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但是现在市面上的盐琳琅满目,如低钠盐、无碘盐、玫瑰盐,还有深井盐、海藻盐、雪花盐等等,那这些盐有什么区别?你更适合食用哪种盐呢?
如果按成分区分,食盐主要分三大类,各有禁忌
如果按照食盐的主要成分差别来分,可分为低钠盐、加碘盐、无碘盐这三类。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三种盐不利于哪些人群吃吧!
1、低钠盐——肾病患者不能吃
我们都知道,盐吃多了会增加高血压的风险,但实际上,诱发高血压的真正凶手,不是盐,而是钠,因此低钠盐就成为了许多人的选择。
此前,辽宁省沈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于路阳2016年在某健康时报刊文中曾指出,人的血管具有通透性,钠就像海绵,如果钠摄入多了,会把水分吸收进入造成水钠潴留,增加血容量,给血管增加压力,长期如此,血管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导致高血压。
于路阳解释称,低钠盐属于营养盐,它与普通盐相比,氯化钠的含量降了大约三成。传统盐的氯化钠含量在95%以上,而低钠盐中加入了30%的氯化钾,使氯化钠的含量降到了70%左右。在几乎不影响咸味感觉的同时,减少钠的摄入量,同时有效增加了钾摄入量。
而钾刚好能起到制约钠的作用,当食物中钠含量较多时,钾起不到调节作用,但如果在食物中增加钾的摄入,就可以促进钠的排出,减少水钠潴留的现象。低钠盐刚好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因此,在平时的饮食中,可以将普通盐换为低钠盐。
但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说低钠盐就可以想吃多少吃多少,还是要按照标准控制盐的总摄入量。此外,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低钠盐。
2、加碘盐——碘缺乏地区建议使用
2012年原卫生部修订《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规定食盐不再允许添加除碘以外的营养强化剂,食用盐碘含量则可选20mg/kg、25mg/kg、和30mg/kg三种加碘水平。
但关于是否有必要继续食用碘盐,网络上一直存在各种各样的观点。有人认为我国补碘这么多年,不需要再食用碘盐;还有人表示沿海地区吃海鲜多,靠食物补碘即可;也有人认为,碘缺乏后果严重,应继续补碘。
对此,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丁霞曾于2019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大家如要单用含碘量较高的食物来满足一般成人碘需要量120μg/d,那么每天需吃105g鲜海带或3g干紫菜或45g虾皮。而按照中国《食用盐碘含量》的标准,如食盐强化碘量水平为25mg/kg,则需每天摄入5g食盐,烹调损失按20%计算,每天从加碘食盐中可摄入碘100μg,加上饮水和食物中的碘,则能达到一般人群的需碘量。
因此生活在沿海城市,平时海产品摄入比较多的人群,可以无需选择加碘食盐。但平时海产品摄入不足,亦或者是碘缺乏地区的人群,则建议使用加碘盐。
3、无碘盐——两类人不建议使用
2017年,浙江省人民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主任宋向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有两类人不适合食用碘盐,一类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等甲状腺疾病患者,因治疗需要遵医嘱可不食用或少食用碘盐;另一类是生活在高碘地区或非缺碘地区的居民,他们每天从食物和饮用水中已经得到了足够剂量的碘,这部分人群也不宜食用碘盐。
按工艺:产地工艺略有差别,控量最重要
除上述三大类外,其他种类的盐都是在这三大类基础上,根据生产工艺与采地不同衍生而来。
比如井盐、湖盐、海盐、岩盐之间的区别是盐的来源不同,井盐指通过打井抽取地下卤水(天然形成或盐矿注水后生成)制成的盐;海盐指由海水蒸发结晶生产的盐;湖盐是从盐湖中直接采出来的盐,以及以盐湖卤水为原料在盐田中晒制而成的盐;太阳晒干海水后产生的海盐,经过上亿年地质挤压和地下高温作用形成的“盐化石”叫岩盐;淡粉色的玫瑰盐也是岩盐的一种,因为含有微量的铁而呈现粉红色。
而“海藻盐”是用海带等提取天然有机碘替代普通碘盐中碘酸钾;“雪花盐”则是通过原料盐溶解二次集结后,形成外形酷似雪花晶体,具有溶点更低的特点;而“竹盐”是将食盐装入竹筒中,两端用黄土封口,再以松枝为燃料,经1000℃~1300℃高温煅烧,最后得到的固体粉末就是竹盐。经过炼制,竹筒和黄土中的矿物质会进入食盐,可以说竹盐是加工而成的“粗盐”。
最后,还需提醒大家的是,这么多种类的盐,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只需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普通加碘盐、低钠盐、无碘盐即可,无需专门区分其他盐进行选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管吃什么盐,都要控量,这才是最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