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个穷屌丝,没钱没地位,用不起什么高端品牌。后来发现千禾,好像找到了自我满足感,消费不起名烟名酒,但是高端酱油我还是能消费的起。通过使用千禾酱油,到开始认真关注这家企业,我用了一年多的时间,错过了它股价飞涨的时期,但我相信后面还有机会。

行业背景

酱油产业是我国调味品行业的第一大产业,产销量和企业规模均居调味品行业首位。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调味品市场中酱油占比为62.6%,远远高于其他类型调味品。

千禾味业卖的是什么酱油(浅析高端酱油千禾味业)(1)

从最近10年来看,中国酱油产量的增长是非常慢,几乎没什么增长,规模以上调味品企业的增长也几乎是停滞的。这说明整个市场的竞争,中小企业吃肉的竞争不明显。如果一个产业很赚钱,就会导致这个产业里面的公司急速增加。但调味品行业增加的企业越来越少,说明这个行业对新进者的赚钱效应越来越弱。

千禾味业卖的是什么酱油(浅析高端酱油千禾味业)(2)

千禾味业卖的是什么酱油(浅析高端酱油千禾味业)(3)

在行业企业数量停止增长的情况下,龙头型企业的销售收入却越来越高,大企业的虹吸效应越来越强。

千禾味业卖的是什么酱油(浅析高端酱油千禾味业)(4)

我们再看高端酱油,从2014年到2018年,高端酱油的市场需求每年都在上升,超过了整个行业的增长。在未来,随着消费的升级,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高端酱油还有非常巨大的增长空间,这几乎是不用怀疑的。

千禾味业卖的是什么酱油(浅析高端酱油千禾味业)(5)

公司背景

千禾酱油由2017年的5亿营业额增长到2020年的10亿,占公司总营收由53%上升到62%。从目前的发展来看,未来酱油占公司的营收比重还会继续上升。在高端酱油领域,千禾目前所处于的竞争格局又有多少优势呢?

我们先从千禾的发展史说起。千禾味业的前身四川恒泰企业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主要从事焦糖色等食品添加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焦糖色这个板块,公司是属于国内的龙头型企业,并且焦糖色是酿造酱油的必备原材料,属于酱油的上游产业链。从2001年开始,公司开始从事酱油、食醋等调味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高端酱油的定位,主打零添加剂酱油,也刚好契合了当下中国消费升级的趋势,抓住了消费者的心智。随着大众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对优质酱油的需求也一定会逐年提高。毕竟对于家庭消费来说,那点酱油钱,几乎可以忽略,只要是健康优质的,没多少人会去计较贵那么几块钱。

千禾酱油与同行对比

随着消费的升级,高端酱油市场还是一块广阔的蓝海,千禾能看到,同样其他行业巨头也能看到。再谈这个问题前,我们先了解一下酱油等级分类。目前主流的酱油发酵方式主要分为高盐稀态和低盐固态,高盐稀态发酵技术来源于日本,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酱油发酵方式,因为发酵周期长,成本高,至少要6个月,因此也是酿造高端酱油的主要方式,千禾就是采用高盐稀态酿造方法。低盐固态发酵周期短,成本低,一般在一个月左右,也是中低端酱油酿造的主要方法。根据含有氨基酸量的多少对酱油等级进行划分为四个等级:

千禾味业卖的是什么酱油(浅析高端酱油千禾味业)(6)

我们再来看千禾特级酱油销售价格及氨基酸含量与其他品牌对比:

千禾味业卖的是什么酱油(浅析高端酱油千禾味业)(7)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千禾酱油相对于其他品牌品质更优,而价格更低,这是什么原因呢?我想和千禾原来的主业有关,公司是国内焦糖色的龙头企业。

另外公司定位于高端酱油市场,也避开了和海天、厨邦等巨头的正面竞争,形成了差异化竞争格局。酱油市场海天一家独大,它有着几百年的历史,在中低端领域,海天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一家新的酱油企业想在这块市场和海天竞争,无疑是自寻死路。但海天也有它的劣势,由于海天70%市场份额来源于餐饮端,餐饮端是酱油用量最大的市场,也是对酱油价格最敏感的市场,这也就注定了海天不可能放弃中低端酱油市场,去搞什么高端酱油,更何况现在海天的产能已经是满产满销了。

千禾在餐饮端是劣势,没多少饭店愿意增加成本去买高端酱油,因此从千禾的市场定位来看,它只能是以商超零售为主。从公司近十年的营收来看,酱油从占公司总营收不到10%到2020年的62%,公司原来主业焦糖色占比不到14%。

公司进击力

公司在新产品的研发投入上面,从2017年的2241万,增长到2020年4522万,从上市以来,公司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都在增长。和同行比较,还有巨大的差距,但是作为一家年利润才2亿多点的企业,能拿出这么大比例的费用做研发,并且财务上还是费用化处理,也从侧面说明管理层的进击力还是很强的,对公司未来也很有信心。

我们再看公司营收,上市以来从2016年的7.7亿增长到2020年的近17亿,利润从2016年的1亿增长到2020年的2亿,年化增长率为15%,这是一份相当不错的答卷了。

公司估值

就目前公司的股价而言,个人感觉偏贵的太多,对于高成长的公司给出高的溢价也是理所当然,但是我能接受的最高溢价是180亿,在这个价位我会开始建仓,事实上我也确实这么干了。这次股价回调到180亿,我买了少部分,本想着跌下去再买,不想很快就涨到230亿,因此我也在这个位置出局了。现在可能难分对错,投资的逻辑本来就是在不断自我修正中,目前我还是坚持等待机会的到来。

这算是我第一次写分析公司的文章,我知道很多维度都没分析到位,确实也是能力有限,不断学习中改进吧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