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小编讲了刘备败军投靠袁绍;颜良文丑阵亡;沮授战败被杀等大事记。官渡之战袁绍败阵,虽然主力军被消灭不过袁绍仍然持续组织部众准备反击,曹操并没有完全意义上的胜利。而袁绍除了重振军备,还有一件事情要解决,就是杀人。

本文主要内容有:田丰预谋却被杀害;逢纪陷害田丰;孙盛对田丰的评价。

一:田丰预谋却被杀害

早些年间,袁绍准备南征,田丰对袁绍的军事行动有所建议。

田丰是对的吗(你真的了解田丰么)(1)

田丰

田丰表示,曹军善于用兵,变化无常,曹军虽少,但不能轻敌,还不如徐徐图之。将军现在拥有山河地形的优势,还有四州的部众,对外结实英雄,对内整顿农业被斩,然后挑选精锐,单分出一支骑兵。趁虚而出,来时常骚扰河南地区,如果曹军救援右侧则进攻左侧,反之亦然,这样会可以让曹军疲于奔命,对方的老百姓也不得安宁。

田丰

根据《先贤行状》记载,田丰字元皓,是巨鹿人,也有人说他是渤海人。

田丰天资聪颖,权略多奇谋,年少失去了双亲,因此年轻的田丰久久不能释怀,他的青春少有笑容。虽然心情不好,不过田丰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在当地州郡小有名气,早些年间被征辟到太尉府,并举了茂才,不久后升为待御史。

只可惜当时宦官当政,英贤被害,田丰因此弃官回家。袁绍起义的时候,曾经非常谦卑的请求田丰再次出山。田丰考虑到王室多难,想要匡扶汉室,就从了袁绍,被诏封为別驾。

田丰上来就劝袁绍迎接天子,但是袁绍因为个人原因没有采纳。不久后袁绍用了田丰的计谋攻克了公孙瓒,田丰在袁绍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袁绍还有一位谋士叫逢纪,他非常讨厌田丰的亮直,于是就开始了无限的谗言陷害行动,袁绍也因此猜忌田丰。

袁绍军败之后,往北逃跑,部众基本不存。很多将兵都哭着表示,如果田丰在此,不至于如此大败。袁绍得知以后找到逢纪表示,冀州人听说我战败了,都会想起窝当时的决定,唯独田丰曾经劝阻我,我会非常惭愧的。

逢纪继续陷害田丰表示,田丰听说将军败阵,拊手大笑,认为自己说中了。袁绍因此就有了杀害田丰的意思。

官渡之战前夕,曹操听说田丰没有随军,高兴的认为袁绍必败。袁绍军败之后,曹操又指出如果袁绍用田丰的计谋,此战胜负不可知晓。

三:孙盛对田丰的评价

对于田丰和沮授的遭遇,三国评论家孙盛也有自己的看法。

田丰是对的吗(你真的了解田丰么)(2)

田丰

孙盛认为,田丰和沮授的谋略,和张良不相上下。对于君主来说,重要的是能够审视贤才,如果君主能够善用忠良,则大业可以兴隆。如果忠良臣子闭门不出(指不被重用),则有灭亡之祸,存亡荣辱,人才选用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田丰知道袁绍必败,战败则自己必死,还能够面对危险死谏,表现出田丰为了君主不考虑自己的危险环境。纵观诸侯的臣子,主动就义是臣子主要结果之一,何况田丰不纯粹是袁绍的臣下呢?

孙盛用一首诗作为其评论的结尾:“逝将去汝,適彼乐土”。

《三国志》结合田丰之事,对袁绍也有所评价,表示袁绍虽然对外好像很宽雅,有气量,喜怒不形于色。但这只是外表,对内袁绍常加陷害,田丰沮授就是好例子。

不久之后,冀州城池大多背叛了袁绍,不过袁绍很有才能回军一个个将失地拿下了。自可惜军败以后袁绍常常发病,建安七年,袁绍忧死,一代枭雄辞世。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讲了田丰预谋却被杀害,逢纪陷害田丰和孙盛对田丰的评价。

袁绍病亡,从此河北没有持续稳定,而是突发大乱。而大乱的伏笔就是袁绍当年众子各领一州的战略思想。接下来虽然很乱,但是也很精彩,袁绍的三个孩子怎么就引起争端了?请持续关注小编接下来的文章并欢迎您评论与小编互动!

原创声明:本文作者由全网统一账号:“只聊三国”原创。对汉末三国西晋正史感兴趣的朋友请多多关注。未经书面同意禁止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