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读一本科普史学《中国是部金融史》,提到汉初文景之治是奉行黄老学说(有时也称为道家学说),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跟儒家主张的凯恩斯主义不一样,所以兴旺发达事实上,这种说法非常流行,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文景之治有什么启示 文景之治是因为信奉黄老学说?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文景之治有什么启示 文景之治是因为信奉黄老学说

文景之治有什么启示 文景之治是因为信奉黄老学说

以前读一本科普史学《中国是部金融史》,提到汉初文景之治是奉行黄老学说(有时也称为道家学说),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跟儒家主张的凯恩斯主义不一样,所以兴旺发达。事实上,这种说法非常流行。

等我读完《论语》《孟子》之后,对这种说法很怀疑,因为儒家一贯主张轻徭薄赋,主张十分之一的尧舜税率,多收一点是大桀小桀,少收一点是大虢小虢,充满现实主义的理性。这基本上被西汉文帝景帝采纳,实行的是更低的十五税一,算是超级低税率了,怎么会是凯恩斯主义?唯一跟凯恩斯沾边的,可能是后面晁错等人主张重农主义的产业政策。这在战后恢复生产发挥了积极作用,可为啥算到儒家头上?

看完资治通鉴的文帝、景帝部分,只找到一句话可以支撑汉初是实行黄老学说的,那就是汉纪九写了一句:“太皇窦太后好黄老言,不悦儒术”。这段写的是她怒斥赵绾的“明堂事”,因为景帝想搞这些神神叨叨的玩意儿。再往后,又写道“及赵绾、王臧以文学获罪,窦太后以为儒者文多质少”。除此之外,整部通鉴找不到汉朝喜爱黄老学说的证据。

事实上,刘邦是布衣皇帝马上得天下,不喜欢儒生,更别说什么神神叨叨的黄老了(说汉武帝喜欢还差不多),并没有倾向于什么系统的意识形态。他和他同为平民出身的大老粗们都只是凭借朴素的常识来治国:比如,人是要吃饭的,吃不饱饭就会造反,所以得全力发展生产;打仗会死人的,打不过就认怂并不丢人;政府不能瞎折腾,不要轻易搞政绩工程,否则就会折腾小老百姓;肉刑对人造成极大的痛苦,除了大奸大恶,能减轻刑罚还是减轻,等等。

到了汉武帝时期,情况就不一样了。汉朝的统治者们慢慢都脱离群众,缺乏对民间疾苦的体验,开始倒腾亮晶晶、神乎乎、富丽堂皇的各种儒家道家的玩意,治国理政越来越华而不实,为显示汉朝威仪而轻易放弃了与匈奴和亲的认怂政策,开支大了就开始加重赋税、卖官卖爵;生活作风也越来越奢华浪费。所以,“大饥,人相食”就在汉武帝时期出现得特别频繁。

所以,我觉得文景之治是靠朴素的常识,而非靠黄老学说。真的信奉黄老学说,谁能说得清黄老学说都说了点啥?比如,被公认尊崇儒家的汉武帝求仙问道,搞道家神神叨叨的那一套算咋回事?

其实,治国都是此一时彼一时,因人而异、见招拆招,根本没啥意识形态教条可遵循。当然,字面上的除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