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回导航

《炎宋将侠图》楔子、目录及绣像

《炎宋将侠图》第一回 宋真宗临行传诏制 李辰妃分娩产狸猫

《炎宋将侠图》第二回 郭总管设策易真主 寇宫人遭疑受毒打

炎宋将侠图:狸猫换太子

汪元亨祖本,李雨堂、石玉昆演绎;

于振庭编剧,张个侬、唐熊等撰写。

第三回

寇珠触阶李妃遇救 真宗回朝包拯出世

  话说承御究竟曾将机谋泄漏么?这件事编书的未曾表明,趁此拷打的当儿,且表明一下。原来刘妃的本意,是将太子换来,便要着寇珠将太子送入御花园的池水之内,以了残生。后来想着不妥,仍旧以无乳为名,送太子到南清宫狄后那里抚养。这个消息,只有郭槐、寇珠二人得知,外人一概不晓。当日寇珠捧着金漆盒入玉宸宫时,宫妃们只道是产时应用的食品,或是珍贵用具,那宫中御用的收生婆尤氏,又是由郭槐预先买嘱好了的,所以百忙中无人察破。不料陈琳他身居宫中都堂,自从真宗出狩以后,生恐宫中有什么岔枝儿,将来干系非小,当时便将各事留心。也是事有凑巧。在御花园门口恰遇见寇承御捧着个木盒,由玉宸宫往金华宫去,行色匆促。陈琳不免动疑,当即上前阻住,说:“寇宫人,你不在玉宸宫服侍娘娘,却住何处去呢?”大凡一个人总做不得亏心事,假使有点虚心,自然就言语支吾,神色不对了。陈琳不问则已,一问之下,那寇承御怎能隐满?早就将已往之事,说个明白。陈琳虽是都堂,但是此事干系太大,当时也不敢问,只得由他去了。不料恰巧被郭槐远远的瞅着,他想此事如闹开了,将来自己的头,一人也不够杀。那还了得!当时夜晚无人,便入宫奏与刘妃知晓。刘妃如何不急?自然就生出严刑拷打寇承御的事来了。

  当时寇承御见刘娘娘如此拷问,知道自己说也是死,不说也是死,这件事闹开了,将来自己也得死,迟早非死不成。想到这里,自己抱定一个死不开口的办法,随你怎样问法,总给你一个不回言。刘妃此时所谓骑虎难下,只有重重的拷打。寇珠受刑不过,只得说:“奴婢愿招。”刘妃吩咐松刑。郭槐同两个小太监将刑具松了。寇珠缓了缓气,立起身来,说:“娘娘在上,可怜奴婢忠心为主,受此无妄之灾。今日之事,惟天可表,奴婢死而有知,定为厉鬼,以伸冤屈。”说着回转身来,忍着痛,急向那官庭玉阶之上,一头撞去。郭槐等人,此时所谓冷不防,那里还来得及?可怜寇承御已是脑浆进出,死于就地了。

唐朝演义第二十三回(炎宋将侠图第三回)(1)

寇珠遭严刑拷打,触柱而死。

  刘妃大惊,暗说:这个乱子可真正不小。便问郭槐:“你看这便怎么处呢?”郭槐沉吟道:“娘娘不必忧虑,事已如此,不得不做,奴婢还有一计在此,不知娘娘圣见以为如何?”刘妃道;“既然有计,快快说来。”郭槐道:“如今事既闹穿,依奴婢之意,不如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将冷宫烧去,将寇珠尸身放在火中焚化;一则可以灭迹,二则李娘娘一死,也可永绝后患。八王爷、陈琳二人断不能出面硬证。况且苦主已没,他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决不致别生岔枝儿,那时节娘娘的地位可以永保。就是奴婢,也可以免去提心吊胆。”刘妃道:“既是如此,依着你去办罢。”郭槐领旨,同着手下小太监出宴去了。

  且说李妃自从产生狸猫,禁闭冷宫之后,心中好不难受。暗想:前生有何冤孽,竟至于此呢?哀家在冷宫受苦,万岁将来回朝,能念前情,赦我无罪方好。万一龙心大怒,将哀家赐死,那时岂不可痛!娘娘想到这里,忍不住两泪交流,衣衫尽湿。愈思愈想,愈加难受。忽然见陈琳进宫,传八王爷之命,对于李宸妃不得无礼,心中稍觉宽慰。陈琳本想略透消息,以解娘娘之苦,但是事情重大,决非如此可以容易的事情,所以欲言又止,只说了声:“娘娘勿忧,万岁回朝,将来南清官要在万岁驾前保泰娘娘无罪的。”李妃只点了点头,因为产后身体虚弱,又加上伤心过度,那还有心绪多讲。陈琳也不多言,悄悄出宫去了。

李妃觉得困倦,便在榻上睡去。睡至半酣,忽觉一声风响,进来一人,望着自己行礼。定睛一看,却是承御寇珠。只见他浑身血迹,满面泪痕,跪在地下,口称:“娘娘千岁。奴婢罪该万死。”说着便将那狸猫换太子之事,如何刘妃定计,郭槐下手,尤氏通同作弊,自己走漏消息,如何郭槐奏本,刘妃动怒,严刑拷打,自己触阶而死的话,说了一番。然后又说:“娘娘大祸临身,赶快设法逃走为是。如有迟误,恐有性命之忧。”李妃再要问时,寇珠已是不见。只听得一声怪响,霹啪之声不绝。梦中惊醒,睁眼一看,四面通红,只听得宫女呼号之声。原来是外面失火,一时烟雾迷空。李妃知道有变,自己无法逃走,只得将两眼一闭,静等火烧身上。

唐朝演义第二十三回(炎宋将侠图第三回)(2)

寇珠鬼魂给李妃托梦

正在危急之间,忽然来了救星。这救星你道是谁?说来话近荒唐,但是事实如此,编书的也不必代他更正。原来此时的救星乃是南海普陀山紫竹林观音大士。这日大士身坐莲花宝座,忽然心血来潮,掐指一算,知道是玉宸宫李妃有难,该有一番曲折。只因他前生有一段因果,应当今世受二十年风霜之苦,须得文曲星下凡,赤足大仙登位之后,方才能够伸冤雪恨。如今事不宜迟,随唤:“善才何在?”傍边红孩儿应声:“徒弟在此,不知师父有何法旨。”大士道:“徒儿全日汴梁玉宸宫李妃有难,你去将老人帕及一切用物取来,随为师往东京去来。”善才童子答应一声,下了莲座,到后面取了法宝,到前面来见师父。大士同了徒儿,师徒俩出了洞府,驾起祥云,一路往东京城而来。

唐朝演义第二十三回(炎宋将侠图第三回)(3)

观音搭救李妃出火海

不多一会已到汴梁,按住云头,向下一望,正是郭槐在那里放火。大士口称:“善哉!”急将手向下一指,口中念念有词,唤声道:“疾!”只见一朵莲花登时起在李妃身上,将李妃由火光中托起,冉冉而上。大士急用老人帕向李妃头上一罩,登时李妃变了个老媪。大士用手在李妃两眼上一摸,将李妃两眼迷住,变了个瞎子。吩咐:“善才童子,你送李娘娘到陈州驿草桥镇去,如此如此,不得违误。”红孩儿应声:“晓得。”在云端里托着李妃,驾云往陈州去了。后文再表。

唐朝演义第二十三回(炎宋将侠图第三回)(4)

善财童子护送李妃到民间避难

且不言大士回山,却先说真宗天子。自从出征之后,整整的过了十五个年头,方才将契丹杀退。吩咐老将杨宗保仍旧镇守三关,自己率领群臣,班师回朝。那时朝中文武知道官中之事的本来无人,八王爷因无人作证,不便硬指,况且李妃死后,其子仍是东宫太子,于国家后事,无甚出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然就隐忍不言。那陈琳不过是太监,他见刘娘娘得宠,八主爷尚且不敢奏本,自己胆子再大些,也不敢多话,所以朝中无人提起。那时太子已是十五岁了,他自幼在南清宫长大,只晓得狄后是自己的乳母,刘氏是自己的生母,哪里能够知道前情?只晓得在东宫读书,听那文彦博、寇准二人讲习经史及治平之道而已。看官,难道这件事就真个无人问起么,那还成什么因果?只因无人能够平反,自然就生出这么一个惊天动地的一个人来了。

此人生在江南合肥县小包村,姓包名拯,字文正。他生时,父母均受惊吓,梦见一个奎星前来投生,方才生下。且又生得面目丑陋,因此不甚喜悦。只道他是个妖怪投胎,遂将他送到庄外山内,哺那虎狼。论起此事,说来好笑。原来包公的父亲名唤包怀,母亲周氏,有两个哥子,大哥包山娶妻王氏;二哥包海,娶妻李氏。父子兄弟,均是务农为业。这包家本是合肥的富户,所以人称包怀员外。包怀夫妻为人平日行善,各事都肯济困扶危。长子包山夫妇颇似父母,平日和平,生有一子,此时尚未断乳。那包海夫妻,却很是刁尖,为人刻薄,老夫妇以勤俭持家,小弟兄也就跟着看样。所以这家人家也很是和睦。那日周老院君梦见一个神人,青面獠牙,一手执笔,一手持银,向自己卧房内来,方才生下第三个儿子。

唐朝演义第二十三回(炎宋将侠图第三回)(5)

文曲星降世

老夫妇甚不喜悦,又被那包海夫妇说是妖精投胎,将来祸事不小,说动了心,所以就命包海送他到山涧中去哺虎。不料被包山知道,暗说:父母如何这般糊涂?好好的一个儿子,这样的送掉,岂不可怜!便暗暗的跟在包海的后面,看他怎样。远远的见兄弟将小孩抛向山涧中,回身进庄去了,方才赶向山涧,看那小孩,见他并不啼哭。四面飞来多少鸟儿,大家支开翅膀,将小孩盖住,并无伤害他的意思。心中好生奇怪,连忙将群鸟赶开,由山涧内抱起小儿。悄悄回庄,到自己房中,与妻子说知。

唐朝演义第二十三回(炎宋将侠图第三回)(6)

包山拾回包拯

王氏本来贤慧,说:“公婆如此狠心,将来如是想起,岂不是件伤心之事?横竖我的奶多,不如抚养他长大,也是包家的骨血。”包山大喜,从此便将他抚养起来。可巧这孩子怪好,他很乖巧讨喜,并不哭泣。夫妻两人也从不向人道及,所以也无人知晓。光阴易过,早又几年那包拯已渐渐的长大了,谁知又生出事来。

毕竟其事如何,请看下文分解。

编者附识:狸猫换太子一事,当初唐朝《薛平贵》一书,即坊间鼓词《太平郎》一书,亦系狸猫换太子。已由编书的在《红鬃烈马》内更正。与此两事,各不相关。但本书上文所言,似乎与《七侠五义》、《万花楼》两书有些不同。据《七侠五义》而论,乃是郭槐受刘妃之命,买通稳婆尤氏,用狸猫换去太子,用木盒盛好,命寇承御送往御花园淹死太子,被陈琳撞见。寇珠不忍小主死于非命,托他送往南清宫,然后刘妃生下太子,不幸短命而死。真宗思念无嗣,八贤王奏称有子六岁,愿嗣与皇兄为后,仍旧是当年的真太子,即系后来仁宗皇帝。刘妃心疑,于是拷问承御,并造言李妃在冷宫咒骂君王。真宗降旨,赐李妃死。其时有太监秦凤,忠心耿耿,愿替国母一死。由后宫救出李妃,送往陈州。据此而论,则当年事实,前半颇有可疑:一则八贤王如何不言,反等到六年之后,才用立嗣为名,成全宋储?况当初宋朝皇帝,谋嗣夺位之心,甚觉鲜明。宋太宗烛影摇红一事,已可表明系夺位之烈。这立嗣一层,真宗岂有不疑心之理?况且《宋史纲目》明明载着刘妃无出,以李妃之子为子,当时朝臣无敢言者,刘妃薨后,方有王芑奏反其事。是则《七侠五义》之说,不能作为可靠,已可断言。后半之说,言秦凤替死,似乎入情入理。比《万花楼》所言郭槐火烧冷宫,仙人救出李妃,要好得许多。不重神权,打破迷信,编书的很是赞成。但是舞台上演出的剧本,却又是如本书所言,无甚出入。本书本系依据剧本,参考各书而成,当然不能自立一说。况且照《七侠五义》而谈,与《万花楼》大不相同。书中情节,前后何能贯串一气的呢?所以编书依据正史,旁采剧本及杂书,编成正本,以醒世人耳目。看官们,须知当年陆放翁先生有两句诗道:“身后是非谁管得,沿村听唱蔡中郎。”便是说汉朝蔡伯喈,被人造出一本《琵琶记》,说得天花乱坠。名伶三麻子唱扫松下书,张广才一头痛骂,其实蔡伯喈乃是个儒者,他对于董卓知己,尚且拊尸大哭,岂有父母饿死,忘恩负义,一致于此之理?可知事非亲见,谁能说他一定是真,一定是假!本书既称正本,当然不能与各书杂说同调,理应要将那可以传世的话儿,及可以贯串的情节,编排一番,恐看官们说编书的信口开河,特地证明一下。如要问编书的何故说李妃是神仙救出,却不用那赤胆忠心替主的事迹,这个请先问那名伶常春恒,因甚编戏时,编出如此的情节。编书的既已声明,请看官们看正传,以接上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