统一要求,要求家长及学生收看“协同育人,赋能成长”线上直播课,要求这位老师将直播链接发至家长群观看。

这位老师十分疑惑:从来没见过这样通知上直播课的。一问之下,才发现其中有猫腻。

成都商报教育发布记者也从成华区教育局了解到,以上情况均未征得区教育局的同意,区教育局也并未设置宣传科,更没有该工作人员的存在,建议学校和家长们务必要提高警惕,小心骗局。

记者梳理发现,此类骗局已经在全国各地陆续发生过,大多是以观看直播课的形式,在邀请家长们在观看直播课的同时,大多“讲师”还会不断推销可以“深入学习”的教辅资料。其核心目的,就是推销产品或者推销课程。

回顾:

男子自称教育局工作人员

要求学校让家长们观看直播课

钟老师向成都商报教育发布记者回顾了整个过程。

先是一名微信昵称为“严波”的人添加自己的微信,自称区教育局的,要求钟老师在学校家长群中宣传“协同育人,赋能成长”线上直播课,并称该课程专门邀请了家庭教育专家进行讲课,可以帮助学校更好开展疫情防控德育工作,发挥家校合力,促使学生身心健康。

已有老师遭遇这种骗局该怎么办(已有老师遭遇这种骗局)(1)

钟老师收到该工作人员发来的通知

钟老师回忆,“严波”还专门强调,由于上级主管部门十分重视,需要家长参与提供宝贵意见,希望学校认真对待,配合完成本次活动,“当时要求学校的班主任要下发到每一个家长,并且邀请家长们在2022年9月19日晚7:00扫码观看直播,同时还要求学校老师进行通知截图,需要统计各个学校的参与情况与统计数据。”

钟老师说,虽然此前相关工作要求都是通过业务工作群进行通知的,但该名工作人员发的内容都比较“郑重其事”,所以看起来并不算特别假。但钟老师还是留了个心眼,就客气地询问怎么称呼对方,其实就是想核实其身份,但是,当钟老师提出这个问题后,对方未作回应。

对此,成都商报教育发布记者也向成华区教育局进行了求证,相关负责人表示,以上情况均未征得区教育局同意,同时,成华区教育局也并未设置有宣传科,这几天,区教育局也及时向各所学校进行了提醒,请广大师生员工们要提高警惕,凡是类似情况一律不要相信,不要转发。“平时的工作要求都会通过业务工作群或微信公众号发布。”

记者也看到,该工作人员所发的直播课程海报显示为“陈婷”邀请你一起学习,教研中心“协同育人,赋能成长”线上直播课,开播时间为2022年9月19日晚7:00,当记者通过扫码查看该课程详情的时候,却显示内容已经删除。

已有老师遭遇这种骗局该怎么办(已有老师遭遇这种骗局)(2)

该名工作人员发来的课程直播海报

提醒:

相关骗局屡次发生

除了骗老师,还要骗家长

实际上,近年来,类似这样打着官方旗号让家长收看线上公益直播课,并且通过“公益课”卖产品的事件在多地也有发生。因此,家长们更是要十分警惕。

据潇湘晨报报道,广东省韶关市部分学校和家长此前便收到了《“家庭安全教育名师公益讲堂”活动的通知》的“红头文件”,要求学校家长观看线上直播。不过有家长反馈,在观看直播课时,“讲师”会不断推销可“深入学习”的教辅资料,价格由40元到近百元不等。在“讲师”“洗脑式”话术下,有部分家长购买了相关产品。

对此,广东省韶关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市教育局回应称,并未发出相关文件,该“文件”涉嫌伪造公文诈骗,当时已作报案处理。

另据极目新闻报道,2022年4月21日,贵阳市教育局发布声明称,近期有不明身份者冒充政府工作人员,抠图伪造教育局公章,持假公文进校,以要求家长及学生收看“家庭教育线上课堂”为由行骗。随后,极目新闻记者从贵阳市教育局方面了解到,此事已经报警处理。当地有关部门也表示,这份假公文是一份拼凑的文件,尚不清楚这伙人的身份。

已有老师遭遇这种骗局该怎么办(已有老师遭遇这种骗局)(3)

已有老师遭遇这种骗局该怎么办(已有老师遭遇这种骗局)(4)

贵阳市教育局就相关行骗行为发布声明

成华区一学校老师就告诉记者,此前也有家长反映过类似“公益课”骗局,“主要是面对瞄准师生和家长的非法推销,所以,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在收到这一类消息的同时,务必要擦亮眼睛,避免掉入骗局。”

家长们就始终牢记一点:但凡是学校的正式通知,老师都会通过家长群或者电话联系家长,如果遇到来历不明的通知要求,家长们务必要第一时间跟班主任老师确认身份,避免上当受骗。

开学季哪些骗局要注意

这些都值得家长和学生们关注

每年开学季,诈骗分子往往就开始蠢蠢欲动,“变着花招”对学生及家长实施欺诈。

记者关注到,有的冒充资助工作者,通过电话、短信、微信、QQ等途径,谎称发放奖助学金,引诱学生和家长上当受骗,窃取个人信息、骗取钱财;有的则抓住部分大学生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的心理,利用虚假宣传,诱骗学生陷入“高利贷”“回租贷”“培训贷”等陷阱等等。

此前,四川省反诈中心也给家长们总结了几种常见的诈骗类型。

1、缴费类诈骗

诈骗分子主要是通过盗取或克隆老师的微信、QQ等,混进家长群,利用家长对老师的信任,索要学杂费用,“指导”转账进行诈骗。

已有老师遭遇这种骗局该怎么办(已有老师遭遇这种骗局)(5)

图据成都教育发布

2、谎称孩子出事类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家长的联系方式,冒充学校领导、班主任等身份打电话给学生家长,借以“孩子刚到学校出事了,如生病、晕倒等,需要住院,急需家长转账汇款支付医药费用”等理由,在家长未经核实且情绪慌乱的情况下,引导家长转账到指定的银行账号,进而实施诈骗。

3、点击链接类诈骗

诈骗分子冒充老师给家长发送带有链接的短信,谎称点击链接就可以查看孩子的相关信息。点击链接后,实则为木马链接,盗取个人信息,骗取验证码,从而盗取银行卡账户资金。

4、助学金、助学贷款诈骗

诈骗分子冒充学校或教育局工作人员,谎称有针对贫困学生的助学金,提供信息办理相关手续便可转入家长账户,得到信息后以缴纳相关费用为由,让家长转款骗取钱财。

对此,四川省反诈中心也请家长和学生们不要轻易点击不明链接,不扫描不明二维码,更不要向陌生账号转账汇款。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应妥善保管好个人信息,有疑问可以及时与校方、班级老师或其他学生家长进行核实,一旦被骗可以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