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砂洲
周杰伦要出新专辑了,这一次是真的。
华语乐坛最强“鸽王”周杰伦
周杰伦在华语乐坛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外号,叫“鸽王”。
此人堪称华语乐坛最大的“骗子”。
距离他的上一张专辑《周杰伦的床边故事》,已经过了整整6年;这6年里,他对忠实的粉丝们采取了“哄、蒙、赖、骗”的手段。
你知道他会有一张新的专辑,但是等来的却是一个又一个的单曲。
左手一个《等你下课》,右手一首《说好不哭》,偶尔还来一杯《Mojito》,你要是埋怨他老不出新专辑,他直接《不爱我就拉倒》怼你脸上。
这就好像一个人在给你做推拿按摩,前面都是节奏固定(一年一张)地按了14下,当你陶醉其中的时候,他突然停住了。
然后跟你说:“你等等我。”
结果你一等就是6年,等到你发际线高了,小肚腩出了,胡渣子也长了,他还没回来。
更过分的是,鸽就鸽吧,他还振振有词,直接就告诉别人,不出专辑的日子,他都在玩。
还能更嚣张一点么?
但是神奇的是,只要一拿出新专辑,人们原谅他的速度堪比光速。
7月6日中午,周杰伦《最伟大的作品》先行曲发布,不到2小时,杰威尔的官方微博被转超20万次。
然后,热搜爆了。
话题爆了。
B站爆了。
QQ音乐爆了。
腾讯音乐美股上涨2.1%。
MV播放总次数超过5000万次。
粉丝们嘴上“骂”他鸽,身体却很诚实。
没办法,谁叫他是周杰伦呢。
一个连做了自称“哥”这样油腻的事情,都可以被原谅的男人。
那么,周杰伦这第15张专辑,有什么名堂呢?
最伟大的作品
专辑的名字叫《最伟大的作品》。
乍一看有点牛皮吹大了,其实不然,这个“最伟大的作品”,周杰伦并不是指自己。
先行版MV里,周杰伦穿越回了1920年的法国巴黎,遇到了一堆大人物。
有画《记忆的永恒》的达利。
有画《睡莲》的莫奈。
有画《曲腿舞女》的常玉。
有咱们很熟悉的徐志摩。
最后还有同样圆润的大钢琴家郎朗。
这些人共同连缀起了这首——最伟大的作品。
你再看看这歌词,几乎每一句都有知识点。
再看看MV里周杰伦这魔术手,依然玩得贼溜。
但花里胡哨归花里胡哨,最有“回忆杀”那味儿的,却是前奏部分。
还是弹琴穿越,还是熟悉的《琴房》。(致敬了自己的电影《不能说的秘密》)
只是周杰伦最想回去的是1920,而我们最想回去的,却是灿烂的2006。
黄金年代
2006,那一年,周杰伦发了《依然范特西》。
里面的歌是这些:
没听过《夜的第七章》,总知道“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听妈妈的话》);
没听过《白色风车》,总知道“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千里之外》);
没听过《心雨》,总知道“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菊花台》);
没听过《红模仿》,总知道刘耕宏跳操用的曲子,叫《本草纲目》。
一张专辑,半数经典。
那一年,周杰伦27岁;
那一年,我上小学4年级。
我写日记开头,总喜欢摘一段周杰伦的歌词,比如这样:
“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想快快长大,才能守护她。今天是母亲节,我给妈妈买了一束花……”
语文老师夸我有文采,我笑他没见识。
后来发现,很多人和周杰伦的邂逅,也约摸在这一年前后。
有人在打架的时候,被《我的地盘》鼓舞到。
有人用周杰伦的歌追到了心仪的女神。
有人省下所有生活费用来买机票和门票。
有人把《不能说的秘密》当作网名,一用就是7年。
有人在网吧里听《发如雪》,听到忘记打游戏。
那时候,简易的随身听里如果没有几首周杰伦,说明跟不上潮流。
更可贵的是,那时候,我们拥有的还不止周杰伦。
那一年,林俊杰发行了他的《曹操》。
苏见信的《死了都要爱》,高音每一次都要飙到highc。
吴克群的《将军令》和潘玮柏的《反转地球》掀起了最早的嘻哈旋风。
张韶涵刚刚披上那双《隐形的翅膀》。
刀郎用沧桑高亢的嗓音唱着《披着羊皮的狼》。
光良告诉我们《童话》里并不都是骗人的。
飞轮海的《只对你有感觉》,让学校旁边小卖部的贴纸卖得特别好。
苏打绿把《小情歌》唱火了。
许巍重生之后,说自己《像风一样自由》。
那一年的华语热歌单堪称神仙打架。
那一年的金曲奖,群星璀璨。
那一年的我们,还没有被996和007绑架,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为什么怀念那个时候?因为那样的日子已经离我们远去。
一种悲哀
诚然,对于80、90后这两代人来说,周杰伦就=青春。
但值得一提的是,发现不少00后也是周杰伦的忠实粉丝。
对于他们这个年代的孩子来说,周杰伦刚出道的时候,他们还在咿呀学语;
周杰伦巅峰的时候,他们刚刚开始无邪的童年;
周杰伦开始鸽我们那一年,他们最多也才16岁;
可是他们也把周杰伦定义为了青春的一部分。
这令人很感动,起码说明奶茶和音乐是不分年龄段的。
但也令人深思。
会不会将来10后,20后,30后的孩子们,也会说“周杰伦是我青春”?
然后我们来个“六世同堂”?
想想就觉得滑稽。
这么多年过去,华语乐坛怎么一点长进都没有?
录音设备越来越好,编曲水平越来越高,歌曲的质量却越来越差。
传唱度高的都是各个平台的“神曲”。
动辄“通天修为天塌地陷紫金锤”。
简单的和弦,夸大空洞的歌词,拙劣的唱功,修音修到离谱。
创作者甚至都不需要懂太多乐理。
好歌少了,闹剧和噱头可是一点都没少。
从鸡你太美,到签签君子,再到“海狗失控”。
这些顶级流量们没有为华语乐坛贡献很多优秀的作品,倒是为B站鬼畜区贡献了海量素材。
走红的速度,还没翻车的速度快。
流量和商业掌握了话语权。
歌手们一个个参加音综捞钱,除了翻唱就是翻唱,除了改编就是改编。
满屏都是《孤勇者》,到哪里都可以《一路生花》。
周杰伦在演唱会上,也会被要求唱《学猫叫》。
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这样的局面?
到底是什么样的土壤催生了这样的畸形?
难以言说,答案或许不是单一的。
但可以确定的是,从某种程度来讲,80、90和00后,同时喜欢着周杰伦。
其实是一种悲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