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名言30而立40而不惑(孔子箴言故事仁者爱人)(1)

《论语·宪问》记孔子说君子有三种好的品质,这便是“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孔子谦虚地说自己做不到,子贡说这正是老师能够做到的。历史上,道德品德高尚的“君子”们,好多人都做到这一点。以文天祥为例:

孔子名言30而立40而不惑(孔子箴言故事仁者爱人)(2)

南宋末年,庐陵人文天祥,从小立志报国,曾中过进士第一。蒙古军队攻入南宋之后,他变卖家产,应诏勤王,拜右丞相。当他被派出与元军谈判时,被元军拘住,他夜里偷跑出来。又到了福州,任左丞相,以都督出江西。后又被元军俘虏,被押到崖山。过零丁洋时,写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铿锵诗句。元军派降将张弘范劝他投降,他义正辞严地驳回。此后多次与元军舌战,从不屈服。后来元军把他带到北京,关在一间潮湿发霉的屋子里,过了四年,受尽苦难。任凭元军如何威胁、恐吓,以及用名、权、利诱,始终不屈服。此时他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天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舍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直到临刑之前,元世祖还对他动员、争取。文天祥凛然不屈,只求一死。终于向南方跪拜后从容就义。

文天祥一生的表现,正体现出“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的高尚情操,一直荣载史册。

孔子名言30而立40而不惑(孔子箴言故事仁者爱人)(3)

古时说“智、仁、勇”是一个人最好的品质。能做到这三点,就会有三个“不”。一个“仁”者,不整日患得患失,不整日为个人利益未得满足而忧,为社会关系不协调而忧。一个“智”者,因为有了学问,看问题清晰,不被一些不解的事迷惑。一个“勇”者,无所畏惧。具备这三者,便是一个“君子”、“成人”。实际上大量人做不到。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叫人们在这三方面努力。如果达到,便会有三种结果。历史上一些仁人志士,是履行“智、仁、勇”的典范,文天祥等人永远被后人尊敬。

孔子名言30而立40而不惑(孔子箴言故事仁者爱人)(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