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和自卑其实是共存的(什么是自信自卑和倔强)(1)

自信和自卑其实是共存的(什么是自信自卑和倔强)(2)

一般文化低的老板,他会去招聘很多文凭很高的员工,一方面他必须使用这些员工,一方面他又特别看不起这些员工。他会对他们委以重任,又对他们格外挑剔。动不动就说:“ 你们这些大学生不过如此,还不如我们这些没有文化的。”我刚参加工作在基层电话站,线务员好多是技校生,一方面他们好像对你很尊重,会说,我们是大老粗,粗鲁,你不要介意。 一方面他们好像很看不起我们机房的,打电话报障碍大喊大叫,好像我们是他们的下级一样。可以说,他们既自卑,又骄傲。

通过上面这个列子:那些用来描绘性格的词汇,如自卑,自信等,我们很容易理解为这是一个个人特质。但实际上,他们表达的都是关系,都要借助关系的框架才能准确理解它们。比如说自信,我们习惯上说,自信是自己相信自己“,但从逻辑上来说,是没有A相信A的,只有A信任B,所以自己相信自己这个说法是说不通的。准确的说,应该是”自己的一部分相信自己的另外一部分“。

武志红的解释是“内在的父母相信内在的小孩”。如果在童年的时候,一个孩子从父母那里获得了足够的相信,它就会把这个关系模式内化到内心,从而形成了自信的内在关系模式。你我的周边是不是 有不少人不够自信,至少是不自信大于自信的人,包括我自己,很大的原因是父母没有在童年时期给予肯定,大多是否定,因为我们国人的教育就是这个样子,孩子稍微有点成绩,父母就会打击你,“不要骄傲啊,谦虚点”, “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这么样,你这么不行”。同理,自卑就是“内在父母不相信内在小孩”,而倔强,就是“你又不爱我,凭什么让我听你的”。很多单亲家庭缺爱的家庭,就会出倔强的孩子。 所以说,任何一个用来描绘性格的词汇,都可以放到关系的框架内去理解。

如何构建平等的关系,关于这个平等,我都认为瞎扯淡,平等的关系几乎就不存在,如果我碰到那些轻视我的人,我觉得就应该说“滚你妈的蛋,老子又不靠你吃饭,你去死吧”。

自信和自卑其实是共存的(什么是自信自卑和倔强)(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