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蜘蛛精们将八戒暂时困在了濯垢泉,也顾不得体面不体面,一路光着身子跑回家换了些旧衣裳,赶紧打点着跑路——惩罚猪八戒虽然过瘾,但是她们也知道,唐僧的徒弟是惹不起的,所以,连唐僧肉都顾不得吃了,三十六计走为上。

西游伏妖篇七只蜘蛛精(西游妖物志七虫之祸)(1)

撤退前,还准备了一层“虫肉”屏障,就是她们的七个干儿子。

《西游记》中最能体现“人与自然”精神的段落开始了。

西游伏妖篇七只蜘蛛精(西游妖物志七虫之祸)(2)

“虫海战术”

孙悟空兄弟三人,一开始并没有看得起这些幻化成小人儿的虫儿,“长的只有二尺五六寸,不满三尺;重的只有八九斤,不满十斤”,可是对他们来说,这些不起眼的虫儿,麻烦却出乎意料地大。

先给虫儿们正正名吧。很多人会把蜘蛛、蝎子、蜈蚣、马陆等等都叫做“虫子”,这么叫倒是没问题;不过,如果叫它们“昆虫”,就不对了。“昆虫”是有特指的。昆虫,成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两对翅膀,六只脚。它们在动物界属于一个大类群——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家族成员众多。我们常见的有:蝴蝶,蛾子,蜜蜂,马蜂,蜻蜓,螳螂,蝉,瓢虫,金龟子,蜣螂,苍蝇,蚂蚁,白蚁,蟑螂……总之,符合以上三个特征的“虫儿”都是“昆虫”。

至于另外几种“虫”,实际上都各有所属的“纲”(与“昆虫纲”平级),蜘蛛、蝎子是“蛛形纲”,蜈蚣、马陆是“多足纲”,所以它们只能笼统地叫“虫子”,或者就以“五虫说”里的“芥虫”(像芥菜籽那么小)或者“介虫”来概括。介者,微、小之意也。

蜘蛛精的七个干儿子,都是昆虫:“蜜,蚂,蠦,斑,蜢,蜡,蜻。蜜是蜜蜂,蚂是蚂蜂,蠦是蠦蜂,班是班蝥,蜢是牛蜢,蜡是抹蜡,蜻是蜻蜓。”这些个动物,古今的叫法是有些不同的,我们来一一对号入座:

蜜蜂。勤劳地采花酿蜜是我们对它们的一般印象,其实蜜蜂有一样很厉害的武器——蜂针,内含蜂毒。记得《神雕侠侣》中小龙女的暗器“玉蜂针”吧,名字带着诗意,杀伤力却是很强的,中了玉蜂针的人会奇痒难忍,小龙女多次靠此针脱离险境。玉蜂针之毒取自小龙女饲养的玉蜂,此物通体洁白如玉,和小龙女的“姑射仙人”气质很搭,蜂毒却比普通蜂毒厉害很多倍,如果直接被玉蜂蜇到,比中了玉蜂针还要难受,会痛到哭爹喊娘的程度。蜂毒的威力虽被金庸放大了很多倍,不过有个基本点是没变的,玉蜂也好、暗器玉蜂针也罢,基本上是自卫性质的武器,与“赤练仙子”李莫愁的攻击性暗器冰魄银针还是不一样的。这也符合蜜蜂使用蜂毒的“本意”,蜜蜂只有在被打扰或者袭击的时候才会使用毒针。

西游伏妖篇七只蜘蛛精(西游妖物志七虫之祸)(3)

蚂蜂,现在一般叫“马蜂”,或者黄蜂,学名是胡峰。虽然也带一个“蜂”字,却与蜜蜂有本质区别,蜜蜂吃素,马蜂吃肉。常有马蜂埋伏在蜜蜂的蜂箱门口,伺机捉个蜜蜂来吃吃——因为它们长着在昆虫界数一数二的坚硬“大嘴”(学名“颚”),咬嚼力可与狮子捕杀羚羊斑马时相类比。当然,马蜂更喜欢的食物是肉乎乎的毛毛虫(大多是蝴蝶、蛾子的幼虫),因为它们行动缓慢,容易捕捉。若在房檐、大树上见到马蜂窝,千万不要随便去捅,需请消防官兵或专业人士来“摘”掉马蜂窝。专业人士作业时也要全套防护,因为一旦惹怒马蜂群起而攻,危险性很大。在我国南方的亚热带丛林中,还有号称“杀人蜂”的马蜂(学名金黄虎头蜂),杀伤力更强。马蜂毒是传统的“五毒”之一,与蛇毒、蝎毒、蜈蚣毒、蟾蜍毒并称。

西游伏妖篇七只蜘蛛精(西游妖物志七虫之祸)(4)

蜻蜓。也是吃肉的。马蜂喜欢在树干上缓慢爬行的毛毛虫,蜻蜓却喜欢空中作业,专抓飞着的虫子来吃。那两对羽纱般美丽的大翅膀,飞行速度在昆虫界绝对是一等一的,那两只鼓鼓的夸张的眼睛里,大约有2.8万只副眼,是昆虫界眼睛最多的。所以,若论发现目标之敏锐、空中打击之迅猛准确,蜻蜓可说是无虫可敌。

西游伏妖篇七只蜘蛛精(西游妖物志七虫之祸)(5)

蠦(lú)蜂,带“蠦”字的蜂的确没有。有两种蜂可能性比较大。一是“葫芦蜂”,是马蜂的一种。因为它们的窝就像巨大的葫芦一样,所以人称“葫芦蜂”。还有一种“芦蜂”,是一种蜜蜂属的小型蜂类。这种蜂不会像蜜蜂一样筑巢,而是把采来的花粉和蜜储藏在枯萎的芦苇秆里,每存一次,就用湿泥巴糊上。小孩子淘气包儿专找这样有泥巴的芦苇秆儿,纵向撕开,就能看到一粒一粒金黄色的花粉或者蜂蜜,有一个诨名叫“蜜蜂屎儿”,名儿不好听,味道却是很甜的。所以,《红楼梦》里的尤氏笑话凤姐“你这孩子,又撒娇儿,过个年,就像吃了蜜蜂屎儿”一样。 不管是“葫芦蜂”还是“芦蜂”,都是有蜂针的。

牛蜢,就是牛虻,牛、马等大牲畜身上的寄生昆虫,吸食它们的血液。这些大牲畜大多有一条很长很大的尾巴,主要作用之一就是驱赶叮在身上的牛虻。

西游伏妖篇七只蜘蛛精(西游妖物志七虫之祸)(6)

班蝥,即斑蝥,又叫西班牙苍蝇,带有一定的毒性。

西游伏妖篇七只蜘蛛精(西游妖物志七虫之祸)(7)

抹蜡,疑似斑衣蜡蝉的俗称。这是一种树木害虫,尤其喜欢吸椿树的树汁,所以有的地方叫它“椿姑娘”。“椿姑娘”的外层翅膀,前三分之二为浅灰色,上有二十个黑色斑点,后三分之一为纯净的深灰色,隔着这层半透明的翅膀,可以看到它里边鲜红艳丽的“内翅”,仿佛夏日姑娘们双层的美丽纱裙。很美是不是?其实这是人家自我防卫的妙招——遇到敌害,它会突然打开外层的翅膀,露出内翅亮眼的红色,把对手吓一跳,然后迅速飞走。

西游伏妖篇七只蜘蛛精(西游妖物志七虫之祸)(8)

这些小家伙,在昆虫世界里算是上等的虫儿——各自都随身携带足以攻击或者防御的兵器。不过这些“上等虫儿”遇到蜘蛛精的天罗地网,瞬间就不行了,只好跪地求饶拜干娘。平时需要采蜜寻花孝敬着,战时就被推出来当炮灰。蜘蛛精们自己打不过孙悟空猪八戒,逃走前还让干儿子们做挡箭牌,还什么挡完了到舅舅家来找我们,这糖果给得够阴险——能挡得住吗?

不过,蜘蛛精们有此自信也不是全无道理,这七个小人儿的确不白给。它们用的是——虫海战术。真个叫“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满天飞抹蜡,遍地舞蜻蜓。蜜蚂追头额,蜍蜂扎眼睛。班毛前后咬,牛蜢上下叮。扑面漫漫黑,翛翛神鬼惊。”成千上万的虫儿漫天飞到处叮咬,一开始真的让孙悟空兄弟三人措手不及,连连叫苦,直到孙悟空想起——我也会变哪!拔一把毫毛嚼碎了喷出去,变成七种鹰——“黄是黄鹰,麻是麻鹰,鴏是鴏鹰,白是白鹰,雕是雕鹰,鱼是鱼鹰,鹞是鹞鹰。”“鹰最能嗛虫,一嘴一个,爪打翅敲,须臾,打得罄尽,满空无迹,地积尺余。”1986版电视剧《西游记》为了隐去这么血腥的情节,特意让大圣给小朋友们做了个温和的定身法,就算“过关”。

“虫海战术”之所以一开始能把悟空三人给困住,自有其道理。虫子,包括蜘蛛在内,都是低等动物,它们的天敌是很多的,损耗量很大,所以,它们进化出了一套很智慧的生存策略——广种薄收。顾名思义,大多数的虫子,都是繁殖速度惊人(少的一年好几代,多的几天甚至一天就一代),繁殖数量也惊人(成千上万一点儿也不夸张)。如此,哪怕“损失”惨重,整个物种还是能够存活下去的。这种超强的繁殖力,让昆虫家族成为动物界生存能力最强的家族,没有“之一”。

西游伏妖篇七只蜘蛛精(西游妖物志七虫之祸)(9)

而对于人类来说,农业生产的一大敌人也是——“虫灾”,比如蝗虫,铺天盖地而来,所过之处草根也不剩。《西游记》这段“七虫之祸”,就“虫灾”的壮观场面来说,其实一点儿也不夸张。至于七鹰灭虫,理论上是没问题的,但是在现实情境中,如果“虫阵”过于庞大,鹰,或者其他“天敌动物”是根本“吃”不过来的。

虫儿变变变

既然说到小虫子,顺便就说一下孙行者特别喜欢变的小飞虫。

孙行者虽是只急猴子,降妖伏魔却是有条不紊,基本上不打无准备之仗,一般都要先变成个小虫子飞进妖洞去“踩个点儿”。统计一下,整部《西游记》里,他为了完成“踩点儿”任务(其中也包括要跟踪和捉弄猪八戒的那几次),变了十几种小虫子,有:花脚蚊虫、红蜻蜓、苍蝇、猪虱子、促织、蜜蜂、有翅蚂蚁、蝴蝶、火焰虫、蟭撩虫、蠓虫等。

这十几种小虫子里边,大多数我们都比较熟悉,下面只把比较“眼生”的解释一下。

促织。就是蟋蟀,俗称“蛐蛐”。蟋蟀鸣叫一般在夏末秋初,其实是雄促织在求偶——对,雌的促织不会发声。不过古人听见它的叫声,就想着夏天即将过去,要开始纺线绩麻准备秋冬的衣物了,所以又称它为“促织”。很多人知道促织都是通过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促织》,讲的是由民间斗蟋蟀这个风俗衍生出的一段故事。

西游伏妖篇七只蜘蛛精(西游妖物志七虫之祸)(10)

其实“鸣叫”一词是不准确的,蟋蟀的发声部位并不是“嘴”,而是翅膀。蟋蟀前面的一对翅膀上,有一套“演奏”装置,“刮片”,“摩擦脉”,“发音镜”。又是几个生词,其实不难理解:“刮片”就是一个类似一些弦乐器的“刮片”的小刺或者小片;“摩擦脉”就是翅膀的脉络当中特别粗、硬的一道“棱”;至于“发音镜”,是一个长方形凹陷下去的部分,有点像——小提琴等乐器的“琴身”,相当于一个共鸣腔。蟋蟀将双翅互相摩擦,震动发音镜,声音就出来了,摩擦方式不同,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所以,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是更准确的。

有翅蚂蚁。蚂蚁很常见,有翅膀蚂蚁却只在初夏能看到。蚂蚁这种昆虫,一般来说窝都在地下,每年初夏的时候,都会有一批新长成的带着翅膀的蚂蚁“公主”和“王子”飞出窝来,寻找新的地方去建新巢,繁衍后代,叫做“分窝”。

西游伏妖篇七只蜘蛛精(西游妖物志七虫之祸)(11)

以上这两种虫子,分别出现在“青牛怪”和“隐雾山花豹精”两个故事中,时节分别是“严冬”和闷热的“梅雨”季节,基本上是对号入座。促织在夏末秋初会成为很多有闲阶级的“宠物”,在北方,以前也常有将促织、蝈蝈等好斗的昆虫养在精致的甚至镶嵌着珠宝的“蝈蝈葫芦”里头,养过冬天的习惯。而“梅雨”时节,正是有翅蚂蚁分窝的时候。

火焰虫。出现在“金平府犀牛精”一段。其实就是萤火虫。这一点原文中交代得明白:“展翅星流光灿,古云腐草为萤。神通变化不非轻,自有徘徊之性。飞近石门悬看,旁边瑕缝穿风。将身一纵到幽庭,打探妖魔动静。”孙悟空之所以变成萤火虫,是因为这次是“夜间打探”——唐僧被三个犀牛精抓去,沙僧出主意趁夜间偷袭,孙悟空才变成火焰虫,为了“照个亮儿”,好找师父。

西游伏妖篇七只蜘蛛精(西游妖物志七虫之祸)(12)

以上三种虫子,都与剧情很搭。类似的还有,“黄风怪”一段的季节是“夏景炎天”,所以孙悟空变了一只“花脚蚊虫”;“天竺国”的国王爱山水花卉,王宫中香花很多,孙悟空就变了一只蜜蜂。不过,这些小虫子,不管是哪一种,孙悟空变成它们的目的性都很明确,因为它们个体小,不起眼,可以方便探查妖精的动静。

还有“蟭撩虫儿”和“蠓虫儿”这两个名字,比较少见。

蟭撩虫儿,据考证应该就是“茶小绿叶蝉”。顾名思义,这种虫子是茶树上的害虫,长得像蝉,是嫩绿色的,不过比蝉小得多,只有3-4个毫米。蠓虫儿呢,个子更小,是1-4毫米,也是一种吸血的虫子。这两种虫儿个子这么小,难怪孙悟空喜欢变成它们的样子,既方便钻进妖洞的门缝儿,更方便“窃听”。

西游伏妖篇七只蜘蛛精(西游妖物志七虫之祸)(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