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包青天》这个系列,也算是国内人气很高的剧集,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数学题比2少1是几?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数学题比2少1是几(少包1比少包2好在哪里)

数学题比2少1是几

《少年包青天》这个系列,也算是国内人气很高的剧集。

虽然前后推出了三部,但邓超的第三部一般没什么人讨论,陆毅的第二版跟周杰的第一版,则是后者的评价以压倒性优势胜过前者。

这并不是什么“情怀绝杀”,而是第一部的整体质量的确要比后两部要胜出一筹,甚至第一部的“作业”放在那里,第二部都不会抄。

首先要知道的是,《少包》这个系列的剧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案件、作案手法乃至剧情,是借鉴了推理作品《金田一少年事件簿》。

有童鞋可能会说,原来如此,第二部质量下降了,那肯定是因为抄得太多了吧?

事实恰恰相反,第二部质量下降是因为抄得“没头没尾”,简单的说就是,不该照搬的非要强行塞进去,应该舍弃的偏偏就是保留。

《少包1》虽然有很多借鉴了《金田一》的地方,但其中的创新点跟改编之处也是非常多的。

而这些改编跟创新,主要是为了让剧集里的细节能更加匹配时代的背景等等。

比如第二单元的《血祭坛》,里面主要借鉴的地方有3处:

1、人首分离的杀人手法,取材于金田一的“无首村杀人事件”(又称飞弹机关宅邸杀人事件)

2、两位凶手非常惧怕脖子上有东西缠绕,取材于金田一的“塔罗牌山庄杀人事件”。

3、两位凶手复仇的动机,则是取材于金田一的“墓场岛杀人事件”凶手的背景。

仔细一看,会发现虽然借鉴的地方不少,但几乎每一处都是可以自圆其说,且放到故事、剧情里面都是合情合理的。

但在陆毅的《少包2》里面,则是非常明显的强行跟尴尬。

比如,女主角小蜻蜓画像的案件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该案件是借鉴自金田一的《怪盗绅士杀人事件》。

但实际上,这宗案件完全不适合借鉴,如果是第一部的话,估计就直接放弃了。

为什么?

因为这个案件的凶手就是女主角!

如果是放到《少包2》里的话,那就等于说女主角小蜻蜓就是凶手,包拯揭穿了她杀人的真相,最后她自己自杀,死在男主角包拯的怀里。

这明显是不行的,于是制作方直接空降了一个没什么戏份,也没有任何刻画的下人进去,让他去把女主的父亲杀掉。

而原因?

“我嫉妒。”

完全没有任何情节刻画这人为什么嫉妒女主父母在一起,也没说他喜欢谁,突然就来个“因为嫉妒所以杀人”。

诚然,嫉妒也的确会让一些人心理扭曲,但这里却是凶手把一个无冤无仇还是活生生的人砸死,而且还是往脑袋上砸个十几下砸到脑袋开花,不知道的还以为被害者跟凶手有什么血海深仇,就一句“我嫉妒”就可以了?

何其苍白无力。

其实说白了,这就是非常明显的如果继续按照原作照搬,那女主角就得死,所以必须让给一个人来顶替。

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制作组看到一个案件不错,然后也不管跟剧情跟角色符不符合就要强行照搬,之后发现哪里圆不过来了就,强行让其他角色来推上去。

合不合理?没办法管了,要是管这个,女主角就得死了,剧集就没办法继续拍下去了。

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在剧本创作之前基本是完全没有考虑过要借鉴的案件人物如果跟剧本角色冲突的话该怎么办,该怎么处理。

别的不说,对比一下第一部的“隐逸村”单元,同样是借鉴,但里面尽量的让情节向主线剧情靠拢,并没有出现这种莫名其妙的地方。

这就是两部的差距,更加是第一部口碑远胜第二部的重要原因。

对于像《少年包青天》这类型的剧集来说,案件处理得不好已经扣分很多了,更要命的是第二部即使是其他很多环节,都是一股浓浓的“例行公事”味道。

同样是仿照第一部的“阵容”,第一部里主角团的敌对阵营是庞太师,己方的友军阵营是八贤王。

然而彼此之间还是会因为立场跟站位问题而发生冲突,比如八贤王也会站到主角团的对立面,庞太师的女儿则坚决跟着主角团。

《少包2》则是没有这些的,好就是好,坏就是坏。

比如那个什么襄阳王,绝对可以参加电视剧最渣反派的竞选,估计大概率拿到冠军。

这个襄阳王就是非常脸谱化的坏人,要杀死皇上谋朝篡位,飞扬跋扈,整部电视剧几乎无处不在地要表现他有多么的坏。

从小到大所听过的那么多故事里,类似这样的反派坏人简直多到数不清了,通俗点说就是角色太平面,不立体,就像个符号一样。

当然,角色不够立体也没事,只要反派本身能力够强,气场撑得起来,也一样可以成功。

然而《少包2》最后一个单元,襄阳王作乱的动机太老套,也没什么远大志向,仅仅是因为他自己想过一下皇帝的瘾。

具体的手段也不高明,就是简单的把皇帝一绑,然后找个人代替他,要让皇帝冤死了事,而且非常的急躁,明明皇帝都依然没事,他就已经急着要马上坐上龙椅。

主线的第一反派塑造得如此之差,也真的是罕见。

三廉王则是代替上一部八贤王位置的正派助力,但魅力差了好几个次元。

他就是那种典型的“协助正派主角”的助力,忠心为国,一直帮助主角团,大大的忠臣好人。

你要找他缺点?好像还真的找不到,甚至你要找个争议点都找不出来。

反观上一部的八贤王,他跟“狸猫太子”六子以及皇帝之间,还是有不少可以说的。

总的来说,就是角色的工具人属性太严重,要么是好人,要么是坏人,立场属于绝对不变的那种,这么一来就使得故事的可看点要少了很多。

再加上案件方面,抄一半丢一半,有些并不适合照搬的也强行借鉴,这就导致整体的质量下跌得非常厉害。

所以说,《少包1》的评价比第二部高,是理所当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