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又称“紫禁城”,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于永乐十八年冬竣工,次年元旦投入使用,后为清朝修缮扩建,继续沿用,是明清两代皇帝的皇家宫殿。全城南北长916米,东西宽753米,呈纵长方形,总面积达72公顷余,总建筑面积为17万平方米,是世界上现存最大、历史最悠久和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整个紫禁城大体可分为以三大殿为标志的外朝和以后两宫为代表的内廷,其中内廷后两宫之中的坤宁宫,是清宫剧中出镜率最高的场所之一,但也是最容易被人误解的地方。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坤宁宫的历史沿革。

明清两朝皇后搬到坤宁宫(明代皇后的寝宫)(1)

坤宁宫外景

坤宁宫位于交泰殿之后,始建于1420年,曾于1514年和1596年两次毁于火,在1605年时再次重建。清军入关后,又于1645年和1655年两次重修。1797年时,乾清宫失火,坤宁宫,前檐被烧毁,又于次年重修。历史上的坤宁宫经过数次毁建,可谓历经波折。如今大家所见的坤宁宫,是始建于清朝的建筑。

去过故宫的朋友会有印象,坤宁宫是一座多开间的重檐庑殿式建筑,它与南面的乾清宫中间隔着交泰殿,两者遥相呼应。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很容易将坤宁宫理解为皇后寝宫,一些清宫剧更是如此。不过,明清两代的坤宁宫,在作用上有着很大的差异。如不做深究,可将这种差异大体总结为:明代坤宁宫是皇后的日常居所,清代的坤宁宫则是皇帝大婚和举行祭祀的场所。

明清两朝皇后搬到坤宁宫(明代皇后的寝宫)(2)

坤宁宫初建时,是作为皇后寝宫而设计的。自明成祖迁都北京后,每位皇后自被册立之日开始,除非中途遭到废黜或因皇帝驾崩而晋升为皇太后,便会一直居住在坤宁宫,直至病逝。明亡清兴,江山易代,紫禁城虽有损毁,但整体完好。清军定鼎北京后,继续以此作为皇家宫殿,并对其进行了修缮和改建。其中被重建和调整的,便包括坤宁宫。清初的坤宁宫大体保留了明代坤宁宫的格局,在主殿周围尚有:

“东露(盝)顶曰贞德斋,露(盝)顶曰养正轩,东披檐曰清暇居。”——《钦定日下旧闻考》引《春明梦余录》

到顺治十二年(1655年)时,再次仿照奉天行宫清宁宫的旧制,将坤宁宫改为祭祀和皇帝大婚时的场所。重建后的坤宁宫,主体为带围廊的宫殿建筑,大门开在东次间,中部四间为神堂,东尽两间的东暖阁为皇帝喜房,西尽间为夹屋,整体呈不对称状。值得注意的是,清代的坤宁宫大门并未用槅扇门,而是使用了板门。顺治重建坤宁宫后,这一内廷主体建筑的功用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用于皇帝大婚和祭祀。

明清两朝皇后搬到坤宁宫(明代皇后的寝宫)(3)

清代皇帝大婚时,于坤宁宫东暖阁举行,会在此居住两日,作为“洞房”。两日后,皇帝移居乾清宫或养心殿。康熙四年(1665年)玄烨大婚时,孝庄曾亲自指定,让玄烨在坤宁宫行合卺礼。坤宁宫东暖阁的婚房,内壁涂红漆装饰,屋顶悬挂双喜宫灯,东西二门外设木影壁,影壁内外均用金漆双喜字装饰,取意“出门见喜”。洞房内的龙凤喜床设于西北角,床上铺有江南精工织秀制成的铺盖,被上绣有一百个神态各异的顽童,称作“百子被”。雍正皇帝在潜邸时便已完婚,故其与皇后未曾在坤宁宫东暖阁居住。自雍正朝后,皇后平时也不在此居住,而是在东西六宫中另选一个住所。

明清两朝皇后搬到坤宁宫(明代皇后的寝宫)(4)

清代坤宁宫的祭祀活动,主要在中间四间神堂内举行。神堂按照满人习俗,在北、西、南三面设万字炕,俗称“口袋居”。在北墙的东侧,设有大锅和肉案,用于烹煮祭肉。在元旦和春秋两季,清统治者会召集皇室、朝臣和内外藩王在此举行祭祀:

皇帝坐南炕,众官分班坐于侧,分食胙肉,食毕赐茶;皇后则于东暖阁内率贵妃以下同受胙分尝。大祭次日为还愿日,以牲颈角、精肉及米酒贮挑于祭神杆上。——据《啸亭杂录》、《清宫述闻》等

由于清代统治者信奉萨满,所祭祀的主神为纽欢台吉和武笃本贝子,后来又增添了包括蒙古神、释迦牟尼、观世音等神祇,均在坤宁宫神堂内供奉,神像列于北面和西面的炕上。如此一来,清代的坤宁宫与明代的坤宁宫有了本质区别,它不再作为皇后的日常寝宫,除了用作皇帝大婚的洞房外,实际成了一座神堂建筑。

明清两朝皇后搬到坤宁宫(明代皇后的寝宫)(5)

在许多清宫剧中,多是以坤宁宫作为皇后寝宫,这实际上是与史实严重不符的。深究起来,自顺治帝重建和调整坤宁宫功能以后,作为皇帝大婚时洞房的坤宁宫东暖阁内,真正居住过的皇帝也仅有康熙、同治、光绪和宣统等几位皇帝,因为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等皇帝,多是成年登基,此前已有福晋,并未在此举行大婚。如此一来,坤宁宫的主要功能,除了作为清代皇帝洞房外,便是用于皇家祭祀传统宗教了。


参考资料:

典籍:

《钦定日下旧闻考》《清宫述闻》《啸亭杂录》

今人著述:

孙大章:《中国古代建筑史·清代建筑》(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

谢宇:《中国古代宫殿堪舆考》,北京:华龄出版社,2013年;

王镜轮:《紫禁城全景实录》,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4年;

乔志霞:《中国古代宫殿》,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15年。

注: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