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糯言师语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向学生们毫无保留地传授知识,相应的学生们也自然更懂得尊师重道。孩子们希望自己可以在老师面前保持“完美形象”,所以对于老师的评价,小家伙们尤为关注。

教育学家认为,儿童的自我评价体系是建立在他人评价基础之上的,在此过程中,父母和老师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显然,对于学龄儿童而言,老师所给予的“好评”和“差评”在他们眼中并非是简单的说说而已。

学生对教师师德师风的评价用语(教师试卷评语引争议)(1)

前不久有一张写着老师评语的试卷截图“走红”朋友圈。在截图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填词书写不是十分工整,生字填的都对,明显字体过大,看起来完成的有些不够规范。不过截图中最引人注目的不是学生的书写内容,而是一旁的老师评语。

只见在试卷的右边,老师用红色的圆珠笔赫然地写着“恶心”的两字评语。老师评语的字迹工整,“恶心”两个字却让人觉得十分不舒服。当学生家长看到老师的评语后也是气不打一处来,“就算我家孩子试卷写得不好,老师也不必对此进行人格侮辱吧!”

学生对教师师德师风的评价用语(教师试卷评语引争议)(2)

最后,学生家长不仅没有在试卷上签字,还拍照发朋友圈,目的就是为了给孩子“讨个公道”。随着“恶心”评语在朋友圈的转发,这位写评语的老师受到了学校的“停课反省”处罚。

老师对此解释说,“写字不要出格的要求已经和学生强调过很多遍了,仍然有学生写得不规范!碰巧当时批改卷子有些乏累了,这才顺手写上了两字评语,本身并没有恶意。”

最终老师向学生和家长分别道了歉,也得到了对方的谅解,网友们却对此愤愤不平。“为人师表,动不动就说学生的试卷恶心,这么赤裸裸的嫌弃真是枉为人师,有违师德!”“也许在老师看来这不过是一句轻飘飘的话是对于那个孩子来说,却有可能是他一辈子忘不掉的心理阴影。”

学生对教师师德师风的评价用语(教师试卷评语引争议)(3)

老师侮辱人格的“差评”对学生有可能会造成哪些负面影响?

学生们对老师有着一种本能的崇拜之情,渴望得到老师认可的他们对带有侮辱性的评价自然是全无招架之力的。心智尚未发育成熟的他们对老师的“恶言恶语”并不具备自我消化的能力,很多时候这种心里的委屈最终只会成为埋在他们内心深处的一根刺。

来自老师带有侮辱性的差评很有可能会极大地打击学生学习的热情,甚至还会因此而讨厌老师所任教的科目。年幼的学生们对于老师的评价并不具备独立思考、辨别的能力,他们很容易对此“信以为真”,于是这样的差评轻而易举地摧毁着他们内心的自信心以及对于学习的求知欲。

老师的负面评价还有可能导致学生成为同学们嘲笑、孤立、歧视的对象,当所有的“恶意”如潮水般一股脑地袭来时,获得差评的学生很难再对学校生活充满向往。也许在老师看来,一句差评并不算什么,却影响了学生在同学中间的形象,使其承受了本不该有的语言暴力。

学生对教师师德师风的评价用语(教师试卷评语引争议)(4)

真正有教育意义的评语从来不是老师的“情绪垃圾桶”,老师也该自重

评语的目的不是发泄情绪,正能量的评语更有意义。

教师本身就是一个比较费心神的职业,在埋头批改作业的时候,难免会有些一些厌烦情绪。如果老师们不能很好地调整心态,对待学生缺乏耐心的话,那么他们所书写的评语很有可能会有些“跑偏”。

带有侮辱性、诋毁性、攻击性的消极评语只会把学生“骂”得越来越差,充满正能量的评语才能让学生心头一暖,更有主动提高、改善的动力。

学生对教师师德师风的评价用语(教师试卷评语引争议)(5)

评语不该敷衍了事,“走心”的评语学生更受用。

老师在书写评语的时候不应该一时兴起或者是敷衍糊弄,千篇一律的评语很难点明学生的问题所在,也很难对学生起到真正的“提醒”作用。老师走心的评语更有针对性,更加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重视。能够在老师眼中有存在感,这无疑更有助于激发学生自我学习内驱力。

学生对教师师德师风的评价用语(教师试卷评语引争议)(6)

评语可以简明扼要,但是别轻易贴标签。

学生们非常在意自己在老师心中的印象,如果老师轻易地通过评语的方式来为其贴上负面的标签,这无疑是对学生赤裸裸的否定。有教无类,老师凭借着自己的心情、喜好来轻易地给学生下定义,在潜意识中拒绝学生发生改变的可能,这样的做法显然有为人师的初衷。

学生对教师师德师风的评价用语(教师试卷评语引争议)(7)

写在最后

教育心理学家古诺特博士曾在演讲中提到,在经历过多年的教育工作后,他发现教育的成功和失败与教师有着决定性关联。

事实上,受到“向师性”的影响,学生和老师的地位并不平等,老师的言行在学生心目中有着极强的象征意义,学生重视老师的看法,并且潜移默化被其影响。所以老师们在书写评语的时候请记得“笔下留情”,别轻易伤害了学生尊师重道的真心。

评论区讨论下吧,更多教育内容请关注我们,喜欢请点赞收藏!

ps:本文图片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