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滑冰被称为“冰上芭蕾”,是冬奥会上最具观赏性的项目之一。它集音乐、舞蹈、技术于一体,是运动与文艺的完美结合。然而,对于很多甚少见到冰雪的南方孩子来说,花滑似乎遥不可及。不过就有这样一个13岁的南京少年,正在冰场上奋力滑行、跳跃,挑战越来越高的难度……他甚至还成为了首个江苏籍的花样滑冰国家一级运动员,他就是于之乐。今天,记者采访了于之乐和他的父亲于鹏飞。于之乐说,会继续努力,希望未来能站上冬奥的舞台。

冬奥男子单人花滑第一名(12岁少年成花滑一级运动员)(1)

一次偶然与滑冰结缘

第一节课就展现出天赋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是《庄子·秋水》中的名句。2008年,于鹏飞喜得爱子,于是给儿子起名于之乐。不过如今在家人和教练口中,于之乐的名字并不常听到,少年更多的时候被称为“可乐”。

一个南京娃怎么会想起来练习花滑?这个问题,于鹏飞被亲朋好友问过不少次,他告诉记者:“其实孩子与花滑结缘是偶然。”

2013年,随着北京正式申办冬奥会,加上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的口号提出,南方冰雪运动从“冷”转“热”。

6岁的那年夏天,即将开启小学生活的“可乐”与堂哥跟随双方父母一起去新街口的德基购物中心,恰好购物中心新辟了一块真冰场地,“可乐”的堂哥此前在这里学习滑冰。于是,堂哥邀请6岁的“可乐”到冰场中长长见识……

“这孩子打小就好动,特别皮,一接触滑冰就非常喜欢。至于原因,他当时说滑冰太好玩了,比跑步快多了。”回忆起当初的一幕,于鹏飞不禁莞尔。运动是讲究天赋的,6岁的“可乐”跟冰面还真的有点“亲切”。“我们觉得滑冰是很专业的运动,于是刚开始还找了场边的教练带着他一起上冰,给一些指导。结果学了半小时,他就可以自己在冰上慢慢滑了,而且很快就越滑越快。当时他堂哥已经在这里学习了5节课,‘可乐’一节课还没结束,堂哥已经追不上他了。”于鹏飞说。

看到儿子在冰场上无拘无束,父母毫不犹豫地给他报了滑冰学习班。儿子提出想买双冰鞋,怕孩子只有三分钟热度的爸爸提出了这样一个约定——“如果你能坚持上完15节课,就可以拥有一双属于自己的冰鞋。”让于鹏飞也感到挺意外的是,“可乐”一坚持就是7年。

冬奥男子单人花滑第一名(12岁少年成花滑一级运动员)(2)

“可乐”在各类花滑比赛中收获了不少荣誉

跟着国家级教练学习滑冰

六年时间上海和南京两边跑

良马还需伯乐。练习滑冰一段时间后,“可乐”考过了3级,却被“跳跃一周半”这个难度卡住了。“为了攻克‘一周半’,‘可乐’那段时间天天在冰场上摔,不停地摔,我们当家长的看得既心疼又着急。”于鹏飞告诉记者。

此时恰好国家级教练鲍丽来到南京,正好也在同一块冰场带孩子训练。“当时我们不知道鲍教练的来历,但看她教学生挺有办法的,就让‘可乐’也跟着鲍教练一起学。结果一周时间,他就掌握了‘一周半’。后来我们才知道,鲍教练原来是从国家队退下来的,曾经带过金博洋。”于鹏飞回忆说。

冬奥男子单人花滑第一名(12岁少年成花滑一级运动员)(3)

“可乐”和老师鲍丽

于是,父母就打定主意让“可乐”跟着鲍教练学。然而,鲍教练因为个人发展原因,在带了于之乐仅两三个月后就前往上海任教,于鹏飞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跟着鲍教练去上海!“当时确实需要下很大的决心,毕竟这会牵扯家庭很多的精力。如今已经是跑上海的第六年了,一般周五下午我们就从南京到上海,然后星期天的下午或者晚上再回南京。”于鹏飞说。

练习滑冰需要不少时间,再加上每周都要往返沪宁,现在已经是旭东中学初中生的“可乐”又是如何兼顾的呢?“可乐”告诉记者:“我白天正常上课,晚上练滑冰,作业在学校挤时间写完,课间一般就不休息了。”此外,一切碎片化的时间“可乐”都会利用起来,“比如说,从家到奥体冰场的路上,我就看看书、背背单词。从南京到上海的途中,我就会拿着平板电脑跟着上网课。”小家伙这样说。

冬奥男子单人花滑第一名(12岁少年成花滑一级运动员)(4)

为了不耽误学习,“可乐”挤出碎片时间看书

对于“可乐”,鲍丽教练也非常认可,她说:“这么多年坚持跨城市学习,‘可乐’和他父亲都极有毅力,孩子自己也很刻苦,在他这个年龄段,已称得上是佼佼者。”

冬奥男子单人花滑第一名(12岁少年成花滑一级运动员)(5)

冰场上翩翩起舞的“可乐”

比赛前意外受伤

为不影响发挥不打麻药就缝针

花样滑冰,是一项对身体素质要求很高的技巧类运动。能在空中旋转几周,是单人花滑比赛中最抓眼球的部分。而每增加一圈,难度就会加大许多。“‘可乐’从半周华尔兹跳接触到一周半的时候,这个过程是最漫长的,几乎练了一年,基本上都是摔过来的。”于鹏飞这样描述。

时常摔跤自然难以避免各种运动损伤。在于鹏飞的记忆中,有一件事印象很深,那是2019年1月,“可乐”参加2018/2019全国花样滑冰少年系列赛暨U系列少年赛第二站,晚上比赛,上午训练时他被其他小伙伴的冰刀划伤左腿,“当时医生说需要缝针,但打麻药会影响晚上比赛的发挥,孩子听完后说,那就直接缝针吧。”没打麻药缝了几针,“可乐”晚上吃止痛药打着绷带上场,最终取得第四名。

“其实划伤还算是小伤。2020年国内刚刚发生疫情的时候,上海的滑冰馆暂停开放了,整个春节期间‘可乐’都是在平地上练,鲍教练会通过视频给予他指导。到了4月份上海滑冰馆开放了,我们才能去。可能是憋了很久没上冰,‘可乐’当时的状态非常好,那会儿刚刚开始冲击三周跳,结果一个多月就完成了这一挑战。当时刚好是6月,‘可乐’马上就要过生日了,他有点过于兴奋,结果在练习三周跳的时候受伤了,脚面的一块骨头骨折,最后戴着护具在家休养了快4个月。”

冬奥男子单人花滑第一名(12岁少年成花滑一级运动员)(6)

“可乐”十分刻苦

一练就是好几个小时

虽然伤病接二连三,年仅13岁的“可乐”腿脚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瘀青,但是倔强的少年从未想过放弃。“可乐”表示:“花滑是我喜欢的事,虽然难免会受伤,但我能坚持,我不想放弃。”

看着孩子不断经历摔倒、伤痛、恢复、突破,爸爸于鹏飞选择忍下心疼,默默支持。在“可乐”装冰鞋的箱子里有一个小包,里面装着父母为他准备的十几种药品。

“每次学一个新的跳跃,都要摔上千次甚至上万次才能成功,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受伤,所以要准备云南白药、液体创可贴、碘酒、酒精、消毒剂等,这些是一直跟着他的,而且要不停更新。”爸爸于鹏飞说。

偶像是羽生结弦

希望有一天能站上奥运舞台

“可乐”气质清冷、四肢修长,每次在冰场训练都能引来冰迷围观。看着他的穿着以及神态,不少冰迷都立即猜出了他的偶像——羽生结弦。日本选手羽生结弦堪称男子花滑的超级明星,在世界各地粉丝无数,“羽生结弦可是两届冬奥会金牌得主。”“可乐”和记者说起偶像时充满了崇拜。

“孩子很早就崇拜羽生结弦了,那会羽生还只是夺得了青年冠军。他一直希望能够像羽生那样站上奥运舞台,为自己也为国家翩翩起舞。”于鹏飞告诉记者。在“可乐”的房间里有一幅跟真人同比例的大海报,“可乐”每天看到偶像时都会给自己暗暗打气。

此次冬奥会在自己的祖国举办,这让“可乐”对于奥运有了不一样的感觉,他表示:“真的感觉冬奥会距离我很近,也更加坚定了我要站上这个舞台的决心。”对于偶像羽生结弦,“可乐”表示虽然他最终未能蝉联冠军,甚至没拿到奖牌,但他不怕失败勇于挑战4A(阿克塞尔四周跳),完美诠释了奥运精神。

一年前,“可乐”已经通过国家花样滑冰等级测试,成为花样滑冰国家一级运动员。他也是首个江苏籍的花样滑冰国家一级运动员。据于鹏飞介绍,“可乐”最近就能够达到国家健将级运动员的标准。不过由于江苏没有花滑队,“可乐”最终成为上海体育局的注册运动员。

翻看“可乐”最近的成绩单,确实挺亮眼:2021赛季全国花样滑冰大奖赛青年组亚军,2021赛季全国花样滑冰青年锦标赛第四,2021赛季全国花样滑冰俱乐部联赛青年组季军。

虽然前程似锦,于鹏飞却相当冷静:“其实我和他妈妈一直都没给孩子定过什么具体目标,每次参赛也都是告诉他,只要把平时练的发挥出来就好。对于运动员这条路,我们原本也没打算选,只不过孩子后来确实喜欢花滑,才一步步走到今天。至于孩子未来到底会怎样,现在说还为时尚早。”

当然,登上奥运舞台的梦想一直都藏在“可乐”和家人的心底。“奥运是每一个运动员的梦想,能站上那个舞台,就是胜利。”说起刚刚结束的北京冬奥会,于鹏飞发出这样的感慨。

可乐出生于2008年6月12日,正是北京奥运会前夕,于鹏飞也笑称“可乐”是“奥运宝宝”。或许某一天,“奥运宝宝”真的可以站上奥运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