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至基础建设项目(乐至打造新通道)(1)

乐至城区全貌。

金秋十月,成渝之间,“帅乡”乐至,项目建设正呈现出腾飞之势。

渝蓉高速乐至出口,上海韵达(四川乐至)电商物流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施工机械、运输设备往来穿梭,钢结构智能快递中心、直播中心拔地而起,建成后,这里将成为韵达在全国投资规模大、业态齐全、智能化程度高的电商物流产业园;几公里外的四川乐至经开区文峰工业园区,四川福兴杭萧装配式建筑制造产业园机器轰鸣、焊花飞溅,这里将成为乐至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高地;10多公里外的现代蚕桑全要素集成新园区,智能养蚕、僵蚕制作等一大批科技成果不断转化应用,“中国桑都”从蓝图走向现实。

应对经济下行风险和疫情防控压力,乐至县交出一份稳中向好的发展答卷:今年上半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8%。

拼经济、搞建设,要有超常举措。乐至县立足交通区位优势,抓住“三圈叠加”机遇,融入成渝、配套成渝、借力成渝,加快发展。

“我们围绕‘123344’总体谋划,坚定不移打造成渝相向发展联动区、成都东进发展协同区、乐简交界发展示范区,持续着力建设绿色生态之城、宜居宜业之城、开放包容之城,不断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乐至新局面。”乐至县委主要负责人如是说。

区位为基

打造新支点畅通“大循环”“微通道”

“交通区位是乐至最大的优势。”乐至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说,乐至地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长三角—成渝”主轴,位于成都东进发展、重庆向西发展的战略交汇处,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都平原经济区、成都都市圈“三圈叠加”之地。

2021年6月底正式开通运营的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让乐至区位交通优势更加明显:距离成都天府国际机场40分钟的车程,也让城市发展能级进一步提升。

让优势更优——打造交通区位优势,乐至一直以来执着有为。

今年9月底,成渝中线高铁项目可研报告顺利获批,全力推动年内实现全面开工建设;9月30日,成达万高铁全线动工建设。两条高铁加快推进的消息,令全县人民十分振奋。

“一跃进入‘双高铁’时代。”在上述负责人的眼里,进入“双高铁”时代,乐至北上北京、东出上海、南下广州均可实现朝发夕至,发展势能将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

大势已铸。细节,同样不容落下。

“于乐至而言,要把服务发展大局和推动乐至发展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比较优势,坚定不移推进‘三区三城’建设,努力在成渝中部追赶跨越、加速崛起。”乐至县委主要负责人表示,这是大势所趋、发展所需、群众所盼。

据了解,目前,乐至正加快构建“1个综合营运枢纽集散中心、3条轨道交通、5条高速公路、11条快速通道”的“13511”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全面形成“大中小微”并举,“内畅外联、紧密衔接、高效通达”交通新格局。

对外打造新支点。当前,乐至正以成都、重庆为平台“借船出海”“四向发力”,实施精准招商,推进资本招商,瞄准重点区域和目标企业,着力引进一批“建链、强链、延链、补链”的龙头型、基地型项目。

对内打通“微通道”,乐至加快推进县域公路建设,打通拓宽农村断头路、瓶颈路,完善县域干线公路网络,强化内部道路网络与对外联系通道的衔接联通。

为何乐至人一直执着于交通区位优势的塑造和强化?“这是因为,融入‘都市圈’,唱好‘双城记’,全面融入成渝高效通勤圈,是乐至锚定的战略突破口。”乐至县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坚持融入成渝、配套成渝、借力成渝,加快推进成资同城化发展,积极承接成渝两大城市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实现追赶跨越、加速崛起。

项目为重

培育特色优势产业

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让乐至占据了发展的“C位”,但如何“C位出道”?乐至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产业支撑,变“地理中心”为“发展轴心”。

年初签约、总投资50亿元的福建奋安铝业西南制造基地即将开工,项目全面建成后,将实现税收2亿元以上,带动2500多人就业。

谈到为何选择乐至时,奋安铝业相关负责人提到两点:一是较好的地理条件和区位优势,二是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服务保障。

这正是乐至成为成渝之间创业热土的发展密码。

今年以来,乐至成功签约福建奋安铝业西南制造基地项目等23个项目;有力推动联友新型面料智能化升级、红色研学基地等69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红星美凯龙·奥莱特色商业街、一品天下·乐至城市会客厅、科瑞印务等68个续建项目加速推进……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落地生根,一大批支撑作用明显、带动力强、效益显著的重点项目加速建设,为乐至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既要项目多,还要项目优。乐至县委十五届四次全会提出,要实施产业强县、创新发展“两轮驱动”,加快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具体讲,就是集聚有限资源,实施重点突破,率先培育壮大智慧物流、装备制造、红色旅游、现代蚕桑四大产业。”乐至县商务和经济合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当下,乐至四大优势产业已经成形成势:

——以韵达物流为引领的智慧物流产业加快培育,中农联·川中国际农贸城、中国邮政三级物流体系、重庆沙师弟货运云商平台等项目加快推进;

——以奋安铝业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产业加速集聚,东方广厦绿色环保模块化房屋生产项目、中国五冶生产基地等项目入驻投产,装备制造产业持续壮大;

——以陈毅故里景区为核心资源的红色旅游产业提档升级,签约新华文轩研学基地(资阳)等项目,着力打造全国红色旅游目的地、巴蜀美丽乡村旅游目的地;

——以白僵蚕产业为特色的现代蚕桑产业提质增效,加快推进现代蚕桑全要素集成园区、白僵蚕园区等建设,“中国桑都”从蓝图走向现实。

项目为重,特色产业培育深入推进。“要加快推动‘规划图’变为‘实物量’。”乐至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成立重大项目推进指挥部和十大工作专班,发扬“店小二”精神,提供“保姆式”服务;对重点招商项目推行专班服务,对投资者手续办理、厂房建设、项目审批等进行全程代办、跟踪服务,积极协调解决项目落地、建设、投产过程中的问题,推动项目尽快开工、落地。

乐至县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建设、竣工投产一批项目的同时,还要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形成项目投资工作的良性循环。

生态为本

谱写农文旅融合发展新篇章

走进乐至县玉龙湖湿地公园,一湾碧水绕城,两岸青山入画,勾勒出一幅“公园城市”的生态画卷。

生态本底,是乐至最大的资源禀赋。

一份数据足以说明:今年1—8月,乐至首次实现4个国省考核断面优良率100%、达标率100%,空气优良天数率居资阳第一。

荣誉纷至沓来,乐至先后捧回全国绿化先进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生态建设先进县、全省绿化模范县、全省现代林业建设重点县、中国宜居乡村典范县、全省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先进县、首批省级生态县等多个殊荣。

“一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市容市貌如何,是吸引人才、技术和资本的核心因素之一。”乐至县委主要负责人表示,依托良好的生态本底,乐至围绕打造“精致城市·大美乐至”,持续深化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示范建设。

基础设施正在不断改善。乐至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首次实现全覆盖,玉龙湖片区路网改造、城市供排水改善提升等项目加快推进;在全市率先启动2022年44个老旧小区改造,在全市率先完成美丽农村路建设目标;完成高寺镇、中天镇应急供水管网项目建设,整治病险水库24座,毗河供水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全力打好水质达标攻坚战,推动四大流域沿河100米范围内莲藕种植有序退出,县城污水处理厂三期一阶段建成投用;持续整治“五大”污染源,巩固大气污染防治成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乐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通过拓展红色旅游产业、深化农旅融合发展等举措,持续打造绿色生态之城。

串联拓展红色旅游产业。乐至坚持以陈毅故里景区为核心资源发展红色旅游,加快推动红色研学基地12月底前主体完工、羊叉河农旅融合示范带林涧小院10月开门迎客、薛苞大桥12月底前竣工投用。积极推广红色经典研学游、中国桑都体验游、千年古刹禅修游、诗意田园生态游特色旅游线路,着力打造全国红色旅游目的地、巴蜀美丽乡村旅游目的地。

深化农旅融合发展。悬崖秋千、摩天轮、空中自行车、海盗船、过山车……国庆假期,乐至县高寺镇清水村的秋千王国景区成为周边新晋打卡地。该项目是乐至县2021年引进的重点农旅融合项目,实行“企业 村集体经济”模式,让村民共享乡村旅游发展成果。

立足新阶段新任务,乐至正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乡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在巴蜀大地上奋力描绘出一幅乡村振兴、农旅融合发展的新画卷。(王一 陆加 图片由乐至县委宣传部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