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2022年大湾区科学论坛湾区科创峰会(下称“峰会”)在东莞市举办,今年的峰会以“共享共创,迈向一流”为主题。会上,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发布的《共享创新指数研究报告》显示,以科创为特色的专精特新企业已成为长三角、京津冀、大湾区和成渝四大城市群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以大湾区为代表的中国主要城市群,正成为推动科技和产业共享创新,从“制造”向“智造”跃升的强大主力。

科技促进产业发展的例子 让科技与产业相互成就(1)

大湾区科学论坛湾区科创峰会现场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是从以加工为主的世界工厂向以自主创新为代表的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具体体现。要实现这一跨越,需要的不是单一产业的单打独斗,而是通过科研、技术、制造各个环节的不同产业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来实现的。无论是宏观层面的科技与产业创造,还是微观层面的具体制造企业的数字化应用,都通过将个体连接为一个有机整体,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跃升,从而让经济社会走向高质量发展。

目前,我国的科技与产业正处于各自发展但远未共享创新的状态。一方面,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经济表现形式,数字经济正在蓬勃发展,科技企业不断涌现,数字基建建设得如火如荼。另一方面,数字化技术并未真正与产业连接,甚至数字经济常被冠以虚拟之名与实体经济对立起来。

要实现科技与产业的共享创新,需要孕育一个相应的良性社会环境。

短期而言,是加快数字化进程,实现数字技术在现有各个行业的广泛应用与产业实践。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在峰会中表示,制造业要想真正高质量发展,必须直面数字化转型挑战。他认为,在国际竞争中,一国的实力在产业中的竞争力是由大企业决定的。一方面,是重视科技企业的数字化服务作用,让科技企业帮助制造业企业研发适用、有效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推动制造业效率提升;另一方面,是发挥高新企业的作用,以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再通过中小企业形成创新链,形成大中小互补的格局。

长远来看,可推动科技与产业共享创新的社会环境,核心在于开放。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指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三大法宝,是改革、开放和创新。开放是改革的推动力,也是创新的前提。开放的行动,在于学习前沿技术,也在于通过市场竞争取得进步与发展。他表示,“什么都不开放,这不符合科学技术发展的逻辑。什么都自己做,永远停留在低端,一定要通过劳动分工竞争。”开放的思想,是创造新的发展条件,迎接新的科创挑战所必备的前提。“不开放,科创就不存在思想市场,科创是需要思想市场的,不同的文明、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意识形态,大家互相争论、辩论,有化学反应,才叫科创。”郑永年认为,我们需要第三个“百年”,在建党一百年、新中国成立一百年之外的改革开放的百年。

从“制造”到“智造”,科创不仅能改变生活,更将引领社会经济的革新。让科创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快速电梯,需要开放来成就。开放的行动、开放的思想,才能创造新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