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HOPE 

当下的影院正上演着《小时代4》与《栀子花开》撕X的大戏。但另一部同样讲述青春期叛逆少女的友情与痛苦成长,去年金马奖入围的文艺电影《少女哪吒》在巨片夹缝里,于7月11日上映了。一如所料想的,排片惨淡。

有勇气是一码事,真正的逆袭又是另一码事。《少女哪吒》的整体质量是超过《小时代4》和《栀子花开》的,起码在完成度、审美趣味和艺术语言方面可以用得上“力压”那两部脑残的电影。它有意识的去电影的商业属性,强调艺术表达的纯粹性,导演坚持自我风格的表达,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它在口碑上也收获了不少差评,多是叙事混乱惹得祸。中国式文艺片不好好说故事,乃是固疾,这片同样没克服这毛病。

看不到片?不怕不怕,众筹看片下的“绝地自救”

《少女哪吒》改档期有一个段子:先撕着。《少女哪吒》的正式海报上很清晰地写明了是7月9日上映,但还是在临上映前六天,被推到了7月11日。这个“711”的平面广告有很创意。亮点是“让他们先撕着”。

缺乏商业元素,没一个饭桌都摆不下的组团明星,最有名数演技派女演员陈瑾,如此卖相的一部电影在影院里太“危险”了。就算有金马奖的金字招牌也岌岌可危。参考去年金马奖最大赢家《推拿》,全国排片还不到3%。两个月前王小帅曾发声明抱怨《闯入者》排片太少,但却坐以待毙,连跑宣传都懒得。

《少女哪吒》还是有点骨气的,展开绝地自救。一来,通过明星的口碑相传力量造势,赚口碑效应。章子怡、姚晨、桂纶镁等多位女星都在微博上支持这部电影。二来,片方还开启“城市众筹计划”,将“哪吒”粉丝的个人众筹包场热情聚集起来,转变成“众筹反推排片”规模化“打法”,为影院和院线发行成本和风险做足充分考量,希望实现影院经营和观众观影的多赢局面。

片方筛选出第一批共12个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成都、重庆、杭州、南京、武汉、合肥、宁波),分别进行网络众筹观影。在他们指定的网络众筹平台上,所有城市的网友可以根据自己的城市发起和参与众筹,一旦某个城市的参与众筹的人数达到60人,影片发行公司即在当地的市中心黄金地段的电影院,选择观影黄金时段,为参与众筹者包下一场《少女哪吒》,进行放映,若该厅尚有多余座位,将以同等价位在正常票务渠道销售。后续将根据网友反馈,增加更多城市众筹通道。

该众筹活动将一直持续到10月。如果这一方式成功,为小成本电影的生存谋出一条新路”。但就目前来看,在巨无霸夹层求活路的《少女哪吒》口碑没有出现像《大圣归来》“刷爆喝彩”的架势。首日排片0.12%,全国上映场次不到500场。场次少,未来的票房仍是“鸭梨山大”。

足金的情怀与故弄玄虚的叙事

这是一部优点与缺点同样明显的电影。叫好的人,拿它跟《小时代》比,说它直指青春内核,精神的领地,没泛着一丁点物质的光芒;说不好的人,觉得完全看不懂,导演想表达什么,叙事糟透了。亲,世界这么大,干嘛不好好讲个故事。

这两点都有道理。综合起来,就是这部电影的基本气质。但是唯一不同意的是,拿它跟《小时代》比,有点不着调。我们可以随便把蝙蝠侠与超人放在一起比划。但在现实里,你把两个风格迥异的两部电影摆在一起,没有比较的价值。

对哪吒的记载源于元代《三教搜神大全》 ,活跃于明代古典小说《西游记》、《封神演义》。这个在娘胎里待了三年不出来的家伙,一出来就调皮捣蛋,脚踏风火轮,手持乾坤圈,身披混天绫,有三条六臂的能耐,大闹东海,最后割肉还母,成为叛逆青年的精神领袖。

哪吒闹海之哪吒起死回生(影评哪吒闹海的哪吒去哪儿了)(1)

不难看出,电影片名的意图是讲述叛逆少女的故事。正如宣传语中所说的“少女是一个谜,大千世界也是。”转向纯文艺,对少女精神层面世界的描画,是我所认同的一处。因为当下这类电影太少了。

我们有大把的青春片。但对于多数青春埋头于做试卷准备升学,只争朝夕的80后90后来说,青春片更像是魔幻片。除了青春里有一胖子之外,车祸、堕胎、三角恋、撕逼,这些统统在我们的青春里没发生过。难道,我们的青春被吃了吗?

《少女哪吒》在某种程度上就解决了观众的这一困惑。导演李霄峰诚意可嘉,仿佛对着当下的青春烂片说,严肃点,说青春呢。

首先,对年代的还原度有质感。该片改编自绿妖的同名小说,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一座小城——宝城。在这个有田园风光,未被商业化和城市化的小镇上,一对好闺蜜——王晓冰和李小路留下了青春印记。为了营造一个真实的环境,影片对细节的要求精益求精,细到一个热水瓶、缎面被子、录音机、唱片、招待所、锈迹斑斑的宿舍柜子、学校厨房等等。

哪吒闹海之哪吒起死回生(影评哪吒闹海的哪吒去哪儿了)(2)

那些娴静少女钟爱的是琼瑶和三毛,穿衬衫会把扣子扣到最顶端,过膝的长裙,迎风而动,会通过传纸条来表达心意;男生们痴迷武侠,习武是为了遇到侠女。

导演并没有把青春的记忆简单粗暴的变成一首山羊皮的歌或者还珠格格的主题曲,或者很俗套的自行车自习室与操场;而是全方位的还原了一个空间,逝去的,不再回来的某一处。时代变得如此可以捉摸,让故事的成立有了依托的背景。可见,导演对片子的用心,给美术点个赞。

但在叙事方面,就显得有点拧巴扭捏,故弄玄虚且用力过猛。电影的开始,镜头里一个人在擦拭一个年轻的躯体,其有妖娆的背部曲线,汗毛根根分明,然而下一个镜头,这幅年轻的躯体突然被推进了太平间。

观众在受到惊吓之余会产生一个疑问,这个年轻的生命如何在最美的时候消逝了?整部电影带着观众都在求这个答案。刚开始用倒叙,一会儿插叙,一会儿闪回。甚至连她们读几年级都没整明白。

哪吒闹海之哪吒起死回生(影评哪吒闹海的哪吒去哪儿了)(3)

影片在设计人物命运的转折点上都使用了省略和跳跃,不直言,更不给线索。导演像跟你玩捉迷藏,一些地方晦涩难懂,有一些地方甚至故布疑阵。少女王晓冰到底怎么死的?最后观众还是不知道。

国产文艺片有傲娇的毛病,导演总觉得智商比观众高,用叙事技巧和表现手法让故事变得不可捉摸。其实拍电影不是谁比谁聪明,而是谁比谁诚实。越是大师级别的人越是诚实,朴素。文艺片注重情绪的铺陈与表现,如国画般,在意不在形。但不管文艺片还是商业片都需要讲一个清楚明白的故事,在讲好故事的基础上,有所表达。

把电影拍复杂了很容易,无非是打乱电影结构。大卫林奇的《穆赫兰道》最后剪得连他自己都看不明白,观众更是把脑子都烧坏了。但难的是那些化繁为简却意蕴万千的故事,简单的故事,余味袅袅不绝,这是高手所能企及的。

男性视角与为世界所不容的少女

有人说,少女情怀总是诗,而事实上,少女胜过所有诗歌。影片的晓冰和小路,有着少女坚毅的脸,刚烈的性子,来自少女的自觉意识苏醒之后想挣脱枷锁。她们反抗应试教育以及作为其中权威的老师;她们会偷偷摘别人果园的果子,被发现之后匆忙奔跑;她们想保留更多对自由以及外面世界的向往,像三毛一样流浪;他们歌颂自然与远方。

她俩是为世界所不容的莲花哪吒。

哪吒闹海之哪吒起死回生(影评哪吒闹海的哪吒去哪儿了)(4)

原著小说里,两个少女之间是可以好到为对方独身,最终弄丢了对方的一种微妙关系。但到了电影里,从两人第一次传纸条的对话就开始显得有些不正常。15岁少女之间的友情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电影呈现出来的气质带有明显的男性视角。正如导演所说,他的用力点不在少女之间的情愫,而是借她们不为世俗所容来折射与世界格格不入的人。

或许导演并不知道少女的相处方式,所以影片中少女的行为动作有“重感”,而背后的动机却轻描淡写。在表现少女的行为举止时,表达的效果更像是臆想的结果,显得超现实,难有代入感,晓冰的行事方式没有了“轻盈”。你甚至不知道,一个少女哪来的精力与全世界撕?

少女的世界与现实的世界形成了有如鸿沟般的隔阂。青春期的叛逆更多的外化为语言、行动与锐利的眼神。影片的灵魂人物王晓冰总有一种自毁的情结。父母的离异、老师的威胁、医生的骚扰、恋情的腰斩,她拒绝妥协,选择捍卫,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她的内心世界到底怎样坍塌的?观众也能靠猜了。

小路刚结交了晓冰曾告诉她一个秘密,就是街上的一匹白马,当时晓冰去看了,白马不见了,而等晓冰消失的时候,白马又回到了原位。这是这部电影最魔幻的瞬间。也需要你浪费很多脑细胞去想,这梦为马的隐喻到底在暗示些什么?

哪吒闹海之哪吒起死回生(影评哪吒闹海的哪吒去哪儿了)(5)

电影整体呈现出了一种破碎感。实在的时空背景下,叙事的人为割裂让人容易莫名跳戏,加上演员表现的情绪时而突兀时而爆发,有些细节经不起推敲,折损了这部电影已有的光芒。

少女时而热情时而确信时而莫名悲伤的语气,总有一天会消失的。就像有如喷发的火山将庞贝变成死城,有如林中的仙女被点化成静止的塑像。哪吒与少女都成昨日的幻影。流浪,也仅仅是个童话。现在的年轻人更多的是被压在房贷、车贷、养娃的“三座大山”之下,有一卡车的问题,唯有不断的奔跑,才能迎向更好的未来。

首席娱乐官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