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将生与死都看得非常的重要,人们都喜欢“生”,却畏惧“死亡”,生命的终结确实会让人感觉到可怕,主要是有很多人觉得还有事情没有完成,怕留下诸多遗憾。

但是死亡是人生的必经之路,不管是平凡人也好,还是帝王将相都逃脱不了这个结局。生的时候需要庆祝,死的时候也想走好在人间的最后一段路程,所以从古至今就形成了严谨的丧葬文化。

电影《人生大事》里就向我们展示了丧葬在中国人礼仪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讣告属于丧葬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无论是书写的规格还是用词都有严格的规定,一旦用错就是对死者的不尊敬。

过世和逝世的区别(享年和终年)(1)

对死者的尊称

中国的语言文化是博大精深的,看起来差不多的字眼其实所用的场合都不一样,其表达的意思也有可能大相径庭。很多人不了解其中深意,就会用错字眼,到时候只能闹出笑话。

现代追求男女平等的情况下,中国人已经不太常用敬语了,一般在面对长辈的时候可能会用,而且这种习惯北方比较多,在南方就随意一点。

就像口语中的“您”,是在面对长辈才较常使用,但如今在书面语中才比较多见。不仅是日常对话的敬语,面对逝者的时候也都有很多说法,不同的身份、感情的亲疏,对逝者的称呼都不同。

过世和逝世的区别(享年和终年)(2)

比如帝王去世是在很多影视剧中常见的场景,这里只有帝王和太后这样地位的才能用“崩”。其他妃嫔、王爷等皇亲贵胄去世则要用“薨”。士大夫或者高级官员用“卒”。

这些说法都是基于正常死亡的情况下,如果是意外死亡的,比如被绞杀或者上吊自杀的叫做“缢”;如果是被别人杀死的叫做“殪”,两者读音相同,但写法和表达的含义是不同的。

对于平民百姓的死亡说法多数用“殒”,这个范畴就比较广,在古代专门用来表达去世,不管此人是什么原因离世都可以使用这个字。

过世和逝世的区别(享年和终年)(3)

不过古代对死亡的称谓不局限于身份和地位,还有根据年龄来进行表述的。比如二十岁之前去世的称为“殇”,像很多史料记载皇帝的儿子早年去世的话,就称为“早殇”。

有些具有宗教信仰的也有专属的说法,比如佛教大师去世的时候叫做“圆寂”,西藏喇嘛则说成“涅槃”;道士去世习惯称为“羽化登仙”等。

由于这些说法都比较有神秘感,所以民间百姓很喜欢用。不过从这些说法中可以看出,中国人是很忌讳说到“死”这个字的,都是用很多词语去替代“死”。

过世和逝世的区别(享年和终年)(4)

比如“驾鹤西去”、“与世长辞”、“寿终正寝”、“撒手人寰”、“先人已故”等,针对女性还有“香消玉殒”、“红颜殒命”这些特定的说法。

但不管说法有多少,都仅限于口头语之上,正式的书写中是极少用到的,特别是讣告上面,它有着特定的表达方式。

讣告的格式

讣告指的是给死者报丧的讯息,一般是由死者的亲属所书写的一种文书,主要目的就是告诉死者的亲朋好友,好让他们可以前来吊唁。既然这种文体属于文书,那么自然要庄重且严谨,因为这也是对死者的一种尊重。

过世和逝世的区别(享年和终年)(5)

目前我国的讣告有三种形式:一般式、公告式和简便式,一般式和简便式多用于民间,而公告式多为国家媒体使用,意在向社会公布某位领导或者有过突出贡献的人物死讯。

平民百姓的讣告采用一般式的较多,格式为开头大标题写上“某某讣告”的字眼,“某某”即死者的姓名。

另起一行写明死者的姓名、身份、去世的时间和地点,终(享)年多少岁。接下来就是死者的生平,着重列举他一生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经历,然后写上追悼会的时间和地点,最后由发布讣告的个人或单位落款。

过世和逝世的区别(享年和终年)(6)

像一些普通百姓,没有什么特别经历的话,可以省略不写,但其他的是要写清楚明白的,好让别人知道这件事。

在讣告当中一定要介绍死者的终年岁数,这是一种尊重和礼貌。正所谓死者为大,所以在写讣告的时候,用词一定要准确。大多数的人在使用“终年”和“享年”的时候总是会弄错,让人贻笑大方。

这两个词虽然看起来差不多,而且表达的意思也是一样,但却是不能乱用的,特别是用在讣告上是很有讲究的,那么具体他们会有什么区别呢?

过世和逝世的区别(享年和终年)(7)

终年与享年的正确用法

我们时常在网络上可以看到官媒发布的讣告信息,这种就属于典型的公告式,一般用于国家领导人或者比较重要且有影响力的人物,发布者多数为党政机关单位。

在讣告文中,我们常能看到媒体会使用“享年”来介绍死者的生平,很少见到他们使用“终年”,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主要是基于对死者的尊敬还有他们对社会所做贡献的肯定。

毕竟一位社会贡献者的殒命不仅是国家的损失,也是人民的遗憾。媒体对死者的心情是惋惜和心痛的,用“享年”更能表达出媒体以及国家的悲恸心情。

过世和逝世的区别(享年和终年)(8)

而民众可能不认识这位领导人,但看到“享年”二字的时候就能感同身受,从这两个字中就能体会到大家对他逝世的无限感怀。如果媒体用“终年”的话,则显得更加的官方和冰冷。

如果媒体只想把讣告当成新闻来发的话,那么可以站在客观的角度,就是不带任何感情的形式,那可以用“终年”。

可以看出,终年和享年的区别就在于感情和共鸣。如果是给自己的亲属发布讣告的话,那么也可以按照发布者跟死者的亲疏关系来确定使用终年还是享年。

过世和逝世的区别(享年和终年)(9)

一般关系亲密的会使用“享年”,因为这表达了家人对死者的深厚亲情,如果是关系比较平淡或者是远房亲戚那种,则可以使用“终年”。

除此之外,不同年龄段的死者,其描述的词语也是不尽相同的。

在古代就细分得很严谨,一般二十岁年龄段的为“存年”;三十岁区间为“得年”;四十岁区间为“酉年”;五十岁区间为“终年”;六十岁区间为“享年”,七十岁区间为“寿年”;八十到九十岁区间为“高年”,100岁为“期颐”。

过世和逝世的区别(享年和终年)(10)

现在基本都是用终年或者享年替代,不过享年多数用于年纪比较大的人物,至少在60岁以上,其他的根据情况多数使用终年。

从一份讣告之中就能看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所以还是要多了解下各种民间习俗与文化,这样才不至于在关键时刻闹出笑话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