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延宜(山东)


记得小时候村里人工打的水井很多,既有供村民引用水之井,又有供浇地用水之井(用辘轳汲水),井口直径足有一米多大呢,井水水位随季节雨水多少而变化,一般都比较浅。

“井”作为一个象形字,是一个很美丽的字眼。打井汲泉,一直是中华民族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重要途径。

水坝里藏什么玄机 第1544期水井与市井(1)

水井的发明与使用是生产力发展的一种标志。远古的人类只好选择在靠近江河湖泊等有地表水源的地方居住,后来,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或是居住地河水偶然的干涸,迫使人们不得不向地下寻找水源。发明了凿井之后,人们便摆脱了对江河湖泊的依赖,慢慢扩散到有地下水源的地方,从而获得了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和生存自由,开启了人类从逐水草而居到村落定居的历史,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井的本义为水井,其引申义为乡里和人口聚居地。井在古代人心目中是不可改动迁移的,正如《周易》中所说“改邑不改井”,只有这样才能“无丧无得,往来井井”。而“市井”作为中国文化的构成部分,在我们齐鲁大地上也有诸多实践。从字面意义上看,市和井有很大的关系。《管子·小匡》:“处商必就市井”“立市必四方,若造井之制。”《说文解字》曰:“市,买卖之所也。”据此,古人把商品买卖的地方叫“市井”。

水坝里藏什么玄机 第1544期水井与市井(2)

其实,早在先秦时期,水井和市井便碰撞出火花来了。水井周围因为公众汲水就成了公共生活空间,并逐渐形成在水井边进行买卖活动的场所,水井自然地成为了市井的发源地。市井是比水井高一级、商品交换较为发达的贸易之地,又指平民的住宅区,而城市又是市井的发展方向。


缀玉联珠

玉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而且是一个重要的文化载体,不断传承和丰富着中华玉文化。以玉为友,与之切磋,为之琢磨,体会“以玉比德”的文化精神,感悟刚柔相济、动静相宜的处世之道,不断追求“缀玉联珠”的文章之美,实现“白玉无瑕”的品质之美。

在文学作品中描写人物或者品鉴人物,人们也常借“玉”来表达。比如描写男子帅气,常用“玉树临风”来形容。《世说新语》中记载了谢安的一则趣事,谢安向众子侄发问:后辈们又不参与政事之类,为什么还要拼命把他们培养得非常优秀呢?正当大家不知道怎样应对才好时,只听谢玄回答了这样一句话:“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意思是说,就像那些芝兰玉树一样,大家都希望生长在自家庭院里啊。在这里,“玉树”显然就是优秀的代名词。“竹林七贤”中的两位也有个小故事,山涛形容嵇康醉态时,称其“傀俄若玉山之将崩”。醉态一定不美,但用上“玉山”一词,则不仅让人没有了不美的联想,反而瞬间觉得有了风神潇洒之感了。而描写女子呢?则常以“亭亭玉立”来描述,一看到这个词儿,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象出那种“出挑”之美来。

水坝里藏什么玄机 第1544期水井与市井(3)

此外,喻人品性清白,常说“冰清玉洁”“守身如玉”。赞人义气刚烈,常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惜乎好的坏的一起毁掉,则用“玉石俱焚”。感叹化敌为友,常概括为“化干戈为玉帛”。看看这些,无不与玉有关,而又无不与美善有关,无怪乎古往今来大家都喜欢玉了。

古往今来,人们喜欢玉和玉器,不仅仅是爱其美,重其雅,更敬其精神哦!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