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治百病”这句老话大家都有听说,生姜的确有解热、抗菌、消炎及升阳助阳、温中祛寒的作用,家庭主妇熬汤炒菜时以姜做调味品,这样的剂量已能满足人体需求,若空腹或一次性吃太多,姜中富含的姜辣素将给消化系统带来很大的吸收压力,还会刺激肾脏,引起口干、喉痛、便秘、虚火上升等症状因此,每次食用生姜最好不要超过10克,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生姜的功效和禁忌?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生姜的功效和禁忌(生姜禁忌与食用法)

生姜的功效和禁忌

“生姜治百病”这句老话大家都有听说,生姜的确有解热、抗菌、消炎及升阳助阳、温中祛寒的作用,家庭主妇熬汤炒菜时以姜做调味品,这样的剂量已能满足人体需求,若空腹或一次性吃太多,姜中富含的姜辣素将给消化系统带来很大的吸收压力,还会刺激肾脏,引起口干、喉痛、便秘、虚火上升等症状。因此,每次食用生姜最好不要超过10克。

什么时间吃姜?

古代医书中有“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的警示,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秋天气候干燥,燥气会损伤肺脏,这时再吃姜等辛热之物,会加重人体的燥热失水,所以会有“夭人天年”的危害。那为什么夜不食姜呢?

夜里是阳气收敛之时,天地之气都闭合了,而姜性温味辛主发散,这和自然的规律不符,这就好像我们应该夜里睡觉,白天工作,可有些人偏偏反过来,这自然会对健康造成损害。当然,有病需要用姜还得用,关键是要掌握一个度和量。

什么人适合吃姜?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寒”字,体质偏寒者都适宜吃姜。体寒通常会怕冷、手足发凉、吃冷食后易腹泻等表现,吃姜来温中驱寒,调整体内的寒凉。

此外,胃寒者、喜欢喝冷饮、吃凉食及凉性水果的人,寒凉易侵胃,喝点热姜茶,有助驱逐体内风寒。食欲不振或食之无味时,在菜里放点嫩姜,可增加食欲。

气候炎热常吹空调,易受风寒,引起伤风感冒。喝点姜糖水,有助驱除体内风寒。暑热和风热引起的感冒则不宜饮用。

吃生姜的其他好处还包括:

①排汗降温

生姜中的姜辣素对心脏和血管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能加快血液循环,使毛孔张开,排汗量增大,随着汗液可带走体内的余热,有一定的防暑作用。

②防治肠胃炎

夏季细菌生长活跃,容易污染食物,引起急性肠胃炎。适当吃些生姜或用干姜加沸水冲泡后饮之,能起到防治肠胃炎的作用。

③健脾胃

夏季常吃寒凉的食物,会导致脾胃寒凉之气过盛,出现心悸、恶心等症状,食用生姜有助于温脾胃,以防病症严重。

吃生姜有什么讲究?

姜既然有药理作用,就应该注意它的一些用法和禁忌,到底吃生姜有什么讲究?

①不要去皮

有些人吃姜喜欢削皮,这样做不能发挥姜的整体功效。鲜姜洗干净后即可切丝分片。

很多人吃生姜,却不知道是否需要去皮。中医认为,生姜味辛、性温,有健胃等功效。而生姜皮味辛、性凉,具有行水、消肿的作用,故“留姜皮则凉,去姜皮则热”。通常生姜皮最好不要去掉,可保持生姜药性的平衡,充分发挥生姜的整体功效。

②阴虚体质不能多吃

阴虚就是燥热体质,表现为手脚心发热,手心有汗爱喝水,经常口干、眼干、鼻干、皮肤干燥、心烦易怒、睡眠不好,而姜性辛温,阴虚的人吃姜会加重阴虚的症状。

③内热较重者不宜食用生姜

如患有肺热燥咳,胃热呕吐、口臭,痔疮出血,痛疮溃烂等疾病的人不宜食用生姜。如果是热性病症,食用生姜时一定要配伍寒凉药物中和生姜的热性。

④肝炎病人不宜吃姜

一般情况下,肝炎病人是忌吃姜的,因为常吃姜会引起肝火旺。想要克制吃姜引起的肝火旺,可以同时选择一些可舒肝、理气的食物,比如用山楂、菊花泡泡茶喝,这样就可以消除生姜引起的燥热而不伤身体。

⑤吃生姜并非多多益善

当天气炎热,人们容易口干、烦渴、咽痛、汗多,生姜性辛温,属热性食物,根据“热者寒之”原则,不宜多吃。在做菜或做汤的时候放几片生姜即可。

另外,从治病的角度看,生姜红糖水只适用于风寒感冒或淋雨后有胃寒、发热的患者,不能用于暑热感冒或风热感冒患者。服用鲜姜汁可治因受寒引起的呕吐,对其他类型的呕吐则不宜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