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生于公元1037年,眉州眉山人(今四川眉山),为唐朝重臣苏味道之后。其“轼”本意为车前的扶手,意为默默无闻却扶困救危,不可或缺之意思。

苏轼跌宕起伏的人生(宦海沉浮一代文豪苏轼)(1)

苏轼的少年时期,正好是被称为“共治时代”的北宋最好的四十年的仁宗时期。苏轼八岁入学,师从道士张易简为师。十岁能作文章。自幼即展现出对文字的超常敏感。

苏轼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书、画等方面均有极高的成就。但是大文豪苏东坡的仕途却相当不顺,可谓“宦海沉浮”。

一起步入仕途。嘉佑元年(公元1056年),苏洵带着十九岁的苏轼和十七岁的苏辙,自西蜀沿江东下进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嘉佑二年(公元1057 年),考中进士,苏轼文字中透露的气势雄浑、豪迈之势深得当时为大主考官欧阳修的赞赏,一时间在京城名声大噪。正当苏轼父子要在京城大展宏图之时,传来其母亲病故的噩耗。尚未得官职的苏轼只能暂时离开京城,随父回乡奔丧。公元1059年十月,守孝期满,苏轼重返京城,经过长江三峡时,苏轼留下诸多诗作,后编辑成集—《南行集》。公元1060年,苏轼被授予河南府福昌县主簿。

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在欧阳修的力荐之下,苏轼参加名为“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的制科考试,入第三等(第一、第二名形同虚设),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这也是苏轼的第一个职务,苏轼携家眷赴凤翔府赴任,从八品,干了将近 3 年,期间继续其诗文创作。英宗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三年任期已满,被召回朝廷,授判登闻鼓院之职位,又通过学士院的考试,再次获得第三等佳绩,任直史馆(国家图书馆)。正当苏轼的仕途趋近平坦之时,其妻子于公元1065年五月,父亲于公元1066年四月相继病故,苏轼护送父亲和妻子的灵柩再次回到眉山。

苏轼跌宕起伏的人生(宦海沉浮一代文豪苏轼)(2)

神宗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苏轼再返京城,此时朝廷已经开始了王安石变法。往昔的许多师友因反对新法,与王安石政见不合,纷纷被迫离开京城。苏轼上书谈论新法弊病,引王安石不喜,让御史谢景在皇帝面前游说苏轼的过失,于是苏轼请求出京任职。公元1074年,苏轼被下派到杭州做通判。同年秋季被调到密州(山东诸城)任知州。公元1077年四月至公元1079年三月任徐州知州。

一落大难临头。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三月,苏轼调任湖州,到任后,给皇帝写信《湖州谢表》,本是例行公事之事,却因书信中展露个人色彩之言辞,被新党借此抓住把柄,遭变法派检举,宋神宗下令逮捕苏轼,连通受牵连着数十人一同解赴京城投入御史台狱,苏轼等人被关在御史台受审讯两个多月,受尽非人折磨。御史台严刑拷打,最后强加其“四大罪状”,并请求宋神宗处死苏轼。这便是著名的北宋因为“乌台诗案”。(乌台,即为御史台。因衙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便称乌台。)

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产生新党与旧党之争。苏东坡反对变法,站在旧党一边。经历此劫之后,宋神宗碍于先祖遗训,对于李定等人置苏轼死地之请也陷入两难。最后迫于各方舆论压力,神宗并未采纳李定的意见,决定对苏轼从轻发落,苏轼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苏轼跌宕起伏的人生(宦海沉浮一代文豪苏轼)(3)

二起东山再起。元丰八年(公元1085 年 四 月),宋神宗驾崩,年仅 十岁的哲宗继位,太皇太后高氏摄政,任用司马光为宰相主政,尽废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新党,史称“元祜更化”。朝廷局势大变,苏东坡也随即青云直上,先任登州(蓬莱)太守,仅到任五天就被召回京城,一路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短短十七个月,苏轼就从戴罪之身的从八品升到正三品。

二落知难而退。太后高氏与司马光全盘否定王安石新法,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变法党族,又坚持原则,反对全盘否定,对于旧党的腐败现象进行抨击。引发保守势力的反对,再遭诬陷。苏轼因与太后和司马光政见不合,也不能融于新党,觉得不开心,再次主动请辞外放。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苏轼赴杭州,出任龙图阁学士、太守 。任职杭州期间,苏轼动用民工二十余万疏浚河道,清理湖中野草,恢复西湖景致,并在湖中最深处建三塔,将挖掘出的淤泥堆积起来,筑成长提,以便行人,即为现在的“苏堤”。

苏轼跌宕起伏的人生(宦海沉浮一代文豪苏轼)(4)

三起再回朝廷。元祐六年(公元1091年)年初,苏轼再被诏回朝,任职端明殿学士兼任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不久又因与人政见不合,同年秋,调任颍州任知州。次年二月任扬州知州。

三落一贬再贬。元祐八年(公元1093 年 )九月,太后高氏驾崩,十八岁的哲宗亲政。哲宗即位后,再次起用新党执政,新党得势后变本加厉打击元祜党人。先把苏东坡降为定州太守,赶出京城。公元1094年六月,又被贬到遥远岭南的英州,还未到英州,半路又被追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安置惠州,在那里住了两年六个月;

公元1097年,已经六十二岁的苏轼再次被贬,这一次被贬到更远荒凉之地海南儋州。然而在当时,被放逐海南是仅次于满门抄斩的处罚,被视为是有去无回的地方,苏轼却把海南当做第二故乡,在这里开办学堂,使得很多人慕名而至,师从苏轼而学。更是使得在宋近百年时间里,从未出过进士及第的海南,自苏轼北归之后,姜唐佐就举乡贡,为此苏轼题“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苏轼在海南的时间,广开学风,当地百姓视苏轼为儋州文化的开拓者。对其留下的后续影响深感崇敬。

苏轼跌宕起伏的人生(宦海沉浮一代文豪苏轼)(5)

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宋徽宗即位,苏轼被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四月朝廷大赦,苏轼复任朝奉郎。在北归的途中,刚刚他梦寐以求的地方—常州之后,不久,便因病于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公元 1101 年 8月 24 日)与世长辞,享年六十五岁。次年,其子据其生前遗嘱葬于汝州郏城县钧台乡上瑞里(今河南郏县)。

宋高宗即位后,追赠苏轼为太师,谥为“文忠”。

这就是一代大文豪——苏轼三起三落、跌宕起伏的人生。

苏轼跌宕起伏的人生(宦海沉浮一代文豪苏轼)(6)

(此图片源于网络侵权删)

漫阅历史*用历史讲述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