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热榜有个问题:西方社会35岁以上找不到工作的人都干嘛去了?,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40岁真的找不到工作吗?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40岁真的找不到工作吗(西方社会35岁以上找不到工作的人)

40岁真的找不到工作吗

知乎热榜有个问题:西方社会35岁以上找不到工作的人都干嘛去了?

这其实是两个命题,一个是西方社会35岁以上的人会不会失业找不到工作,另一个是找不到工作的人干吗去了?

先来看看第一个命题,西方社会35岁以上的人,到底会不会找不到工作。

题主说:亚马逊员工平均年龄为31岁,谷歌员工平均年龄30岁,脸书员工平均年龄28岁。因此得出结论西方社会35岁以上的人也不好找工作。

如果单看这些数据,确实如此,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也不留35岁以上的员工。

但亚马逊、谷歌和脸书,有其特殊性,他们对标的是国内的互联网大厂,本身就处于瞬息万变的行业,工作压力大,KPI高,又极度需要创造力,自然对年龄要求更严苛一些。运动员不也得退役吗?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黄金年龄确实不太长。除非混到中高层,否则中年换赛道也很正常。

然而即便在美国,也只有顶级大厂有这样的失业危机,一般的程序员工作,强度并不大,只要你能胜任,摸鱼也没人管你。

曾经看到一个新闻,说有个哥们在美国的电信公司微讯工作,40多岁了,比较内向,不太和同事交流,小透明一个。但是他的表现一直很好,同事都评价他的代码很干净,bug也少。

这哥们工资大概一年25万美元,干了好多年。后来公司意外发现这货把自己的工作偷偷外包给了中国沈阳的程序员。他拿25万年薪,从中拿出5万美元把工作转包给中国程序员。

他自己每天到公司啥也不干,纯摸鱼,每天从早上9点上班就开始各种刷论坛、刷短视频、网购,下午5点就回家了,从来不加班。

要素过多,简直无从吐槽。不过很明显,40岁并不影响他工作,另外他的工作强度也不大,薪酬还高,摸鱼也没人管。

这还是在有大量移民补充人才缺口的美国,对于欧洲那些本来人口就少,福利还高,大把人宁愿待在家里躺平啃政府也不去找工作的国家来说,就更加不存在嫌弃35岁以上员工这回事。别说35岁,53岁的打工人都会被当成宝贝疙瘩。

为了留住员工,哄他们留下来继续工作,你们知道欧洲的雇主有多拼吗?同样是打工人,美国社畜都要羡慕哭了好吗?

欧洲的员工,动不动就去度假了,他们夏天要度假,冬天也要度假,并且他们度假的时候,既不接电话,也不看邮件,就跟人间蒸发了一样。

推特上某英国佬跟美国佬炫耀,说自己作为大英帝国的一员,一年有30天带薪年假以及5个大型国家法定假日,(类似圣诞节,复活节那种一休休一星期的假期),所以他们一年有七个星期公司没有任何讨价还价余地的带薪假期。除此之外,他们还有全民医疗和带薪产假,简直把隔壁的美国打工仔都馋哭了。

就这养老一样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强度,你说欧洲不要35岁以上的员工,你在逗我呢?

基本上整个欧洲大陆,都是缺人,缺人,缺人!尤其是英国,才脱欧不久,刚把在英国工作的意大利人赶回去,又不得不哭哭啼啼地求人家回来。很没面子的好吗?

当然失业也是有的,但那是某一行业整体不景气。比如疫情期间的旅游业,那是整个行业不得不裁人,而不是针对年龄裁人。

话说欧洲那边投简历都是不带照片,不注明性别,也不标注年龄的。即便雇主确实嫌弃应聘者年龄大,也绝对不可以明说,甚至连暗示或者说漏嘴都不行,否则人家就能去法院告你歧视。歧视是一顶大帽子,送给谁谁都吃不消啊!你们懂的。

另外,为了充分安(li)置(yong)年纪大的员工,有些行业或公司还会专门开发类似的岗位。10来年前我坐加航去加拿大的时候,一上飞机就感觉到画风不对:国内航班的空姐,那是个顶个的漂亮,个顶个的身材好,就算身为女生,也不免多瞄两眼。

可上了加航的飞机,一个漂亮空姐都没看到,全是空奶,还有一个慈祥得好像肯德基创始人一样的老爷爷,也不知道是空爷还是机长。空奶们都很慈祥,年龄都是奶奶辈的,身材也都很可观,某些过道要侧着身子才能通过。

后来我私底下找加拿大同学打听了,原来这招是跟美国学的。航空公司对外宣布的原因是说空奶们更加体贴,更有经验,服务更为周到。

对内原因则是航空公司干不过工会,不敢放弃有着多年飞行经验,生过孩子,甚至有了孙子的空姐。(赔偿金太高,辞退不起)

据说美国那边空奶年龄最大的都81岁了,都这把年纪了,还敢上天也是很让人佩服了。

欧美那边基本都是这样,人口红利越少,工会话语权越高,就越不必担心年纪大了找不到工作。老司机,老清洁工,老农民,老会计,老收银员都非常非常普遍。

话说欧美的年轻人,也不像我们这的一样,一毕业就急吼吼找工作,并且要求一击即中,起点不能随便,一定要够高才行。

欧美年轻人的青春期是很长的,很多人找不到自己感兴趣的事就一直换工作。

我读大学的时候,班上就有个胡子拉碴,40岁来岁的大叔,他原本是个会计,工作多年,发现自己不喜欢和数字打交道,又来学管理,他说他认为自己比较适合当经理人,和人打交道。

我曾经很为他担忧,都这把年纪了没工作经验还要跨行业。我不理解,但还是尊重祝福。

还有个同学,读了一年大学,突然说要休学去西班牙。我以为他是富二代,家里有矿。结果他说暑假打工凑了单程的路费,打算去了以后在当地一边打工一边玩,预计一年后再回来读书。

如果用国内父母的眼光,去看欧美的年轻人,很可能要昏过去。年纪轻轻,不好好找份体面的工作,不考虑买房,不考虑结婚,简直就是胡闹!

但是那边的年轻人也真的很少啃老(不过听说这几年也越来越有啃老的趋势)。大多数人没钱就想办法打工,多打几份工,35岁还没找到此生兴趣爱好的人大把的,你要说35岁以后找不到正经工作了,那雇主和员工大概都要昏过去了。对欧美人来讲,大概20岁还是个北鼻,30岁还是个小年轻,35岁人生才刚开始。

总之,因为人口不多,所以生一个就得当一个用。从这角度看,人口红利对于个人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