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悠带着狐疑的眼光静静的看着我,仿佛我不说话,她就一直这样看下去。被一个漂亮而且在来这之前的认知里,有着好感的女孩子这样静静地盯着看,有种莫名的尴尬,为了化解这种尴尬,我只能找话题跟她聊天。

“我知道你叫苏巧悠,文章写的不错。” 环境太过喧嚣,我只能凑近她的耳边说话,才能让她能听得清楚。

“可是你不知道我总来喝酒对不对,今天看到我,是不是感觉颠覆了你的认知?” 她也凑近我的耳边回答我,语气里是带着狡黠的笑意。

“我只是奇怪,这不是你的文章里展现出来的你。不否认,确实让我觉得有些意外,也有些难以接受这样截然不同的你。”我坦言!

巧悠的眼角向上翘了翘,眼神很是不羁,不以为然地说:“当你看一篇文章的时候,要将它的主旨和思想反过来去定论,可能那才是隐藏在文字背后,作者最真实的状态,这是现代人的思维习惯。”

“是吗?你的思维方式还真有些特别,或许也有你的道理吧。但我还是更喜欢文字里展现的我认知的你。”我环顾了一下酒吧,接着对她说:“对一个女孩子来说,这样的生活方式,就是一种沉沦。”

“来这里的每个人都很特别。”巧悠直接忽略了我言语里的不认同,说完这句话还向我调皮地笑了笑,笑里藏着促狭地意味,仿佛在笑着我这种落伍的跟不上潮流的思维方式。“其实,确切地说也不是特别吧,是有些另类,在大人们眼中及那些自定义为好学生的人眼中的另类。”

不知道为什么,在听她说这句话的时候,我仿佛觉得在那样昏暗地灯光下,在那样吵杂的环境里,我竟然看到了在她脸上闪过的静静地忧伤,那眼底的忧伤很清晰地在我眼底一闪而过,快得让我来不及抓住它曾经到过的痕迹。

在那一个夜里,也就只在那一个瞬间,我唯一的一次觉得她这个人,还是像她写的文字展现的那个“苏巧悠”,那个一瞬间的她似乎除去了一切繁复的伪装,清新而空灵。 那一刻的她,在那个嘈杂的环境里,仿佛只是我臆想出来的错觉。

我其实不太明白她前面那句话里想要表达的意思,“那些自定义为好学生的人眼中的另类”——如果说别人是因为无法成为“好学生”,而最终选择了成为“另类”来强调自己的存在感,那么她呢?她这个别人眼中公认的“好学生”,为什么想成为这样的“另类”?为什么要成为这样的“另类”呢?

我不是她,无法给出答案,竟在哪一刹有些无言了。沉默了片刻,我问她:“在这种放肆的渲泄之后,你真的能觉得快乐吗?”

她不置可否地看了看我,然后起身又滑进了舞池,随着那疯狂的音乐、疯狂的节奏摇摆着……

那一晚,我就这样静静地坐着、静静地看着,或者也在静静地想着。到离开的时候,苏巧悠已经不在我的视线里了,我不知道,也没有去想她是隐入了这其中的某一个角落还是离开了这片喧哗,回到了她平日构筑出来的,那个乖乖女的世界。

今夜你会将谁遗忘(今夜请将我遗忘②)(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