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以前,二人转算是东北最全面的一个地方代表剧种了,它距今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是在东北大秧歌的基础上,吸收了莲花落、什不闲等民间曲艺,逐渐演变而成的。

二人转从起源发展到今天,虽然时间比京剧还长,但由于一直不受重视,基本上也没分什么流派,如果硬要区分的话,可以分成三个流派。

东北二人转形成原因(东北二人转的起源是什么)(1)

在过去,人们对二人转的表演曾经有过“北靠唱,南靠浪(扭),西讲板头,东使棒”的说法,通过四个方位的一些特点,来分别用简单的字概括了,不过这只是按照地理上划分。

按照唱腔流派的话,只有东路和西路之分,第三个流派是近现代产生的,也就是我们经常在电视里见到的赵家班,这个之后再说。

东北二人转形成原因(东北二人转的起源是什么)(2)

东路二人转又称梨树二人转,主要分布在吉林省的松花江以东各县,包括梨树、榆树等地区,从乾隆年间起,梨树二人转就开始流行起来。

梨树二人转以唱功著称,据说,老一辈唱手李财(李饱牙)能将观画一折唱两小时。班主傅生更以唱功见长,究“吞”、“吐”、“撒”、“放”。等四个技能。

东北二人转形成原因(东北二人转的起源是什么)(3)

西路二人转指辽西的黑山、北镇、锦州、山海关一带,又叫黑山二人转。黑山二人转是最早的二人转,原先很多学者认为二人转只有250年历史,正是黑山二人转,才改为300年的观点。

黑山二人转艺术的特色鲜明,技艺高超,以唱功、说功、绝活见长,重板头,擅长抱板、滚板等,味正腔浓,唱腔丰富。黑山二人转艺术的唱功、说功成为东北二人转的主流表现形式。

东北二人转形成原因(东北二人转的起源是什么)(4)

接着就是赵家班的“赵派”,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赵本山并没有开宗立派,但是他又把二人转改的与传统二人转相去甚远,尽管他算是复兴了东北二人转,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又把传统二人转给毁灭了。

传统的二人转,与很多地方戏曲很像,有唱腔,有剧目,有程式,有扮相,但是赵家班的二人转,直接把这些基本上全抛弃了,在外人看来,二人转就是扭秧歌,说几句荤段子。

东北二人转形成原因(东北二人转的起源是什么)(5)

所以单独把赵家班的二人转列为一个流派,也算是对传统二人转的一个尊重。当然这并不是不尊重赵家班,他们也确实推动了二人转的发展,而且推的很厉害。

只是可能路子走歪了,失去了二人转原本的味道,现在人们一提起二人转,估计脑海里就只剩下低俗了。这也算是一种悲哀吧,真实的二人转,其实也是挺雅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