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又叫非洲鲫鱼,属于鲈形目,丽鱼科、罗非鱼属,该属有60多种,目前人工养殖的有15种。该鱼原产于非洲,故名非洲鲫鱼,属于热带性鱼类。由于其适应性强,繁殖容易,杂食性,生长快,肉质肉味好。联合国粮农组织在1976年将其定为向世界推荐的养殖鱼类。因此,罗非鱼养殖已经遍及全球。我国最早是在1957年引进莫桑比克罗非鱼,此后又引进了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和红色罗非鱼。罗非鱼,又称非洲鲫鱼

罗非鱼的高产养殖模式(罗非鱼高产养殖技术)(1)


一、形态特征和生物学习性

形态特征:罗非鱼体型和鲫鱼相似,口大唇厚,下颌略长于上颌,但鳍条、鳞片和体色与鲫鱼大不相同,而且相互也有差异。鳞为圆鳞,大而薄,尾为圆型。

(1)莫桑比克罗非鱼:体色在非繁殖季节为灰黑色,繁殖季节雄鱼体色加深,且体色能随环境条件而变化,成黑绿色,雌鱼呈灰黄色。

(2)尼罗罗非鱼:体色呈棕黄色,腹部白色,成体体侧有9条黑色纵带,尾鳍有8条以上的黑色垂直条纹。繁殖季节雄鱼条纹消失,体色呈暗红色,头背及咽喉部呈鲜红色。雌体色稍红。该鱼是本属中个体最大的(2.5kg)。

(3)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不同的是尾鳍无条纹,且在池塘中体色呈蓝色,故也称蓝罗非鱼。

(4)红色罗非鱼:体色呈粉红、桃红、桔红、金黄,有的鱼为杂色,故又名彩虹鲷,生长速度快,兼有观赏和食用价值。

(5)福寿鱼:莫雌 X 尼雄最早在台湾杂交而成。

罗非鱼的高产养殖模式(罗非鱼高产养殖技术)(2)

生活习性:罗非一般栖息在水体中下层,是一种热带鱼,生存适温范围在14~38度,最适水温24~35度,高于39度会热死。莫桑比克罗非鱼在水温低于12度会冻死,其它种类的罗非鱼耐低温能力较强,低于9度才开始死亡。罗非鱼对耐低氧能力较强,溶解氧降至2mg/L时仍能正常生长,降至0.07~0.23mg/L时,才会死亡。罗非鱼生长很快,特别是尼罗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一般雄鱼生长比雌鱼几乎快一倍。罗非鱼的寿命一般为5~7年,以第一年生长最快。

罗非鱼的高产养殖模式(罗非鱼高产养殖技术)(3)


二、摄食习性

罗非鱼的食性很广,是一种以植物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其摄食能力强,摄食方式有切割(水草)、吞食、滤食。因此,自然条件下的食物包括:水草、底栖动物、浮游生物、有机碎屑等。人工养殖条件下,投喂各种商品饲料。也就是说池塘中就没有它不能吃的。当然,无论成鱼食性怎样,其仔鱼食性还是和大部分鱼类一样,以浮游动物为主。

罗非鱼的高产养殖模式(罗非鱼高产养殖技术)(4)


三、繁殖习性

罗非鱼具有性成熟早,产卵周期短,繁殖能力强,有亲鱼护卵、护幼的特点,繁殖条件要求低,在各种水体中都能自然繁殖。罗非鱼的性成熟年龄随各地年均气温而异。在长江流域莫桑比克罗非鱼仅3个月,尼罗罗非鱼6个月,奥利亚罗非鱼9个月。性成熟后的成鱼在繁殖季节雌雄鱼有明显的体色差别,雄鱼一般有美丽的婚姻色。不仅如此,它们的生殖器外形也不同,雌生殖突上有3个孔(前:肛门,中:生殖孔,后:排尿孔),雄鱼仅有2个孔(前肛门,后生殖孔)。

罗非鱼的高产养殖模式(罗非鱼高产养殖技术)(5)

罗非鱼繁殖时要求水温在20度以上,一般雄鱼先成熟。雄鱼成熟后先挖窝,并在窝中等待雌,雌成熟后下颌鼓成囊袋状,将产卵在窝内,并立即含入口中,之后雄鱼排精,雌随之将精液吸入口中,使精卵结合。受精卵在雌口中发育,一般水温25~30度4~5天可孵化出鱼苗,出膜后的幼鱼仍留在雌鱼口内,直至卵黄囊消失,有游泳能力时才离开母体独立生活。

罗非鱼的高产养殖模式(罗非鱼高产养殖技术)(6)

罗非鱼为分批产卵类型的鱼类,在我国一年可产2~6次,长江流域一般5月中旬开始产卵,6~7月为产卵盛期。每次产卵时间间隔为15~30天。其产卵量因种类和大小而异,一般莫桑比克罗非鱼产卵量较多,体长18~23cm,体重250~300g的雌鱼可产约2000粒卵,而尼罗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只能产1157~1647粒。

罗非鱼的高产养殖模式(罗非鱼高产养殖技术)(7)

更多水产养殖知识,欢迎关注“鱼病研究僧”,一个在读的水产养殖学博士!

罗非鱼的高产养殖模式(罗非鱼高产养殖技术)(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