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下一辆大巴车,呼呼啦啦往下撤

前方高举小红旗,后面紧跟怪阿姨

攻城略地,所向披靡,躲也躲不及

河南早餐小吃排行榜(十种走心又走胃的河南小吃)(1)

密集恐惧症患者 慎点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与其挤在人堆里吃20块钱的泡面,不如呆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走心的尝遍各种大荷兰美食,吃吃喝喝拍拍照,拉仇恨的效果那也是杠杠的。来来来,小编已经流着口水忍着饿总结了一小部分,拿走不谢,叫我雷锋就好。

夏晓远 | 文

前方高能,注意避让!一大波美食正在靠近,烩面胡辣汤这些咱就不再多说了啊,专挑那些听过却没吃过的,查漏补缺。

河南早餐小吃排行榜(十种走心又走胃的河南小吃)(2)

【商丘 夏邑 sha汤】

商丘不愧是文化古城,一个sha汤的sha字,愣是逼死了一众脑细胞。

夏邑啥汤,看着简单,做起来可是讲究得很,头天晚上将白条鸡、牛羊肉洗净放入锅内,加上独特的大料配方,火力全开,大火煮开小火炖煮。

次日早晨起来,大块的肉已经被煮成肉糜。

打个鸡蛋在碗里,搅匀之后冲进一大勺原汤,浮起一碗金灿灿的鸡蛋花来,再滴上几滴小磨油,两滴醋,放上几片香菜,吃完之后感觉整个人都升华了~

夸张了哈,但在那些个寒冷的清晨,喝一碗不打颤,喝两碗满头汗却是真真儿的。

河南早餐小吃排行榜(十种走心又走胃的河南小吃)(3)

周口 妈糊

一脚踏出周口鹿邑,在其他地方你恐怕就很难再见到这种吃食了。色白如乳,细腻无渣,滑润如脂,不知不觉中就喝完一碗,就是这么一种形如乳汁的食品,在灾荒年月让无数人免于饿死,鹿邑人把它当成母亲的奶水,并取名妈糊。

鹿邑妈糊为国内独有,以黄豆、小米为原料制作的一种糊类食品。饮时佐以咸面黄豆。据说好的妈糊不消用勺子什么的,就像喝茶一样,最后喝完之后整个碗就像刷过一样,没有任何残渣,如果不干净,肯定是掺了玉米面,喝起来味道也不好。

话说有个周口的小伙伴,虽尝遍无数美食,但是只要一提起老家的妈糊,必然是连绵不绝的一串赞美之词,最后还要半眯着眼睛啧一声嘴,配合着无比满足的表情就好像刚刚喝过一样。

走心。

河南早餐小吃排行榜(十种走心又走胃的河南小吃)(4)

安阳 内黄 灌肠】

“肠子猪血白面灌,小刀一拉下煎盘,小铲儿一翻撮一碗,肚里不饥能解谗”,说的就是内黄灌肠。无论春夏秋冬,大街小巷都是摆小摊卖灌肠的,第一次看见这货还会有些不适应,但是看着他们吃的那么香,你还坐得住吗?那必须是嚷嚷着来一碗啊~

灌肠好吃,做法略为重口,猪血和面粉搅拌之后灌入肠内,两头扎紧再进锅里煮,顺便用锥子扎肠子排气,这样就不会煮裂了。煮好的灌肠切片浇蒜汁儿凉拌,香而不腻,下酒也是棒棒哒。

街头吃法通常是把灌肠切片,猪油来煎,煎好的灌肠颜色金黄,外焦里嫩。

但是问题来了,中国城管总是很敬业,所以要想吃到正宗的煎灌肠,还得往下走走,赶个庙会什么的,你懂的。

河南早餐小吃排行榜(十种走心又走胃的河南小吃)(5)

洛阳 浆面条

因为浆面条,我被朋友吐槽了好几天,控诉说千里迢迢来到我大荷兰,居然请她吃了一碗坏东西,是的,她就是这样形容的。

要不怎么说头发长见识短,所谓“浆饭热三遍,拿肉也不换”,说的就是咱洛阳浆面条啊。浆面条的主料是面条,浆是配料。面条最好是人工的手擀面,面要和硬砸软、擀薄切窄,这样的面条吃起来既筋斗光滑柔软易消化,配料浆水是关键的一环,好不好吃全看它。

做好之后的浆面条挖一点儿韭菜花,加一点儿花生碎和芹菜末末,啧啧啧,还真是拿肉也不换呢。

河南早餐小吃排行榜(十种走心又走胃的河南小吃)(6)

开封 红薯泥】

江湖传说:红薯泥,三不沾,不沾盘子,不沾筷子,不沾嘴。不仅如此,红薯泥虽然听起来土,但是却让咱们的民族英雄林则徐扬眉吐气了一把。

林大人在广州禁烟,洋人请他到府上做客,端来一份还呼呼冒着冷气的冰淇淋。那会儿咱们还没有见过这洋玩意儿呢,想着既然冒气,肯定很烫不是~于是林大人挖起一勺,小心翼翼吹气放凉,结果一口下肚钻心凉,洋鬼子看的哈哈大笑。

后来皇上请洋人吃KFC,想起上次的冰淇淋,林则徐灵机一动,专门做了一道红薯泥,鬼子拿起刀叉忍不住就往嘴里送,后果也是呵呵哒。

和名字一样,红薯泥做法也是很朴素。将红薯煮熟,剥掉外皮,去其内丝,用干净的白布包裹起来轧压成泥。然后将白糖倒入锅内化成糖浆,兑入小磨油、红薯泥不断搅拌,呈柿红泥状出锅。

河南早餐小吃排行榜(十种走心又走胃的河南小吃)(7)

三门峡 石子馍

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尝了一块儿石子馍,酥香焦脆,总想着拐回来了再买,结果就没有结果了…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买个十包八包。

石子馍是三门峡卢氏、灵宝的一种别有风味的特色食品,做法也不太难,面粉、猪油、小油(植物油)、食盐、大料、花椒、葱等,用烧热的石子作为炊具烙烫制成,外观焦黄鲜亮,中凹边突,像一个椭圆形的小金盆,咬开后层次分明,外酥内软,咸香可口,经久耐贮,便于携带,个人感觉比方便面还要管用。

石子馍历史悠久,加工方法原始,具有我国烹饪史上石烹时代的明显特征,因而也被称为我国食品中的活化石。

蠢萌的活化石熊猫不能碰,但这种石子馍活化石可是真的不能放过啊。

河南早餐小吃排行榜(十种走心又走胃的河南小吃)(8)

郏县 饸饹面

传说,康熙皇帝派专人对全国风味小吃进行统计上报,而"河漏"也被作为其中一种上报朝廷。一天,康熙寻吃名吃时,看到“河漏”,因其名字古怪而引起注意,随命人做好食之。

吃后对其独特的风味赞不绝口。但因名字“河漏”之谐间与治理河道不协调,心中不快,挥笔把“河漏”改为“饸饹”。

饸饹面来头大,做法也比较有趣,用饸饹床子把和好的荞麦面团、高粱面团(现多用小麦面团)放在里面,并坐在杠杆上直接把面挤轧成长条在锅里煮着吃,浇上臊子,添勺老汤,几片羊肉,滴几滴辣椒油,颜色鲜亮堪比拉面啊~吃起来也是面条劲道爽滑,羊汤鲜而不腻。

据说饸饹面刚传入郏县时,用的是荞麦面,面条捞出来蒜汁浇。后来郏县人进行了改良,换成了羊肉汤冲面,没想到味道异常鲜美,不仅仅在郏县,在其他地市也是异常受欢迎。

都说郏县有三宝,饸饹面口乐和火烧,凑齐了~走你!

河南早餐小吃排行榜(十种走心又走胃的河南小吃)(9)

禹州 十三碗

听来很霸气有木有~但是不要想歪了,它和那个风情万种的十三姨没有半毛钱关系。禹州十三碗可是地地道道的农家菜肴,用料实惠,都是咱自己家养的经年肥猪、磨制的豆腐、自家加工的粉条等,坚持走低调朴实路线。

十三碗同样具有深厚的乡土文化底蕴,折射出乡村亲朋邻里间浓郁质朴的亲情和独特的礼仪。很早以前,十三碗就成为禹州西部乡民取亲、嫁女、吃面条等重大庆典宴席必备之“佳肴”。

十三碗上菜顺序有着“严格”的规矩,选料考究,做工精良,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体现了华夏饮食文化朴实无华的一面。

说白了,想吃到正宗的禹州十三碗,要么嫁,要么娶。

河南早餐小吃排行榜(十种走心又走胃的河南小吃)(10)

安阳 扁粉菜

“安都每天早起来到老催扁粉菜,不管刮风下雨安都都要来一碗,安都一块二诶菜八毛钱类饼,吃扁粉菜,吃扁粉菜,吃扁粉菜,安都每天早起来到老崔扁粉菜…

一首安阳方言说唱的BFC之歌,唱绝了霸占大街小巷的扁粉菜,谁要说他木吃过扁粉菜,那他绝逼不是安阳人。

再平常不过的红薯粉做的扁粉条,加上大骨头熬的高汤,猪血、豆腐、青菜,青绿红白,再挖上半勺红丢丢的辣子,配上一个油饼,不论何时都是呼哧呼哧扒拉的满头汗,浑身畅快。

最重要的是无论是阵容多豪华,配料多丰富,一碗扁粉菜10元以内就可以拿下,比煎饼果子大全套都还要便宜,好吃管饱实惠。

业界良心。

河南早餐小吃排行榜(十种走心又走胃的河南小吃)(11)

信阳 商城 桶鲜鱼

用一个荤的来结束这次美食扫盲大盘点。

大信阳一直被称之为“江南北国,北国江南”,而处于淮河上游,大别山北麓的商城县更是有着“鱼米之乡”的称号,当地老乡也是使出十八般武艺变着法儿的敞开肚皮来吃鱼,怪不得信阳姑娘个个都是水灵灵~

舌尖迷都知道苗家酸鱼的神奇做法,其实桶鲜鱼和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肥兜兜的鲜鱼刮鳞去脏,洗净沥干,切块之后放入鲜毛竹筒内,是的,大信阳山好水好,竹子也很多。

月余后取出,几勺高汤一点佐料,煮熟之后肉质鲜嫩,还带着一股淡淡的竹林味道,从来不知道吃肉也可以吃出一股小清新的森系味道。

当然了,生态建设栽竹子还来不及,哪儿能家家户户砍竹子腌鱼,现在多用陶罐,味道肯定少了那么一点小风竹林的清新感,不过肉好吃就行。

那么问题来了,这么多好吃的,先吃哪一个?

编辑:展昭 图片来源:网络

豫记版权作品,如需转载,请微博私信“豫记”或发邮件至yujimedia@163.com

微信公众号搜索:豫记。(yjhltxdjm)

豫记,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