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初,我们走访了中国“女鞋之都”--成都。当然,也发布了一篇充满争议性的鞋业专题报道。

而最近,四川制鞋业的“史上最大规模的产业大转移”的话题再次刷屏网络。

鉴于此,我们试图以客观理性的笔触,对此次事件做一个综合性梳理、展望和解读。

大势所趋:

四川鞋业多次转移简史和现状

女鞋行业现状(遭遇史上最大一次产业转移考验)(1)

对于鞋业界的朋友,对四川鞋业,女鞋之都,成都鞋业这几个词来说,应该并不陌生。作为全国知名的四大制鞋业产业基地之一,从事制鞋生产的企业超过1000家,涉及鞋类相关产业的企业达3000余家,占四川鞋业总量的70%以上。

中国女鞋之都自2002年7月正式启动建设,2006年正式授牌。位于成都市武侯区,是符合现代化中心城区经济特征的特色精品园区,着力培育以鞋业尤其是以女鞋为主的特色产业集群。

其一:如今,随着“大成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制鞋业不得不面临这次较大规模的产业转移,这是大势所趋,应该说是主要因素。

其二:自2016年开始,国家环保部对全国各地开始大力、密集的环保整治,也加快了转移的进度。

这个想必大家都已见过了。环保整治,这是全国性的,不是那个地方的单独行动。

“政府只能搭台,产业转移要用好市场的力量。”正如省经信委副主任陈立东当年在四川省鞋业产业升级转移推进会上所言,新一轮的成都鞋业转移升级必须依靠市场的力量。

安岳OR乐至:

一场没有硝烟的四川鞋业“争夺战”

女鞋行业现状(遭遇史上最大一次产业转移考验)(2)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既然是不可逆转的趋势,那要转移到何处去?

四川省鞋业协会会长冯永刚表示:

“前几年我们考察了很多的地方,如巴中、安岳、乐山沐川、仁寿、犍为等省内9个市、州、县均亮出了自己承接鞋业转移的优势。最后,大家敲定了安岳和乐至。”

既然这两处被确定为成都制鞋业的未来归宿,而这两处目前的规划和现状又如何呢?

据乐至万贯鞋业产业园官方的资料显示:

女鞋行业现状(遭遇史上最大一次产业转移考验)(3)

乐至万贯鞋业(轻纺)产业园是成都万贯集团为响应乐至县委、政府建设“纺织鞋业城”,主动承接川渝鞋业、纺织企业转移,在乐至县西郊工业园区打造的川渝地区集制鞋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展示、市场、物流、技术培训、电子商务信息交流、物业管理服务为一体的制鞋产业集群。

女鞋行业现状(遭遇史上最大一次产业转移考验)(4)

园区规划占地3500亩(其中:原辅料配套市场占地500亩)。园区一期规划占地1100亩,计划投资16亿元,主要建设招商中心及厂房50万平方米,计划引进川渝制鞋、纺织企业30余户入驻。一期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将实现产值30亿元,利税6000余万元,提供1万多个就业岗位。

女鞋行业现状(遭遇史上最大一次产业转移考验)(5)

园区一批次土地基本招商完毕,第二批次正在筹划中,预约客户超过100户。

目前,园区已签约入驻企业50余户,包括成都知名包装厂——侨民包装,知名鞋企——多米多鞋业等。已完成5千平方米的招商中心、5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4000平方米的临时鞋材配套市场建设。上海汇玲针织、大东鞋业等多家企业已先后入驻投产,另有卓昕、日星等多家企业正在进行建设施工,预计2017年年底将有10家以上企业入驻投产。

而据安岳方的“渝成制鞋产业园项目”的资料显示:

女鞋行业现状(遭遇史上最大一次产业转移考验)(6)

项目目前规划用地面积3000亩,总投资额45亿元,分三期建设,规划建设有鞋材中心、生产中心以及相应配套设施。

项目建成后,可入驻鞋企300户以上,制鞋生产线500条以上,鞋材配套企业360户以上,带动电商、物流、贸易企业50户以上,年产各类皮鞋2.5亿双,实现年产值约300亿元,出口创汇1亿美元,创利税10亿元,解决就业10万人,建成连接成渝、辐射全国的国际鞋都。

女鞋行业现状(遭遇史上最大一次产业转移考验)(7)

于2015年完成3万平米招商中心、3.5万平米鞋材中心、2.8万平米渝成生活广场、5万平米标准厂房、3.5万平米的创业孵化园。

目前已投产的企业有:四川永强佰丽鞋业、四川卡比丽尔鞋业、四川志宏鞋业、美丽点鞋业、派中派、好丽多、恒泰、丹露、永强百丽、欢玲鞋业等。

女鞋行业现状(遭遇史上最大一次产业转移考验)(8)

安岳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已建成的轻纺、电子、孵化园总面积达23万平米,整体租赁给渝成园区打造互联网 电商鞋企生产基地,为急需转移的鞋企提供免租两年的现房,以迎接大批企业的入驻,目前已签约70余家鞋企及鞋材配套企业,计划在2个月内投产的企业达50户以上。

目前,从以上两地规划用地来看,都是3000多亩,一个是首期计划投资16亿元,与另一处是总投资45亿,以同为三期来看,总体规模应该旗鼓相当。

而据安岳国际产业园总经理邹代强介绍:“安岳后期还有7平方公里的预留用地,随时可以为接纳成都的制鞋产业而扩容”。

一场没有硝烟的四川鞋业“争夺战”,已经打响。

观望:

制鞋企业的“集体迷茫”

女鞋行业现状(遭遇史上最大一次产业转移考验)(9)

目前大家还在等待着上级领导部门的商谈结果。

而对于要转移的鞋企老板们,去哪里?成了他们的一个两难,甚至多难的抉择。在我们对一些不愿具名的鞋企老板采访时表示,在大家的讨论中,可能还有第三处选择。从几个鞋业转移微信群里流出的一些聊天记录,也证实了这一点。

在“渝成制鞋产业园项目”的资料中也有明确显示:

“在鞋企加快转移、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由于广大鞋企没有看清目标性引导,鞋业及鞋材市场成了一盘散沙到处都是,也失去了聚集效应,鞋企及鞋材商家至今还显得很迷茫、还在观望,下不了决心到底该往哪里搬迁”。

同时,四川安岳渝成制鞋产业园总经理邹代强给出了他的建议:

“在制鞋产业对接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希望各地政府尽快出台措施,在武侯鞋厂搬出只剩下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时刻,及时引导和鼓励武侯鞋厂,尽早下定决心,选定自己的入驻地,实现政府与鞋企都有利的目标”。

乐至万贯鞋业产业园副总经理刘科:

“这次的鞋业转移,我们有一些建议。一是成都的大型鞋厂应该带头,起一个示范作用。然后就会有更多的中小鞋厂跟进。而一些中小鞋企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规划未来。以期达到一个共赢的局面”

成都科达亨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莹女士也表示:

“四川鞋企这些年来经历几次搬迁,以及过去的种种模式,对行业确实也是非常大的考验和制约,如果乘这次大转移的机会,重新定位,坚定改革升级,或许这次搬迁,能够让四川鞋业迎来再次腾飞!”

转移:

痛并快乐着

女鞋之都发展中的历史机遇

女鞋行业现状(遭遇史上最大一次产业转移考验)(10)

客观来讲,虽然这几年四川鞋业的一些企业进步神速,但作为女鞋之都总体而言,相对于国内其它几个鞋业产区(广东、温州、福建),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当然,这或许也与鞋业品类的定位、地理位置以及最新鞋业资讯的获取等有一定的关系。

主要体现在规模化企业不多,知名自主品牌较少,多以贴牌代工,操作模式仍以手工作业为主。其综合竞争力相对处于劣势。

目前,成都女鞋涌现了众多的女鞋品牌。但其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与国内其他一线女鞋品牌尚存有一定的距离。

如果单独解决这些问题的话,可以说是很难,而且也很难有清晰的时间节点界定。

在瞬息万变的商业世界,任何的拖延和迟疑,就有可能把机会和市场拱手他人。

而这一次,借助四川鞋业的产业转移重构,应该是一次改变目前四川鞋业的历史性机遇。

对于这次鞋业大转移对鞋厂的影响,四川省鞋业协会会长冯永刚表示:“短时间的经营困难可能难免,但对长远来讲,肯定是利好”。

笔者建议:鞋厂老板在转移前应该提前做好前期总体规划的功课。

笔者个人一直是制鞋业3D打印,自动化设备与流水线、精益生产的坚定支持者,这里顺便提一下,其实国内目前的“订制化”,大部份也是走的规模化生产,这里就不详细展开了。

3D打印技术对鞋业界的影响虽然还没有大规模应用,但对于缩短制鞋业前期开发流程,具有革命性意义。这个在国际知名品牌耐克、阿迪达斯等已经验证,并正试图大规模应用。

鞋界教授团队也走访了国内的一些知名鞋业产业链工厂,在各企业的开发部门其实都有投放使用。有些颠覆性创新,而且可以大规模应用的技术,我们会在后续的文章中作深度解读。

而自动化设备与流水线方面,国际国内的制造商们也都推出了花样繁多,成效显著的设备。这些应用,一定会是大势所趋。

但这里面也有不少的坑。

女鞋行业现状(遭遇史上最大一次产业转移考验)(11)

特别提醒:

一定要去机器与流水线制造商们的多家客户工厂实地考察、比较,以获得一份完整、客观的评估报告。

精益生产方面,笔者个人认为,目前的自动化工厂和流水线,从深层的传承角度来说,其实也是精益生产时代科技的革新。

在几届大型的鞋业鞋材鞋机展览会上,我们看到其实已有不少8人、16人等小型精益化流水线出现。

当然,如何选择,取决于鞋厂的总体规划和实力。切勿盲目跟风

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这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和洗牌,四川鞋业会在重构中沥磐重生,并在国内和国际上重新定位自己。以巩固“女鞋之都”的霸主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