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台传承人的一天都是从敲敲打打开始的,从选材到制作每一步都十分考究,选料、下料、设计、粗雕、精雕、磨光、上蜡,一块上好的砚台光是制作就要耗费好几个月。最早的砚台不过是拿一个石头凿出一个凹面用来磨墨的工具而已,发展至今,最出名的要数“四大名砚”,广东的端砚、安徽的歙砚、甘肃的洮河砚和山西的澄泥砚。
品一方砚,读一段史
(一)端砚
古人对端砚的评价:“体重而轻,质刚而柔,磨之寂寂无纤响,按之如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
端砚研磨出来的墨顺滑细腻,早期的端砚主要是以浅雕、平雕为主,产自广东肇庆,由于石材质地优良,有着呵气可研墨的夸赞之说,采集之地有着下岩、中岩、上岩、龙岩、蚌坑之分,其中专产好砚的下岩位于山底洞,常年流水,石料温润嫩滑。遗憾的是,据说南唐李后主时期端溪石已尽,好东西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其之后另辟新坑,很难再遇到上好的石材了。
吴兰修的《端溪砚史》中记载:「一种生气,团团圞圞,如澄潭月祥者,曰鱼脑冻」。其质细腻、幼嫩、滋润,一般产于水岩。
端砚的石材品类繁多,上述史料中记载的鱼脑冻则是其中一种,有的砚台上有鱼脑冻,青花,有的有蕉叶白,老坑里好的石料有的有金银线,有冰纹,这些都是砚台本身独有的特色。有的小圆点我们叫做“眼”,分为“活眼”和“死眼”等等,虽然能够增加砚台的观赏性,但出眼的位置若是不好,会影响磨墨,这些自然形成的东西需要经过我们匠人后期的巧雕设计使得整体更加美观。
海水龙纹端砚(清)
(二)歙砚
歙砚又叫做“龙尾砚”,史载:“婺源砚,在唐开元中(713-741)。因猎人叶氏逐兽至长城里,见叠石如城垒状,莹洁可爱,因携之以归,刊粗成砚,温润大过端溪者。后数世,叶氏诸孙持以于令,令爱之,访得匠手琢为砚,由是天下始传。”
历史上,婺源县和歙县同属徽州管辖,新中国成立后,划至江西。北宋末,黄庭坚在取砚途中写下《砚山行》一诗,诗云:“居民山下百余家,鲍戴与王相邻里,凿砺磨形如日生,刻骨镂金寻石髓。选堪去杂用精奇,往往百中三四耳。磨方剪锐熟端相,审样状名随手是。不轻不燥禀天然,重实温润如君子。日辉灿灿飞金星,碧云色夺端州紫”,诗中描写了砚山石材的珍贵及开采困难,挑选石料很是讲究,对雕刻打磨和歙砚的特点等作了细致描写。由此可见当时的制砚技艺高超,工艺精湛,也是歙砚发展的全盛时期。
好的歙砚有着“金声玉德”的美称,“玉德”就是手摸起来质地像玉一般,好似那美人肤孩儿面样柔嫩细滑,敲起来声音则是清脆悦耳的金属声。歙砚硬度大,不吸水下墨快,但是墨汁不如端砚细腻。苏东坡夸赞其砚:“涩不留笔,滑不据墨。瓜肤而谷理,金声而玉德。厚而坚,朴而重。”
歙砚的石品丰富多样,有着各种样式的纹理图案,大致上可以分为五种,有罗纹、眉纹、金星、金晕和鱼子,其中还有多种类别细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珍稀品种,我们在判断石料优劣时,先看它出自哪个坑口再细细揣摩它的石品。
蛙形歙砚(福建博物院藏)
(三)洮河砚
宋代赵希鹄《洞天清录集·古砚辨》中说:“除端、歙二石外,唯洮绿石,北方最贵重。绿如蓝,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为无价之宝”。
由此得出,洮砚老坑的石料温润如玉,发墨完全不逊于端砚老坑,可惜石料难踩,可谓是无价之宝,也因此显得更加珍贵。宋初,洮砚被选为皇室贡品,只有皇家、高官、富商才能拥有,寻常百姓更是难得一见。洮河绿石是洮砚最具代表的颜色,且石质坚细,硬度适中,有着水波状、云气纹和点装纹等纹路,其中碧绿也叫“鸭头绿”则是少见的珍品。
郭培元《论洮砚》中说到:“世人知洮砚之妙,至有胜端歙之处,自宋以后名隐而不显者,因地处边陲,得之不易,兼无专书著录之故,非才不良也,诚为憾事”,这段则说到自宋朝之后洮砚老坑石料越发罕见,虽有胜过端砚、歙砚之处,但是石料稀少,得之不易。
洮砚具有发墨快且不伤笔毫,储墨时间久但不易干涸的特点,发墨比歙砚强但下墨不如歙砚,由于多种原因,古代洮砚比起端歙更为珍稀少见,《论砚》中记载:“蓄砚以青州为第一,绛州次之,后始端、歙、临洮”,苏轼曾赞:“洗之砺,发金铁,琢而泓,坚密泽”,可见古时的大文豪对洮砚的赞美评价相当之高。
洮河砚(清)
(四)澄泥砚
据说澄泥砚并非石材所制,而是过滤后的细泥烧炼而成,距今也有千余年的历史,质地坚硬,容易发墨,造型古朴。澄泥砚的制作工艺复杂,如今能见到的古砚更是稀少。
清代《砚小史》记载:“澄泥之最上者为鳝鱼黄、黄质黑章名鳝鱼,黄者色若鳝鱼之背,又称鳝肚黄,较细腻发墨,用一匙之水,经旬不涸,一窿之墨,盛暑不干。”
澄泥砚由于原料和烧制时间的不同,导致砚台颜色有所差异,其中以朱砂红、鳝鱼黄最为珍贵。早期的砚台不注重外形,主要以实用为主,多数都是“凤”形和“箕”形,如下图的箕形陶砚,没有一点工艺装饰。
唐代箕形陶砚
如何鉴别一方砚的优劣(一)“看、摸、听、掂、洗”
看就是看砚台材质品相、工艺雕刻、还有雕刻的铭文。砚铭多数雕刻在砚台的侧面,或者是砚背的覆手内,主要是细刻、浅刻、浮雕等等,内容种类多样,有的是馈赠赞美的话语,也有的是诗句等等。若是能看出坑口,砚品最好,看它的新旧程度,修补痕迹。
上面根据不同的砚台分别讲了砚石和砚品,我们在分辨时要有针对性的去观察它,一方好砚摸起来会有冰凉的感觉,石材细腻润滑。将砚台悬空托起,手指轻弹,听其声,发出竹木的声音则为上品,瓦声次之,金声为下。
1.端砚:老坑的石料泥质比重较大,所以好的砚台手指敲击的声音感觉像是木头的声音,这种就是水坑的好砚,敲起来若是金属的声音,则说明这是块山料。
2.歙砚:不同于端砚,敲击声为清脆的金属声音则是佳品。声音沉闷的砚,多数都是内部有杂质裂痕等问题。
掂就是看看砚台的重量,同样大小的一方砚,当然是重的好,说明石质内部结构紧密,颗粒细小,在观察歙砚的时候可以试试此法。洗就是将砚台的墨痕洗净,看看是否有过损伤或者修补的痕迹,对于年代久远的古砚,不建议随随便便清洗。砚台就算平时不用也要以水滋养,用完过后也要将墨取出,残留的墨垢时间久了也会影响砚台的品质,还会损伤笔毫。对于一方好砚来说,好的纹饰就要根据石料的形状而定,图案美观大方,并且风格统一。
古人对鉴定一方好砚的标准有此总结:“质之坚润,琢之圆滑,色之光彩,声之清玲,体之厚重,藏之光整。”
(二)砚盒
古话说:“砚无床,不称王”,一方上好的砚台都会配有精致的砚盒,通常都是木盒,其次选择锦盒,名贵的砚台,除了盒子外还有砚箱,内衬等等。砚盒要求结实耐用,且与砚台的造型风格一致,制作过程中都要刷漆避免受潮开裂。
结语:
砚台的历史悠久,最初只是作为研磨工具,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文房四宝”,时至今日,变成了文化爱好收藏者们手中的“藏品”,它反映出我们千年的历史文化生活。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现在的砚台除了书法学习中使用,还具有了较高的收藏价值,作为艺术收藏品,好的砚台在制作过程中,也更加注重精雕细刻。这是篇科普文,看完之后对砚台有了简单的了解,日后有幸与志趣相投的人一同品鉴时,不至于一脸懵。
说起“文房四宝”大家都能侃侃而谈,细聊过后发现对砚文化了解的人并不多,希望这一门文化技艺不光被收藏还能够永久传承下去。
参考资料:
北宋唐积《婺源砚图谱》
洪景伯《歙砚谱》
赵希鹄《洞天清录集》
吴兰修《端溪砚史》
,