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露是民国时期即墨传统老酒的别称,“苦老酒”频频出现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红笺丹崖仙途 跟随苦露的足迹?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红笺丹崖仙途 跟随苦露的足迹

红笺丹崖仙途 跟随苦露的足迹

苦露是民国时期即墨传统老酒的别称,“苦老酒”频频出现在文人墨客的笔下。

妙府老酒与苦露生产工艺一脉相承,“古遗六法”是它们共同的根。

寓青文人与苦露

何谓苦露?苦露就是以流传了三千多年工艺标准——“古遗六法”生产的即墨传统老酒。

对于苦露这一称谓,1946年9月8日,《青岛民言报》刊载《即墨的老酒》一文有明确记载。兹摘录如下:

凡是在青岛住的人,谁都知道即墨产老酒,甚至青岛当地所出的黄酒,也都以“特聘即墨上等师傅监制”为号召,即墨老酒又名苦露酒,产酒地域,以二处有名:一是牛齐埠,在城北四十五里,靠近万华山;再便是城东南戚口舞旗山大庙山下(水质优良均为麦饭石水系)

苦露,在上个世纪30年代,它频频出现在寓居青岛的文化名人的笔下。其时,有国立山东大学这个主要载体,青岛成为继北京、上海后,全国新的文化高地;加之城市建设欧化,碧海蓝天,自然风光旖旎,许多文人墨客荟萃于此。闲暇聚会时,他们以喝苦露为乐,把酒临风,行令助兴,赋诗唱和,尽展文人雅趣与风骨。他们也以苦露招待远方亲朋,那黑色醇厚、微苦带甜的“即墨苦老酒”,曾令友人们回味无穷,一生念念不忘。

查阅青岛史料,仅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寓居青岛的文人就留下了多篇自然生动的“苦露文字”——

1936年1月21日,除夕前一天。国立山东大学教授、著名数学家、教育家黄际遇邀请老舍、赵少侯、邓仲纯等山大同事在家中聚餐,共饮苦露酒。黄际遇在日记中载:“移食几于书房,而以食室为烽火之场,炙牛羊而甘心之,同心之言,酒醇不醉,鲁酒不薄,齐谐无伤……”

1936年冬,某日傍晚,天气阴霾,寒风乍起,瑞雪将至。寓居青岛的著名作家老舍邀请台静农、叶石荪、邓仲纯等国立山东大学教授朋友到平度路上一家新开张的羊肉馆聚餐,“畅饮苦露,点唱京剧,度过了寂寞中欢快的一瞬。”

1937年4月10日晚,老舍邀请杜宇、孟超、杨枫、式民等朋友到青岛劈柴院内靠近北平路的一家餐馆吃朝天锅,“大饼卷肥肠,葱白咸菜段长三寸,饮即墨苦头老酒,侉子气十足。”

1947年,曾任教国立山东大学的文学家、评论家台静农在台湾收到了朋友寄来的礼物——两瓶苦露。睹物生情,他回忆起了十多年前在青岛做客时的光景:“不见汽车的街上,已经开设了不止一代的小酒楼,虽然一切设备简陋,却不是一点名气都没有,楼上灯火明濛,水气昏然,照着各人面前酒碗里浓黑的酒,虽然外面的东北风带了哨子,我们却是酒酣耳热的。”

这“浓黑的酒”就是苦露,那“昏然水气”就是苦露酒加热后产生的热气。

晚年时,台静农写有《我与老舍与酒》,忆及寓居青岛岁月、与老舍的友情,更有念念不忘的苦老酒——“我们常常同几个朋友吃馆子,喝着老酒,黄色,像绍兴的竹叶青,又是一种泛紫黑色的,味苦而微甜。据说同老酒一样的原料,故叫做苦老酒,味道是很好的,不在绍兴酒之下。直到现在,我想到老舍兄时,便会想到苦老酒。”

有论者称,台静农喜欢苦露酒,并不因为它的苦味与黑色,而是喜欢它的乡土风味。“他是乡土文学的大家,喜欢苦露,因其风味相似也。”

1938年,颠沛流离至重庆避战乱的老舍写下散文《怀友》。文中,他追叙了在青岛与作家王统照畅饮苦露的情形,“多么可爱的统照啊,每次他由上海回家——家就在青岛——必和我喝几杯苦露酒。”

接着,老舍借一杯苦露酒表达了对抗战胜利的渴望:“(等到胜利的那一天)山南海北的都来赴会,用(苦露)酒洗一洗我们的笔,把泪都滴在手背上,当我们握手的时候。那才是我们最快乐的日子啊!”

或许是受寓居青岛的文人墨客爱喝苦露酒的启发,或许是认为苦露酒味苦微甜韵味无穷且带有浓郁的青岛乡土气息,1936年12月1日创刊的《民众日报》,它的副刊名称就叫《苦露》。这份四开小报,创刊初期设在辽宁路214号,社长为黄县人杨恩厚,毕业于北平中国大学,总编辑初为杨旭初,后为葛焕斗。

《苦露》创刊号,刊登了老舍的散文《归自北平》。这是老舍自1934年秋移家青岛后,第二次回北平省亲,同时考察北平的生活和创作环境,以决定是返回北平还是留在青岛。文中,老舍记录了回乡的所见、所思、所感。

1938年1月10日,青岛被日寇占领。8月9日,《民众日报》出版最后一期被迫停刊。终刊号上,有老舍在副刊《苦露》发表的文章一篇。

爱屋及乌。由此可见,喜欢喝苦露酒的老舍对《苦露》副刊钟爱有加。

抗战胜利后,《民众日报》复刊前,编辑部曾对版面和栏目进行重新调整,浸润着老舍等名家关爱的《苦露》保留了下来,一直出刊到1948年底。

舒乙的“妙府”之行

钟爱苦露的老舍乃至他的文人酒友们也许一生没有见到苦露酒是如何生产、如何陈放的。去年夏天,老舍之子、原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舒乙先生莅临和苦露生产工艺一脉相承的即墨妙府老酒公司,兴致盎然地参观了传统老酒生产工艺流程和蔚为壮观的“妙府”万吨酒窖。

在很多人眼里,舒乙的“妙府”之行,有着深层意义——他是替父亲老舍先生完成夙愿。

8月14日上午,79岁的舒乙先生在朋友陪同下,来到了即墨城东南、毗邻城阳的大庙山下的妙府老酒新厂区。这个占地20余亩的厂区,妙府老酒研发中心、质量检测中心和万吨地下酒窖已竣工启用,妙府紫薯酒生产线、妙府老酒二万吨酿造生产线尚在建设中。

得知舒乙先生前来参观,妙府老酒创始人、中国黄酒标准制定者、即墨老酒操作法制定者、中国酿酒大师于秦峰亲自导游讲解。

在巍峨高耸的“妙府老酒孝敬鼎”面前,于秦峰结合孝敬鼎基石上铭刻的“妙府老酒孝敬颂词”,详细阐释了妙府老酒孝德文化核心——“孝敬不能等待”的寓意和妙府公司“传统、孝道、精诚、报国”的企业理念;在“古遗六法”文化墙下,于秦峰简明扼要地讲解了即墨传统老酒也就是苦露酒的生产工艺“24字”精髓即黍米必齐、曲蘖必时、水泉必香、陶器必良、湛炽必洁、火齐必得;在妙府新厂区万吨地下酒窖,储存“妙府”的酒缸层层叠叠,纵横陈列,气势磅礴,舒乙一行惊叹于酒窖的规模。

于秦峰介绍说,即墨黄酒封坛几乎与黄酒酿造同步,均有数千年历史。主要方法是,将刚刚榨出的鲜酒高温消毒后,装于质地优良的老坛,以荷叶罩口,以特质泥坯封坛,目的是通过陈放使酒品更为醇和。他笑称:“30年代,老舍先生和文人朋友喝的‘泛紫黑色的、味苦又微甜’的苦露酒,就是经过陈放的即墨传统老酒,和今天的妙府老酒口味、品质完全一样。”

聆听于秦峰生动有趣的老酒封坛知识后,舒乙先生俯身在一坛妙府老酒封口处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这一细节,触动了随行人员,有人生动地写道:“舒乙封坛即墨妙府老酒,将父亲的故事晕染在酒香里,寄托着对父亲的怀念。”

舒乙先生兴致颇高,他向随行人员讲起父亲和即墨传统老酒的缘分、父亲与朋友喝酒的情形:“父亲酒量很大,而戏剧家曹禺则很豪放,但酒量不济,每次喝完酒,钻桌子的都是他。”

8月15日,意犹未尽的舒乙先生又出现在妙府即墨黄酒博物馆。这处国家三A级旅游景区、山东省工业旅游示范点,完整地展示了即墨传统黄酒的酿造过程及文化历史。

悠长、深邃有穿越历史时空之感的妙府老酒文化长廊内,即墨传统老酒不同时期的酿造工具、作业方式、生产工艺以及生产老酒的酒曲制作等均有直观的展示,陈云夫人、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中国酿酒业泰斗秦含章,中国轻工业协会会长潘蓓蕾,著名作曲家唐诃、吕远,著名书画家范曾等名人名家,均在妙府文化长廊或留影,或留下墨宝。舒乙先生一行边走边看,不时留步仔细询问。

妙府老酒文化长廊尽头,穿过一扇小门,即墨传统老酒酿造工艺展示豁然出现在眼前。透过明亮的玻璃,烟雾缭绕中,伴随着酿酒工人挥舞的铲耙、穿梭的手推车,蒸煮、糊化、压榨、陈储等传统老酒生产工序环环相扣,一气呵成,一目了然。

于秦峰向舒乙介绍,这是他积累30多年生产经验提炼出来的即墨传统老酒酿造精髓——“糗糜法”,是对传统“古遗六法”的再度概括、再度提炼,“糗糜法”得到了中国酿酒界的高度认可。自2011年起,妙府传统老酒工艺先后获评青岛市、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于秦峰还侃侃谈起“妙府经”:“生产妙府老酒除了无公害有机优质黍米原料和自制陈伏麦曲、麦饭石矿泉水外,更要靠技艺和心境。即墨传统老酒有三千多年历史,工艺细腻精道,技法环环相扣,操作贵在领悟,火候稍不到位,口感立马变样。口味取决于工艺,工艺取决于功夫,功夫取决悟性,三者缺一不可。同时,要有好的心境,这个心境就是良心和孝心。心境好,轻装上阵,挥洒自如,做出来的酒肯定好。”

听完解说,舒乙下意识地竖起了大拇指。

在妙府即墨黄酒博物馆品酒区,舒乙品尝了刚刚压榨出来的“妙府”,并品尝了妙府老酒十年陈酿,饶有兴致地进行了一番评点。随后,他饱蘸笔墨,满怀深情著文留念。

舒乙一挥而就,老舍父子对即墨传统老酒的感情跃然纸上——

老舍先生一九三四定居青岛,开始喝即墨老酒,成为酒仙之一,以后留下若干与酒有关的诗句:

酒多即醉临窗睡,每赊村酒润闲愁,病中有酒仍须醉

二0一四年八月十四日参观妙府老酒高兴之余特书录老舍诗句以兹纪念

青岛生人 舒乙

《老舍文集》载,1934年9月,辞去齐鲁大学教职的老舍先生,应聘至国立山东大学文学院。此后,他开始了在青岛教书创作的三年时光。期间,他写出了以蜚声文坛的《骆驼祥子》为代表的诸多作品,是名副其实的“黄金时代”。

1935年8月16日,长子舒乙在位于青岛市中山路上的海滨医院出生,这是舒乙“青岛生人”的重要依据。关于取名“乙”,他的解释是:1、笔划简单,一笔即得;2、甲乙丙丁,乙为第二,他是老舍的第二个孩子;3、出生那年是乙亥年。

妙府与苦露一脉相承

“妙府老酒与苦露酒一脉相承,它们共同的根是‘古遗六法’——中国北派黄酒延续了三千多年的生产工艺精髓。”于秦峰评价说。

1993年11月,刚过而立之年白手起家创建“妙府”老酒时,于秦峰就在比较和思考妙府老酒的长寿基因和未来核心竞争力。最终,他选定了即墨传统老酒生产工艺“古遗六法”——“一个地域性酒类能流传三千多年,必然有其独特的传统工艺精髓。这个传统工艺,是它无处不在的灵魂,也是生产企业成长壮大的深厚土壤”。

对于“古遗六法”,于秦峰不仅早已熟稔于心,而且操作自如。1979年进入黄酒厂起,他在生产车间挥汗三载,在传统酿造技艺师徒传承的形式下,熟练地掌握了酒曲制作、糖化、糊化等老酒生产关键环节。

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只有让全体员工熟谙“古遗六法”精髓和操作要领,妙府老酒才能“百花齐放春满园”。为此,于秦峰把“古遗六法”之精髓“黍米必齐、曲蘖必时、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甚炽必洁、火剂必得”二十四个大字镌刻在公司大院最显眼处、各生产车间墙壁上,所有职工不仅要倒背如流,而且能够通俗讲解;他还请来退休在家的恩师、有40年老酒生产经验的老师傅张信根、张廷智和企业技术骨干现场帮传带,做到了传统酿造工艺在年轻的“妙府”人手中不走样、无差失,“原汁原味”。

为让普通消费者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即墨传统老酒,围绕“走进‘妙府’看传统工艺”这个宣传主题,于秦峰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营销高潮。经过五年不懈努力,最终,他将“妙府老酒﹦传统工艺”的标签贴在了消费者心头。

“逢会逢人必讲解‘古遗六法’,主要出于两个理念的考虑。”于秦峰总结说,一是给即墨传统老酒正名——以地瓜干等代替黍米,工艺不讲章法、不按传统,虽在即墨生产,但所产老酒不能名之为即墨老酒;二是告诉自己:即墨传统老酒要做大做强,必须心无旁骛,恪守传统工艺,然后顺应时代发展赋予其新科技、新内涵,舍此无它途。

“妙府”渐入坦途,于秦峰却居安思危:“师徒相传这种方式,对即墨老酒传统技艺的传承非常有效,但它不适应现代企业规模化生产以及整个即墨老酒行业的产业化、集群化发展。”基于此,在多年来研究积累的基础上,他对即墨黄酒酿造技艺进行高度提炼,首次提出“糗糜法”概念,并对其定义和特性进行详细阐述。

以“糗糜法”为核心的妙府老酒传统酿造工艺,得到了中国黄酒界的普遍认同。

2008年,妙府老酒传统酿造工艺被列入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1年,于秦峰被授予“中国酿酒大师”称号,他的入选结束了中国黄酒北派自建国以来无国家级酿酒大师的历史;2013年,妙府即墨黄酒传统酿造工艺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一年,于秦峰经过省文化厅考察公示考核被山东省人民政府确立为即墨黄酒传统工艺传承人。

“我查阅了大量的青岛档案史料,近代现存对苦露酒最早的记载是:1924年4月,叛变孙中山的海军将领温树德率领四艘舰船自广东逃至青岛,胶澳商埠总商会备下礼品慰问北归舰队,礼品名单中有肥猪14头、白菜500棵、粉条400斤、苦露老酒1000斤(16坛)等等。”于秦峰说,这则史料表明,遵循即墨传统老酒生产工艺的苦露老酒,在90年前就被南北各地消费者认可。

文化生产力

2015年1月17日下午,世界生产力科学院院士授予仪式在北京举行。世界生产力科学院院长托马斯•杜托文先生为妙府老酒创始人、中国酿酒大师于秦峰颁发了世界生产力科学院院士证书,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生产力学会名誉会长蒋正华为其授牌。

据悉,自2004年至今,青岛共有5人获此殊荣。

于秦峰获评世界生产力科学院院士,其主要成绩是挖掘即墨传统老酒文化内涵,盘活和创新文化产品,使文化衍生释放出生产力效应,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于秦峰长袖善舞,对传统文化挖掘利用的智慧和悟性,早在“妙府”呱呱坠地时就有所显露。

史载,明弘治年间,即墨诗人蓝田入仕并晋升为河南御道监史,因贪官污吏攻击被贬还乡后,建起“妙府酒坊”,并制定了一套严格的操作工艺,其中主要工序如制曲、焙曲、开耙、榨酒均为年轻女子操作。因为蓝田对即墨传统老酒工艺和品质的重视,作为与“源聚兴”、 “丰源祥”、“隆盛栈”齐名的酿造酒坊,“妙府酒坊”的延续有许多美好的传说和故事。

“‘妙府’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又以注重工艺品质流芳500余年,选择它作商号,能够一下子从市场纷争不断的个体小酒厂中脱颖而出,同时,使新产品根植于深厚的文化土壤。”于秦峰说。

二十年的实践证明,“妙府”老酒迅速叫响并深入消费者心里,与其品牌深厚的文化底蕴不无关系,于秦峰可谓慧眼识珠。

2013年8月10日,北京。第七届中国品牌节暨第十六届品牌中国高峰论坛上,中国品牌“奥斯卡”揭晓:“妙府”荣膺“最佳品质奖”。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妙府”获得品牌大奖,是二十年来持之以恒抓产品质量的结果,也是以“孝德”为核心的企业文化长期发酵、长期催化的结果。

1993年“妙府”创建时,假冒伪劣产品正使即墨传统老酒声名狼藉。结合这一严酷案例,于秦峰告诫员工:“酒是入口之物,如果生产低劣产品坑害消费者,就对不起天地良心。妙府老酒质量是企业永恒的生命,是广大员工一生的饭碗,维护即墨传统老酒声誉是妙府员工、是全体即墨人的历史责任。”

他还和员工推心置腹:“产品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你们可以不要工资走人,可妙府老酒和我咋办?质量是老酒的命,也是我的命!

于秦峰坚定地提出,酿造放心老酒就是“妙府”最大的德,让老百姓喝上放心老酒就是“妙府”最大的孝。基于此,企业将孝心、良心、爱心、诚心写进管理细则,不孝敬父母者不能进厂工作,员工必须牢记父母生日,发放工资时要给父母买礼物,并作为招聘和考核员工的硬指标。

因为坚定不移推行孝德文化,身体力行参加敬老爱老助老活动,于秦峰先后获得中华孝亲敬老楷模提名奖、感动齐鲁敬老楷模提名奖,“妙府”获得全国企业孝德文化推广示范单位。

2015年1月1日,即墨大庙山下,妙府老酒第五届封坛节暨青岛妙府老酒文化旅游园揭牌仪式在新厂区举行,五百余位嘉宾见证了这一盛事全程。

自2007年至今,妙府老酒已成功举办了五届封坛节。目前,妙府老酒封坛仪式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据介绍,冬至后或下雪季对自酿的老酒封坛储存,这一做法几乎与即墨传统老酒酿造同步,只是这一传统散落在乡野,是民间酿酒人的自发行为。2007年,于秦峰敏锐地发现了其潜在的价值,开始思考打造有效平台,将这一沉睡的中国北方黄酒传统文化唤醒、盘活。最终,他选择了虔诚隆重的封坛盛典,不仅使封坛还原了祭祀的本原,而且还成为传递孝心、友情的载体。

“我们用孝心、良心、爱心酿制放心的老酒,然后借助封坛这一载体,将消费者的孝心、亲情、友情进行延续和传递。”于秦峰总结说。

山东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已近半月,作为省十二届人大代表,于秦峰对政府报告中提出的“挖掘和利用好丰富的齐鲁文化资源”拍手叫好:“齐鲁文化影响整个山东,黄酒本身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时代更替演变中,深深打上了文化烙印。在齐鲁文化影响下,妙府老酒提出了‘孝敬不能等待’这一企业文化核心,以此打造孝亲酒,发扬和壮大老酒文化。”

妙府老酒如何继续做大文化产业,释放生产力效应?与会领导、代表纷纷向于秦峰“支招”。

有省领导提出,“妙府老酒应继续讲好自己的故事,深入挖掘展示青岛深厚的文化底蕴”、“好品山东,醉美青岛,妙府老酒,即墨经典”;有省人大代表建言:“妙府老酒封坛盛典可每年举办一次,在宣传手段上嫁接创新,借助网络载体,让更多的年轻人借此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妙府老酒可走进台湾、东南亚等受儒家传统文化影响较大的区域,以举办展销会的形式,推介妙府老酒产品和文化”……

“这些新招可行、有效,妙府老酒将一一付诸实施。”于秦峰感激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